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在工廠工作,低薪、不被尊重、不分晝夜的加班,任勞任怨,這是千萬工人與工程師的現狀!在這浮躁的時代下,工人、工程師還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嗎?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多年前,我高中畢業,準備離開家鄉外出念大學,那時農村鄉鎮電腦尚未普及,絕大部分人的手機還只有打電話和發短信兩個功能,那會兒網絡遊戲還沒有到氾濫的地步,很多高中生省吃儉用也就玩那麼經典的幾款。

物質條件遠遠沒有豐裕到如今的地步,吃穿住行都比較寒酸,我們的專業領域是機械、化工、能源、環境、電氣、物理、數學、生物、醫學等,我們毫不懷疑畢業以後我們將有燦爛前程,將有淵博學識去實業興國,將有平等的機會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階級。可是這狂飆突進的幾年間,資本何其野蠻,一切都變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1

今天,還有人尊重工人嗎?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製造業工人隊伍還有傳承,並且工人階級地位高,雖然技術水平不行,但是總的來說隊伍沒有散,改革之後基本全部都散架了,工人階級不但沒有人尊重,感覺還成了社會最底層

,如果誰家孩子去工廠當工人,那是沒有臉跟親戚朋友講的。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技術工人在工廠開數控機床一個月四千,隔壁建築工地搬磚七千,誰還學技術?人都去搬磚了,搬完磚發現還是買不起樓房,但是整個社會的用工成本提高了,消費水平提高了,人心浮躁了,而核心技術失傳了!還有什麼競爭力?拿樓房去PK美帝?

現在中國的A股上很多科技股票都是概念股,就是沒啥技術,沒啥市場,全靠炒作概念和圈錢。圈了就炒作,炒房子,放高利貸,多少錢用真正用在研發和製造上

現在某些公司,弄虛作假上市、講故事,搞生態圈,搞出啥來了?融資幾百上千億,現在就剩下一個入不敷出的網站,給社會創造了什麼價值?還得迴歸製造業吧?只有迴歸製造才創造真正的價值。德國人不玩互聯網經濟,老老實實搞製造,也沒聽說德國快不行了。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有個朋友十幾年前畢業到化工廠上班,還找了個教師做老婆,那時候醫院和學校的女孩都願意嫁給我們廠的技術員,可是如今呢?媳婦學校剛畢業的女老師,聽說是工廠的,壓根就不見,才不管你什麼工程師還是小領導。人家找對象,要麼公務員,要麼有錢的商人。

僅僅十幾年間,社會風氣竟演變至此!

國外的技術人員都有體面的工作收入和福利待遇,他們都會安心科研,不會說去想當官之類的,那是最被鄙視的,也是最沒錢的。我不否認中國在進步,每十年都在進步,這是必然發生的,而不是可以炫耀的資本。

全民浮躁,沒有人沉下心來做實事;天天搞項目,拉風投,玩概念,講故事,最苦逼的是每天趴電腦畫圖的工程師,微薄的薪水連個家都安不了,對象都找不到!

想畢業那會,沒有去考公務員,因為單位提供了比公務員好的待遇,比公務員高的收入,以及我感覺得到的發展空間。同學中除了極個別“人品很好”的,全部都去企業了,親民不是表現出來的,而是確確實實讓大家感到好處,讓我們有一個生活穩定的環境,讓大家安心科研學習。

2

全民浮躁,都忘了製造業強國嗎?

