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樹王懷南:創業是場百米競速還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

寶寶樹王懷南:創業是場百米競速還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

編者語:回望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我們看過了太多明星公司在短期內迅速崛起,卻又在一兩年內轟然墜落,甚至銷聲匿跡。

近十年,從團購到垂直電商,從O2O到共享經濟,從VR到人工智能到區塊鏈,一輪一輪的風口輪換給創投界拋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創業者到底是要做風口起飛、風停墜地的豬,還是做一個保持較高水準、穩步向前的馬拉松式選手?

如何把控做強做大與做長久的節奏,是一個成功創業者必備的闖關、升級技能。

寶寶樹CEO王懷南在本期《喃喃夜話》中,將結合寶寶樹從0到1、從小變強、從第1年做到第11年的創業心路,為我們廣大的創業者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

[喃喃夜話:創業路上的第六對矛盾:長久與強大]

分享人/寶寶樹CEO 王懷南

寶寶樹王懷南:創業是場百米競速還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

以下文字僅是節選內容: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喃喃夜話,我是王懷南。

在上一期的節目中,我們說了創業路上的第五對矛盾——做產品與做收入,但它們並不是矛盾的兩端,而是相輔相成的,好產品帶來高收入,高收入推動好產品持續優化。今天我們來談談第六對矛盾,也是最近我常被問到的問題:一家公司是要做強做大,還是要做得長久?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很多次,但是它不一定有答案,因為“強大”這個概念可能含著一些其他的意思,而“長久”本身也不僅僅只是時間的維度,所以有可能這又是一個偽命題。不過如果非要我在二者之間選其一的話,我個人傾向於長久,因為我認為強大隻是暫時的,猶如過眼雲煙,而一家企業只有做得長久才能夠實現創業者的初心和使命。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美國的19世紀,那是一個卡內基誕生的年代,一個摩根財團初步形成的年代,但是站在19、20世紀之交看美國工業革命,那也是一個缺乏所謂“長久”公司的年代。如今家喻戶曉的老牌公司,他們的名氣與成就都是在隨後的幾十年、上百年中慢慢積累形成的。

而在我過往服務過的公司當中,既有創立於19世紀、跟美國建國史差不多年頭的老牌公司——寶潔,同時也有僅創立20年的互聯網公司Google,以及與Google同期創立的雅虎。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國內,縱觀中國互聯網的歷史,至今也只有短短的24個年頭,所以在這個依然很年輕的互聯網行業裡,不論一家公司做得多麼成功、多麼強大,都只是歷史的一個瞬間。

各位聽眾朋友們,不論大家的年齡差距是10歲還是20歲,其實我們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一個類似的社會大環境中被一股洪流裹挾著前行。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認為好的創業者心態,是能夠創造或者參與一家企業,讓這家企業做得長、做得久,讓它能夠逐步並穩固地做成我們心中所想的事業的樣子,低潮不氣餒,高潮不自大。所以對我個人來講,在“長久”與“強大”之間確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寶寶樹是一家用長情的心做長久的事的公司。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危機感,反之正因為這樣的心態,我們會在危機中更加平和,更願意長久地接受持續的考驗。

我最近看到一個觀點,說的是優秀的創業者和不那麼優秀的創業者之間只有一個區別,那就是前者能夠延滯個人的滿足。換句話說,就是無論今天我們多麼高興、公司做得多麼好、現金流多麼充裕,都不馬上把公司的成績轉移成個人的消費並離開戰場,而是無盡地把這件事情往後延滯,到了最後就是一個空杯心態,這個時候無論我們做成什麼樣,這個事業和初心都是屬於咱們的。

所以用長情的、空杯的、謙遜的、有危機感的心態,做一份長長的事業,在長長的賽道上,用衝刺的速度跑一場優秀的馬拉松,跑到最後你就是這個賽道的贏家,不是因為你在激烈的競爭中幹掉了別人,而是跑到最後你發覺,這條路上根本沒有跟你一塊比賽的人了。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事業都不是大家賽出來的,寶寶樹一共跑了11年,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母嬰行業裡跑出來了誰,第一年跟你跑得歡樂的人,第二年就掉隊了,到後面越跑越稀疏,甚至少有堅持五年的。馬拉松也一樣,好多人一起出發,五公里的時候掉隊了一批人,十公里的時候已經只剩一個小方陣了,而到了最後,只有相距很遠的幾個人還在賽道上。

競爭就是這麼回事,用長情的心跑長長的賽道,根本不要期待這件事情短期可以做成,不要期待自己短期的強是永遠的強,只有長久的、平均的強才是一家公司真正的強大。

感謝每個人今夜的聆聽,我是王懷南,祝大家晚安。

寶寶樹王懷南:創業是場百米競速還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