極端養老:純靠政府和純靠自己會怎樣?

極端養老:純靠政府和純靠自己會怎樣?

我國的養老金制度近年來才剛起步,摸索前進時免不了借鑑別國先進經驗。

大部分人知道的是美國的“401k”計劃,這也是咱們國家的榜樣制度,都屬於多支柱發展,多方面保障的“穩健”式養老法。但地球上當然不止這一種養老方式,一些“極端”分子也屬“養老界”的奇葩了,來跟富二一起鑑賞下——

挪威:真的不用工作有人幫養老嗎?

說到北歐國家,“福利”好應該是他們的主打標籤。這麼多人的養老錢都是哪兒來的呢?

答案是挪威政府養老基金。

這是挪威用於養老金管理的主權財富基金,據統計,截止2017年4月,挪威養老基金以9221億美元的規模位列全世界主權基金排行榜第一名。挪威的總人口大概為520萬。以人均資產規模來算的話,每個挪威人在該基金中擁有大約18萬美元。這是相當高的數字了!

自1969年首次發現油田以來,海上石油、天然氣逐漸成為挪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進而也使挪威迅速步入全球最富庶的國家之一。

但挪威政府在積累財富的同時,也認識到油氣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伴隨著資源開發和儲量減少,長遠的經濟效益終將難以為繼。

而且,作為國民收入最主要來源的油氣收入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較大,這當然是不利於社會財富的穩定增長。

所以挪威議會在1990年通過了第39號法案,決定組建政府石油基金,以油氣產業的豐厚利潤進行投資,從而維持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後代~

所以,挪威人民就真的只要躺在家裡,就有人幫養老了嗎?

當然不是再多錢也經不住亂花。

挪威能夠維持較長時期的高福利,也受益於鼓勵絕大部分人就業納稅的分配和福利政策。經濟繁榮和理性的福利制度,兩者缺一不可。

在挪威,一個正常人能享受到的大部分社會福利是基於他有工作的基礎之上。

比如說失業金,除非他之前有工作,不然談不上"失業",失業金也就無從談起。即使有資格領取失業金,也最多隻發放兩年時間,這期間勞動福利署會以各種形式幫助重新就業。

再比如說新生兒父母的總共十個月產假,如果孩子的母親沒有工作,這產假也無從談起,父親即使有工作也無法單獨申請自己的十個星期份額。

還有養老金,無論是勞動福利署的政府養老金和僱主提供的補充養老金,都是跟工作年限和工資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挪威居民長期沒有工作,這些福利跟他基本無緣,只能享受低保,前提是無存款,無資產。

所以,挪威能支撐高福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福利並不是無原則任意發放的。

但是當一個挪威居民長期繳納30%以上的所得稅的時候,他自己就已經支撐起自己的福利待遇了。

所以所謂的“政府養你到老”,本質上還是自己辛苦勞動轉換過來的,說到底還是靠自己。

與挪威截然相反的另一個國家是

智利。在智利養老,沒人幫你,真的靠自己!

極端養老:純靠政府和純靠自己會怎樣?

這個位於南美西部的長條形國家在養老方面真的非常“硬核”!

什麼3支柱4支柱,通通沒有,全靠自己!

意思就是說,自己存錢養自己,自己存多少錢,以後花多少錢,國家不管。

這種方案的基本原則就是,國家不再管你的養老;現在上班的年輕人也不管你的養老。你的養老你自己負責。具體辦法,就是從上班第一天起,即將每月工資的10%存起來,交由國家指定的幾個養老基金打理。

你退休後能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全看你這些年一共存進去多少錢、基金理財又為你賺了多少錢。這叫做“個人賬戶”(Individual account)。

與之對應的叫做“即收即付”(Pay-as-you-go),意思就是由現在上班的年輕人,養退休的老人。也就是現在大多數國家的公共養老金管理制度,年輕人繳的費用不是用於自己將來養老,而是用來供養現在的退休人員。

其實智利在1980年代之前也是實行現收現付制度的,但在1973年,皮諾切特發動了當時震驚世界的軍事政變,民主政權被推翻,社會主義改革戛然而止。

從1973年到1990年智利進入了軍人統治的階段。皮諾切特在經濟上全盤接受美國輸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養老金改革是這一系列自由化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利在1981年對原來的現收現付制度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在政府承擔轉軌成本的條件下,建立了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制度。

經過1981年到2016年35年的發展,個人賬戶制度雖然積累了大量的養老保險基金結餘,但是也暴露出一系列重大的問題,比如養老金替代率過低、收益率逐年下降、、社會平復差距拉大等等,智利的民眾也是各種叫苦連天。

總的來說主要有四大問題:

1. 還是不夠花!據資料顯示,去年智利養老金的替代率僅為24%,就是說平均養老金只相當於平均工資的24%左右,這樣的水平當然不能保證一個優雅的晚年。

2. 高估了大家的自覺性。按照原本的設計,自己交多少,將來花多少,大家應該積極性高漲才對,但數據顯示智利的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率,也就是每季度平均的繳費者佔智利的勞動者總量的比重在1995年到2000年平均為45%,2001年到2008年平均為47%,2009年到2016年平均為56%,可能還是人類的老毛病,對於長久見效的事情,大家總是選擇性遺忘,比如給自己存養老金!

3. 沒有哪個市場是旱澇保收的。根據智利35年的發展情況顯示,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的增長,資本積累水平的提高,養老金積累的投資回報率也明顯回落。

數據顯示:1981年到1990年智利養老保險基金實際的平均回報率為12.5%,1991年到2000年實際的平均回報率下降到9.24%,2001年到2010年下降到6.74%,而2011年到2016年更是下降到平均3.01%的低水平。個人賬戶的錢是自己養老的獨苗苗啊,看著這逐年下降的收益率,智利人民心裡怎麼能好受!

4. 窮得更窮,富得更富。建立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後,由於個人的養老金完全來自個人的積累,所以工資越高,繳費時間越長的參保者的養老金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大家各交各的,沒人來互幫互助,所以導致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

純靠政府養老,像北歐高福利國家,需要國家本身漫長的發展,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而且說到底自己收到的養老錢也是常年交高稅換來的。純靠自己的養老,像智利這種全民diy也是風險多多。

看來看去,還是“混合型”的多支柱養老模式能取各家之長,也是能越走越遠,越走越穩健的長遠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