現在10箇中國人,9個想著投資投機致富,想著分蛋糕,就是沒有人想踏踏實實工作,因為你踏踏實實創造的財富,不能保障財富不被投資投機者洗劫一空。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都去掙快錢了,見過

無數資深工程師拿著餓不死、啥也幹不了的收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但是現實是什麼呢?虧得稀巴爛的臭水平各種公募私募基金經理大收管理費,滿大街的P2P招點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開開心心的一忽悠幾個億。

創新這個東西是人天生的,有創新空間自然會創新。中國人創新一點不差。中國最差的是基礎的東西,比如基礎材料,零件,機床,焊接等。只要有辣椒,有香油,有孜然,各種東西,中國的才智會創造出無數的美食,而你辣椒都做不好,你怎麼創新?金字塔基座沒有打好,就去做金字塔尖的東西,都搞不好。

發動機裡的核心技術——渦輪增壓器,仔細想了想,日本能獨立研發製造渦輪的公司印象中只有IHI和三菱,當然,一些牛逼的御用原廠改裝,比如NISMO、SPOON、TRD等和牛逼的獨立改裝廠小批量不算在內。那麼我能想到的所謂“小廠”,那就是五十鈴、斯巴魯和大發了。

普通的一個歐美日的創業者,就會有如此大量的高質量的零部件提供商,他們的創意還不能實現麼?光特斯拉,就有豐田的電池,思科的電池團隊,歐洲的汽車設計師,底特律的工程師,中國的在哪裡?

基本的材料、機床、緊固件沒有搞好,你能把機器設備做好?有了基礎的材料、工業、機床,然後人類才發明了蒸汽機、火車,以及各種大型設備。有了精密的機床、設備、人類才有芯片。這是一步步發展的,不可跳躍。

中國很多東西搞不出來,往往卡在一個關鍵的高指標基礎零件和部件上,而這又是西方嚴密禁運的,也是他們過好日子的最後的褲衩。比如雷達需要的高精度AD,飛機需要的高強度緊固件,發動機,輪船需要的燃氣輪機的葉片。芯片需要光刻機,光刻機需要高精度的鏡頭和機床。汽車發動機變速箱,本質要的是材料和加工工藝精度。

給西方做下手工是可以帶來很多錢,在產業發展的初期確實需要,可是GDP不能老是這樣,給人刷盤子不會比老闆工資高。你做下手越努力,西方人錢越多,富士康就是例子。就拿國家重點培育的電動汽車產業來說,我絲毫沒看出來中國哪裡比國外強了,這個產業國內外幾乎是同時起步吧?我們的優勢在哪裡?有沒有人真正沉下心來思考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中國經濟看起來繁花似錦、烈火烹油,想起一句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可千萬不要讓外人看笑話樓塌了!

毫不誇張的說,目前的現狀是中國在與富強,愈行愈遠。中國目前的現狀無論橫向比還是縱向比,都是不太正常的,古今中外,只有現在的中國是最藐視技術或者技藝的,既然不正常,就一定會被扭轉的。我想年輕人一定要有一技伴生,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人文科學都可以,雖然目前只能溫飽,但是隻要堅持一定可以等到撥雲見日的時候。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3

被忽視的3000萬工程師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高速發展離不開工程師,有網友調侃說,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衣食住行哪一行都離不開工程師。但這個群體所擁有的社會影響待遇,還沒達到它應有的地位,中國3000萬工程師還沒有自己的節日。

過去一些年,因工業系統被媒體忽視,作為工業人主體的工程師也受到冷落。曾幾何時,醫生是人類身體的“工程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充分表明,“工程師”這三個字的份量有多重。

時至今日,工作壓力大和收入不高等原因,中小學生崇拜的偶像是娛樂明星和有錢的商人,曾廣受崇敬的工程師已不在他們的視野中。在青年學子中甚至出現“逃離工科”、“掙脫工程師”現象。

4

工程師轉行,

是誰的悲哀?

