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當今的秦腔名家?

芳芳180145624


秦腔在有史可循的發展歷程中,不乏名角,名家輩出。他們或開宗立派,或善於創新,為秦腔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秦腔和中國其他的傳統戲曲一樣,是角的藝術 ,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正是由於這些角亦或是名家的挑班演出,造就了秦腔的不斷代傳承,也正是他們精湛的技藝,使得所處的班社名揚四海,養活著一個秦腔班社的生存,縱觀秦腔的班社發展歷程,沒有角的班社在競爭激烈的大家都在謀求生存的情況下很難存在的。

時代造英雄,時勢造英雄,時間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秦腔的名家依然。時至今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和造就了一批秦腔名家,這些名家的存在 ,一方面說明了秦腔傳統文化的復甦,另一方面也反應出人們對傳統文化認知的提高和文化自信的建立。

如今的秦腔界,在西北五省的廣袤大地上,秦腔名家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著非常高的名望,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歡。他們也時常的深入人民群眾,以自己的方式回饋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厚愛,因為他們深知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關懷,一步一步的抬高了自己的地位;他們更加知道秦腔是耕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厚愛,秦腔不可能延續到今天。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本身符合秦腔藝術的發展規律,秦腔名家能夠和廣大人民群眾融為一體,無愧於人民的藝術家。

雖然對於秦腔名家,有這樣或是那樣的詬病,但他們有今天的局面和地位,是他們用實力換來的,群眾是最樸實的人,但絕對不是傻子,稀裡糊塗的不分好壞。

對秦腔名家的評價,要充分的瞭解民意,尊重民意,萬不可妄自菲薄,橫加指責。也不可人云亦云,不分青紅皂白。好充分肯定其長處的同時,再對其不足之處加以建議。否則就會像《相聲有新人》裡的那對博士夫妻一樣,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容易走到“民科”的極端,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如果出現這樣的現場,一方面一味的吹捧秦腔名家並不見得是好事,容易造成人虛榮心的膨脹,出現不進則退的現象;另一方面完全否定的行為不符合民意的需求,傷害秦腔名家和人民群眾的感情,也不符合辯證的看問題的客觀規律。


秦腔鬚生


現在的名家就那麼回事!曇花一現!莫有啥特色!嗓子統一高尖亮!塑造人物基本都是千篇一律!毫無人物內涵!和現在的爛片一樣!不會看低二邊!而且喜歡跨行!小生長鬚生,都在掙名撈錢!本人看過不少名演下鄉走穴!一本戲上萬多!質量和光盤倆碼事!群眾看了都說不如草臺這,不如那個!都喜歡自稱一派!毫無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基本功!有名無戲!說起現在的那些名家,真想不起有啥牛逼的代表作!秦腔還是過去的好!現在的人不好好繼承,胡亂創新!過去蔡志誠的白蛇傳,二寶開荒,恩仇記,十五貫,喬慷慨的花仁義,教學,打砂鍋,李梅的狀元梅,隔門賢,李小鋒的盤腸戰,花亭會,他武戲超級好,可惜秦腔不出戲!呂明發的傳統戲,等等!說不完!現在就那麼回事






公孫子都1


咱是愛好者,更愛秦腔音樂。但咱是業餘,遠不專業。我認為秦腔音樂比昔日豐富多了,但我覺得仍應以民族音樂為主,要突出民樂,絕不要讓西洋樂淹沒了民族樂。西洋樂整出來的秦腔,很不是味,是怪味秦腔,很不中聽,土洋兩張皮,兩不粘。 ′

至於現在的名家,也有優秀的。有優秀的唱段和優秀的表演。但現在多見清唱,少演本戲,所以,塑造人物方面,缺乏典型名家,達不到為群眾公認。比如說過去有《活張飛》《活太君》《活包公》《活周仁》《活劉備》《活武松》《活媒婆》《活六郎》《活寶釧》等等,現在有嗎?我希望年輕演員,多演夲戲,成為演唱人物的專家。


琵琶嘴


秦腔藝術發源於中華之根的大西北,是中國戲曲文化的鼻祖戲種,卻未能在近代得以發揚光大,實乃秦人之殤,秦地之殤,乃至整個黃土地上從秦漢流傳至今的秦腔藝術之殤。秦腔音樂的每一個跳動的音符的都有歷史都有故事。每辭每樂每演每舞都講述著苦難,講述著磨礪,講述著傳承,更講述著源遠流長和厚積薄發。秦腔藝術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在於未能得到近幾代領導人的青睞和戲曲藝術界的行政決策者們的重視,而得不到應有的政策、資金支持和挖掘推廣。京劇看似表面華麗,實則根底淺薄,區區百年竟敢妄稱國粹?純屬抄襲秦、豫、昆、蜀、滬等各大劇種裡最精華部分冠以京腔京韻重新表現罷了。尤其是偷師秦腔最多。京劇得以發揚是因為京腔接近普通話,淺顯易懂。其辭、樂、演、舞以及文化底蘊的深厚感和表現力跟秦腔差的太多。幾千年的發展演繹,豈是他百十來年的拼湊所能比擬的!


取個網名真難870


秦腔的發展源遠流長,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沒有名家的帶動就不能發揚和傳承!現在的表演藝術家,李東橋,李梅,李小峰,等,他們都繼承和發揚了先輩們的藝術。秦腔音樂,在新人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下,己規範發揚,冉飛,米春勝,等一批新人深受廣大秦腔音樂愛好者的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