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感線可以切割發電,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可以把引力切割嗎?爲什麼?

堅信你的堅信


以導體切割磁力線可以在導體中感應出電流,反過來把導體通上電流也可以在導體周圍感應出磁場。前者是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後者是電磁鐵和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地球周邊有磁場,地磁場的產生機制和電磁鐵類似,是由於地球內部特殊的構造在地球運動(自轉和繞日公轉)作用下使地球內部形成了電流,進而感應出了地磁場。

地球的內部由外到內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層,最處面一層是平均37千米厚的固態地殼;中間一層是2865千米厚的液態地幔,最裡面是半徑3470千米的固態鐵鎳地核。

地球每365.24天繞太陽公轉1周,在公轉運動中,由於離心力的作用,高密度的固態地核並不位於地心的正中央,而是偏向太陽引力相反方向一點點,如圖所示。

同時,地球相對太陽還在作每24小時1周的自轉運動,由於在自轉過程中,地核始終偏向太陽引力反方向一點點,使得地核的偏向也在圍繞地球正中心每24小時調整1周。

這樣一來,固態的地核就與液態的地幔有了相對運動,相對運動的交界面必然形成摩擦,其結果就是在地球內部產生了電流,並且進而感應出了地磁場。

由此看來行星周邊形成磁場的根本原因是其內部各層之間的相對運動。運動造成摩擦,摩擦生出電流,電流感應磁場。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個頭大點的大都有磁場,而且磁場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

但是有三顆類地行星幾乎沒有磁場或者磁場強度相當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和火星。


火星和水星質量太小,其內部差不多已經全部冷卻,沒有或者只有很少量的液態地幔,幾乎全都是固態一體化,因此儘管它們也在進行自轉和公轉運動,卻難以在內部各層級之間形成相對運動和摩擦,因此幾乎不會產生內部電流,其周邊也就形成不了磁場或者磁場強度相當弱小。

金星有點特殊,金星的個頭和質量跟地球差不多,其表面有頻繁的火山活動,證明其內部應該和地球一樣是熱的,並且也應該有一層液態地幔和一個固態地核。


但是金星周邊卻沒有磁場。

為什麼?原因全在於金星自轉太慢。

金星自轉一週需花費243個地球日,而且方向相反,是自東問西轉的,金星公轉一週是224.7個地球日,綜合下來金星上的一晝夜就相當於117個地球日。

這麼慢的自轉根本形成不了內部電流,周邊磁場也就無從談起。

太陽上面也有磁場,不過太陽的磁場不是全球統一佈局的,而是時隱時現時強時弱的多個零散磁場佈局。太陽上的每一個黑子、每一個耀斑和每一處日珥都會有一個對應的磁場出現。太陽磁場是太陽本身活動的產物,與行星磁場的形成機制完全不一樣。

至於題主所問太陽和行星的運動切割引力線會發生什麼?這和切割磁力線完全是兩碼事。


忒孤雅


1.那麼反過來,如果有某個導體在磁場中做不平行於磁場線的運動,那麼會不會產生電流呢?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了著名的電磁感應定律,其中就說到只要閉合導體的某個部分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導體內就會有感應電流,其實這個原理就是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升級版,


2.因為在導體內部存在自由電子,電子的入射然後受到磁場力,之後就變成了外力使導體內的電子進入磁場,即用導體棒切割磁感線,這些電子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後匯聚到導體的一端,有了電勢差然後產生感應電流。因此說成切割磁場線只是為了方便電流的產生,

再來看引力,引力也是一種矢量場,但是引力的來源是大質量物體對周圍空間的扭曲,是一種宏觀的表現,而磁場則是帶電體在空間中產生另一種場,在分析有關問題時需要同時考慮引力場與磁場,所以你會看到切割引力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只是宇宙中的某個行星在不同位置時會有不同的空間扭曲程度,因為行星本身是電中性的,在電磁學中沒有討論價值,當然不管是磁場還是引力場,它們都遵循圓周運動的規律。


零維立方體


磁感線可以切割發電,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圍繞銀河系轉,可以把引力切割嗎?為什麼?這個問題相當難纏,也就是又是一個物質運動的相關性問題。在電磁學理論體系中,電與磁的理論是不可分割整體。但在地球上,磁礦石卻可以獨立存在。對於獨立存在磁礦石,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電磁感應可以產生動力,那麼,磁和電子為什麼都可以獨立存在?磁又是如何獨立存在在物質中的?如果說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鐵,存在著大磁場和電場,那麼產生在地球上的原磁鐵拿到沒有磁場的太空,它的磁力還存在嗎?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可以大膽推測一下,作為自旋的物質,產生的引力是否是所有力的綜合,包括引力波,電磁波,還有其它的力。這是因為電子也是物質組成的部分。總之,從物質本身結構來說,這不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在物質運動中,粒子運動各有各的獨特性,相互纏繞、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似乎具有一定的統一性。有時候,我感到,宇宙運動如同相當大的電磁運動,他們一方面消耗能量,一方面,又通過運動產生新的能量,無休無止。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磁力切割吧,用一句''物質不滅,只不過是轉換而已''的名言,作為回答你的問題的綜述,是不是非常言簡意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