作者原來單位很多同事現在已經開始逐步放棄研發方面的工作,轉而進行收入更高、更體面的商務領域了。雖然我很可惜他們那十幾年的技術經驗,但是中國在很多領域並不需要什麼研發工程師,中國只是工廠,只需要工人。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十幾年前,剛畢業中國就是這樣;今天某些方面理解來,還是這樣。

一位朋友2004年畢業進入一家央企做機械工程師(三線排在前面的城市),實習轉正第一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是3800元,那時房價1200元;上週回去,研發中心同一個戰壕的兄弟們年薪資水平5.5~6w,實際拿到手不過多了幾百塊,可是房價已經翻了六七倍了。

5

互聯網經濟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互聯網啊,APP啊,軟件啊,菲律賓在搞,印度也在搞,印度的軟件外包,對印度的經濟和工業化有什麼促進?十億印度老百姓靠軟件發家致富?

印度的軟件幾乎都是對外出口,根本沒有內需,說白了就是國家花大價錢培養了一幫碼農給國外寫代碼,能給本國經濟帶來什麼?更不要提共享單車、外賣之類了。可是人家就是能拿到大把的錢,過上你永遠只能羨慕的生活。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阿里巴巴是成功的故事不假,但是那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依靠。美國的核心依靠,絕不是谷歌和蘋果、Facebook,那只是美國工業基礎發展之下長出來的市場之花。

新經濟當道的時代,難道人們都靠互聯網生活?農民不需要種田?工人不需要做工?吃穿住行誰去生產製造?正如任老爺子說的:鋤頭是種地的,不能去炫耀鋤頭而忘了種地!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互聯網只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製造業才是超級大國的強國之本、立國之基。

人家西方發展互聯網那是因為人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汽車,飛機工業都已經有很高的水平,互聯網正好作為一個偉大的工具促進發展,中國的工業革命咋辦呢?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董明珠說過,互聯網只是工具,做好實業才是根本。TCL李東生說,做實業投入那麼大,划算嗎?一句“夢想該怎麼算”不禁讓人心情此起彼伏而又思緒萬千。

這一天,何時能到來?

6

中國製造業的痛點與出路

175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類進入了現代工業時代,這個矛盾和其運動的軌跡也一直主導著工業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推動著工業生產的改進和工業的進步。上世紀70年代,全球工業生產過剩已經出現,只是由於經濟全球化利用了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和市場,才勉強運行至今。

目前,全球性的工業生產過剩、消費不足已到了不改進工業生產不能再前進的程度,我國也是一樣,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中央為什麼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道理就在這裡。

其實,歷次工業革命的發生,既有技術和管理進步的推動,更是工業生產改進的需要和牽引。工業生產與工業消費的協調發展,對工業生產方面來講主要涉及四大要素,即產品的功能、產品的質量、產品的成本、產品的生產效率,工業生產的改進,也主要是改進這四大要素。

低薪!不被尊重!工人何時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詳細分析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情況可以發現,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基於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成果,通過改變工業生產方式,使工業生產的四大要素得到改進和進步。對於新一輪工業革命,就我們目前掌握的知識來看,情況可能也是這樣,通過新型通訊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及最新管理技術的運用,在企業,包括虛擬的企業建立起基於互聯網、傳感器、工業軟件、信息交互和服務平臺的大批量定製生產方式,顯著地提高產品功能的個性化、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產品生產和服務的效率及降低產品生產的成本,以重新啟動消費,與消費重新協調發展。

我國把新工業革命的內核描述為智能製造,從這個定義看,發展智能製造就是運用智能產品、建設智能產線、打造智能工廠、構建智能生態。這個描述是從本質上講的,便於表述、便於理解,要真做起來,正像前面已講過的涉及整個工業體系的改變,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奮鬥。我國《中國製造2025》實際上只是第一步,按三步走構想,我國要實現智能製造需要30年的時間,發展智能製造各國的情況很不相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情況更復雜一些。

對於像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製造業一定是整個經濟的核心和基礎,一旦製造業落後,無論金融業多麼發達,最終整個經濟仍然會衰落。當前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製造業全產業鏈的國家,美國在製造業的許多領域已經空心化,實現製造業的迴歸和復興是現任美國總統政策的核心,當前中美兩國競爭的核心其實是製造業的競爭,誰佔領了製造業的制高點,誰就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