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审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

前两天,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NixUx 发布文章,讲述了四川安岳地区古代佛像的保护现状,十分堪忧。

安岳地区的石窟佛造像大多建于唐宋两朝,现在却被当地文物部门“修旧如新”,画风突变。

抓住审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

修复后的佛像,让人不忍直视。

难以想象,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的审美竟然比不上宋朝的工匠们。

抓住审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

抓住审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

网友的反应也是一致相同,看到这些文物的修复很是心疼。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地居民说:“香火更旺了”。

审美能力的缺失是多么的可怕。

抓住审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

吴冠中先生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我对美术教育很失望 。美盲不等于文盲,前者是审美缺陷,过去在农民院子写生,我常常会拿一幅并不好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会说画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画得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则说“美”。从这里我知道,尽管他们没有文化,但是他们不是美盲。

抓住审美敏感期,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

大部分家长都很在意孩子文化的培养,却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审美敏感期。

很多妈妈都会吐槽:

孩子真的是越大越调皮,坏毛病也越来越多:非要自己挑选衣服,缺了口的苹果一口都不吃,圆圈画不圆就不停笔……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自然的审美。儿童的审美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

那孩子的审美敏感期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1-2岁·食物审美

宝宝是从吃开始审美挑剔的。是不是完整的、最好的、最大的……

一岁的瓜瓜想吃妈妈手里的饼干,饼干太大了,于是妈妈掰了一小块。瓜瓜非常伤心,哭闹起来。妈妈换了一块完整的,瓜瓜破涕为笑。

食物要完整、漂亮是宝宝的审美萌芽,对美好事物的最初认识。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容易心烦,当我们了解这是孩子审美发展的历程,把宝宝的要求当作一次关乎品质形成的经历,就能用适当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2-3岁·玩具审美

玩具是不是新的,折纸上有没有污点,绘画纸有没有折痕……

今天丁丁花了很长时间画了一幅画儿。妈妈帮丁丁从小画板上取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折了一个小角。丁丁非常不满,一直埋怨。

在我们看来无伤大雅的细节,被宝宝无限放大,有一点点不称心如意就要扔掉或从头再来。

理解孩子心理的发展,注意就事论事,妈妈爱你,但不喜欢他这样做,让宝宝感觉到这一点,安心和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行为。

3-4岁·色彩审美

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能认识色彩,有自己偏爱的色彩。

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画画,妮妮突然停下来着急地哭起来,她想要画红色的小怪兽,可是红色蜡笔用完了。东东借给她红色蜡笔,妮妮高兴极了。原来妮妮特别喜欢红色,只想要用红色的蜡笔画小怪兽。

这个阶段,宝宝对色彩尤其敏感,能将色彩的认知体现到生活中,如画画、穿着等。并且有强烈的色彩喜好偏好。

4-5岁·自我审美

开始自我审美的发展,尤其是女孩子,对穿着打扮产生浓厚的兴趣。

啾啾是个漂亮的小女孩,一年四季都要穿美美的裙子。今天下雨了,妈妈想给她穿防雨的裤子。啾啾死活不肯,大哭大闹。

在妈妈眼里,啾啾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在啾啾的心里,穿上漂亮的裙子是她一切快乐和自信的基础。

孩子4岁左右的审美意识将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学会安抚的技巧。

4-5岁·环境审美

宝宝开始对周遭的环境有审美要求。如家居的环境,就餐的环境。

萌萌一家在海洋馆游览,中途萌萌要上厕所,可是当天人流量大,卫生间环境差,萌萌宁愿尿裤子都不肯进去。

我们常常看到各种破坏公共空间环境的行为,其实都是因为审美的缺失。道德因审美而形成。

为什么在审美敏感期,

孩子在绘画方面会比较敏感呢?

因为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会想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所以孩子大约在2岁之后,会开始出现一些复杂性的社会情感,甚至4-5岁的儿童能丰富地表达感情,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而且对自我的情绪也非常敏感。

因此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喜欢画画的感觉。因为儿童的情绪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的审美活动奠定了基础。

如果这个时期,家长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孩子的未来,都十分受益哦!

关注黄铅笔少儿美术,获取更多创意手工儿童绘画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