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審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

前兩天,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NixUx 發佈文章,講述了四川安嶽地區古代佛像的保護現狀,十分堪憂。

安嶽地區的石窟佛造像大多建於唐宋兩朝,現在卻被當地文物部門“修舊如新”,畫風突變。

抓住審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

修復後的佛像,讓人不忍直視。

難以想象,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的審美竟然比不上宋朝的工匠們。

抓住審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

抓住審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

網友的反應也是一致相同,看到這些文物的修復很是心疼。然而,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地居民說:“香火更旺了”。

審美能力的缺失是多麼的可怕。

抓住審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

吳冠中先生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我對美術教育很失望 。美盲不等於文盲,前者是審美缺陷,過去在農民院子寫生,我常常會拿一幅並不好的作品給他們看,他們會說畫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畫得滿意的作品給他們看,他們則說“美”。從這裡我知道,儘管他們沒有文化,但是他們不是美盲。

抓住審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

大部分家長都很在意孩子文化的培養,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們的審美敏感期。

很多媽媽都會吐槽:

孩子真的是越大越調皮,壞毛病也越來越多:非要自己挑選衣服,缺了口的蘋果一口都不吃,圓圈畫不圓就不停筆……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們自然的審美。兒童的審美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

那孩子的審美敏感期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1-2歲·食物審美

寶寶是從吃開始審美挑剔的。是不是完整的、最好的、最大的……

一歲的瓜瓜想吃媽媽手裡的餅乾,餅乾太大了,於是媽媽掰了一小塊。瓜瓜非常傷心,哭鬧起來。媽媽換了一塊完整的,瓜瓜破涕為笑。

食物要完整、漂亮是寶寶的審美萌芽,對美好事物的最初認識。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容易心煩,當我們瞭解這是孩子審美髮展的歷程,把寶寶的要求當作一次關乎品質形成的經歷,就能用適當的方式去幫助孩子。

2-3歲·玩具審美

玩具是不是新的,摺紙上有沒有汙點,繪畫紙有沒有摺痕……

今天丁丁花了很長時間畫了一幅畫兒。媽媽幫丁丁從小畫板上取下來的時候,不小心折了一個小角。丁丁非常不滿,一直埋怨。

在我們看來無傷大雅的細節,被寶寶無限放大,有一點點不稱心如意就要扔掉或從頭再來。

理解孩子心理的發展,注意就事論事,媽媽愛你,但不喜歡他這樣做,讓寶寶感覺到這一點,安心和有勇氣面對自己的行為。

3-4歲·色彩審美

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能認識色彩,有自己偏愛的色彩。

幼兒園小朋友都在畫畫,妮妮突然停下來著急地哭起來,她想要畫紅色的小怪獸,可是紅色蠟筆用完了。東東借給她紅色蠟筆,妮妮高興極了。原來妮妮特別喜歡紅色,只想要用紅色的蠟筆畫小怪獸。

這個階段,寶寶對色彩尤其敏感,能將色彩的認知體現到生活中,如畫畫、穿著等。並且有強烈的色彩喜好偏好。

4-5歲·自我審美

開始自我審美的發展,尤其是女孩子,對穿著打扮產生濃厚的興趣。

啾啾是個漂亮的小女孩,一年四季都要穿美美的裙子。今天下雨了,媽媽想給她穿防雨的褲子。啾啾死活不肯,大哭大鬧。

在媽媽眼裡,啾啾的行為簡直不可理喻。在啾啾的心裡,穿上漂亮的裙子是她一切快樂和自信的基礎。

孩子4歲左右的審美意識將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學會安撫的技巧。

4-5歲·環境審美

寶寶開始對周遭的環境有審美要求。如家居的環境,就餐的環境。

萌萌一家在海洋館遊覽,中途萌萌要上廁所,可是當天人流量大,衛生間環境差,萌萌寧願尿褲子都不肯進去。

我們常常看到各種破壞公共空間環境的行為,其實都是因為審美的缺失。道德因審美而形成。

為什麼在審美敏感期,

孩子在繪畫方面會比較敏感呢?

因為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會想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所以孩子大約在2歲之後,會開始出現一些複雜性的社會情感,甚至4-5歲的兒童能豐富地表達感情,關注別人對他的看法,而且對自我的情緒也非常敏感。

因此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喜歡畫畫的感覺。因為兒童的情緒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兒童的審美活動奠定了基礎。

如果這個時期,家長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對孩子的未來,都十分受益哦!

關注黃鉛筆少兒美術,獲取更多創意手工兒童繪畫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