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大清國欽州一號界碑,立於廣西東興市竹山村,這裡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起點和陸地邊界的起點。

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大清國一號界碑位於東興北侖河出海口的小山坡上,碑高1.7米,寬0.7米,厚0.4米,用沿海所產的海蝕巖鑿成。清朝欽州府轄防城,東興屬防城所轄,故為“欽州界”。

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越南曾經是清朝的藩屬國,後成為法國的殖民地。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在天津簽定了《中法越南條約》,規定兩國邊界自廣西東興竹山村起,循北侖河出海口逆流而上,以河心為界線。從竹山的北侖河口至峒中的北崗隘,長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為標誌,共立1至33號界碑。竹山界碑是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所立的第一塊界碑,故稱“大清國一號界碑”。這裡,是祖國漫漫陸地邊防線的終點,也是萬里海岸線的起點,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北侖河口擁有“中華之端”的美稱。

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廣西沿邊公路起點零公里標樁及紀念壇

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過去廣西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廣西沿邊更是落後些。沿邊人常說,“沿邊難,沿邊苦。河來隔,山來堵。找得朝來晚沒煮,一天才走五里路。”所以有人說,寧做內地狗,不做沿邊人。

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2000年廣西決定在沿邊八個縣市開展邊境建設大會戰,其中標誌性工程就是修築沿邊公路。當年10月動工興建,2002年9月30日全線貫通。沿邊公路起點為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的東興市竹山村,途經邊境8個縣(市、區)31個鄉鎮,終點為那坡縣弄合村,全長725千米。如今沿邊公路成為戶外自駕的熱門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