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中国,作为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活人与逝者在土地资源上的矛盾正在不断加重。而与中国有着类似情况,拥有众多人口、多民族多宗教的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为此英国政府也打起了迁坟另葬、重复使用旧地的主意。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在英国迁坟已不是新鲜事。大约从公元7世纪开始,基督教徒的葬礼举行就牢牢地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死者只允许土葬,并被埋葬在教堂附近的土地上,而教堂往往位于人们的活动中心。随着英国殖民的扩张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人口迅速增长,教堂墓地内的尸体常常被埋在几英寸之内,甚至会被挪动以便埋下更新的尸体。

人与尸体在城市里同呼吸共命运的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17世纪60年代的霍乱爆发,造成6万英国人死亡。政府才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是在太不卫生,开始禁止城市范围内除皇室成员外的大部分土葬。市内教堂墓地开始关闭,除了深埋的,大部分遗体被重新安置到城外逐渐增多的私人公墓或政府公墓中。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1856年伦敦金融城公墓

今日这些原位于城外的墓园大都被囊括于市内,居民与墓地的边界再一次变得模糊。几个世纪前礼拜者们在恶臭弥漫的教堂中捂着鼻子赞美上帝的情景,变成了公墓礼堂中举办的婚礼与生日会,至于脚底下的地下室中到底停着几具等待埋葬的尸体,人们毫不介意。孩子们在与墓园仅一铁丝网之隔的游乐设施上玩耍。

对于坟墓,孩子们显然并不害怕,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到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哪怕是他们能付得起,这样离家近的墓地也不一定有空位了。

一份来自约克大学博士Julie Rugg 2010年发表的墓地预测中显示,伦敦33个地方政府,其中8个自治区的公墓已经满了,9个以上自治区墓地空间将于2020年消耗殆尽。加上伦敦不断进化的城市生态,不断扩建的公共服务和设施,无疑都要与公墓争夺不多的土地资源。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2017年,伦敦新建的尤斯顿高铁站项目一次性挖掘了60000具骸骨

比如高富帅聚集的伦敦金融城社区公墓目前最便宜的独立土葬墓地,30年租金为近24万人民币,最长的75年租金需要近39万元人民币,就是火葬墓地20年租金也需要24万人民币。然而这还只是政府墓地的价格,私人墓地要更高得多。不过尽管埋葬价格是如此高昂,仍有不少英国人希望能够被埋在地下,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

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想要在离家不算远、价格合适的墓地埋葬的愿望,也为了保持墓地经济活力,政府只能请地下租客搬“家”了。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但重新使用修建时间太短的坟墓会引起某些民众的强烈反感,给生者造成痛苦和冒犯,并被认为是对死者的不敬。

作为殡葬改革的先锋,伦敦南华克自治区委员会正在考虑重新使用旧坟地。他们的举措就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反对。

“南华克委员会的整个项目很可怕,”反对的居民约翰·雷普施(John Repsch)说。“我的祖母被葬在坎伯韦尔新墓地的一个普通坟墓里。南华克区议员的行为就像盗墓者。这是盗窃——我祖母的坟墓,我们家族的历史,我希望我祖母死后得到的尊重和尊严。”

对此,南华克区议员表示,所有家庭的愿望都会得到充分尊重,并指责抗议者“危言耸听”。

另一个例子像是今年年初,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公园公墓各位“租户”就曾遭迁坟威胁。亲属们被挂在墓地树上的通知震惊了,通知称,被视为“健康和安全隐患”的墓碑可以拆除。一位女士更声称自己“亲眼目睹了一个旧墓穴被打开,新墓穴被安置在它的上面”。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托特纳姆公园公墓业主Badgehurst认为“健康和安全风险”的墓碑可以被拆除

此事引起了亲戚们的强烈抗议,土地所有者也将面临非法挖掘的指控,一场讨论如何推动墓地所有者履行职责的公开会议于2月15日举行,此活动得到了贵族和当地议员等人的高调支持。

依照条例,墓地管理机构被允许挪动、重新使用修建通常75年以上,埋葬权已经过期或已被终止墓地,这样的墓地也包括衣冠冢性质的私人纪念碑和留用的空坟。搬迁前必须在墓石上张贴信息明确的公告,并昭示满6个月才允许动土。对持有反对意见的墓主,若不到迫不得已,政府不会干预,也不允许非所有者擅自迁坟。

根据采访发现,大多数人其实不介意政府挪动年代久远,无人照管的坟墓,因此只要政府或机构只要给予够尊重,群众还是能够理解的。这样看来,迁坟另葬、重复使用旧地的工作应该进展的非常顺利。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伦敦公墓中的荒冢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那么容易。

比如金融城社区公墓在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时间里,虽然重复使用了将近900个坟墓,但是直到2016年仍是英国几乎唯一一个重新使用墓地的地方,这数量到今日也并没有增加多少。

政府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难以确定是谁拥有这些坟墓或纪念碑。不过采访到的大部分人都不介意使用这些“二手房”,也不介意百年后被政府迁居,将空间留给下一任租客。按此发展,广泛重复利用旧坟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世界第一大城市伦敦,也有迁坟难题

标志搬迁的公墓

另外,为了解决土地的不足,不少墓园都推出了分享型墓地——棺材被垂直地沓在一个墓坑。像这样的墓地,一个单间要比独立墓地便宜得多。只要不用死后认识新舍友,人们还是乐意接受的。当然最省心也最划算的还要算撒骨灰,园内的树下摆放着两个拳头大小的墓碑,树枝上挂着的十字架在阳光下随风摇荡,这样颇有一番诗意的新式葬礼现正成为一种趋势。

要解决活人与逝者在土地资源上的矛盾,需要创造适合的社会条件与转变民众的观念。虽然英国迁坟另葬、重复使用旧地的殡葬改革不如中国这般轰轰烈烈,暂时看来也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但这样循序渐进、不强迫、尊重民众不同意愿的做法,或许才是对国家真正长久的发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