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寬恕之愛

寬恕之愛,首先要明白寬恕是什麼?簡而言之,這裡說的寬恕就是:區分真假,只認真的,不認假的。

那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呢?愛是真的,恐懼是假的;愛是真的,定罪、批判、排斥是假的;自性是真的,自我感是假的。

我們群裡有一位朋友,當時她面臨兩個選擇,辭職還是不辭職,她問我怎麼辦?我說:“假如你內心毫無恐懼,你會選什麼?你先進入毫無恐懼的平安,那個時候,你願意選什麼,就選什麼。”

在生活中,當恐懼襲來的時候,比如開始擔心、焦慮。這個時候,就先允許自己一下,告訴自己“這沒什麼”。然後平靜心情問自己:“假如毫無恐懼,我會怎麼感知這個事情?我會怎麼選擇?”這樣做就是接近寬恕之愛了。一旦你把恐懼當真,你就愛無能了。它們兩個就像光和黑暗一樣, 沒有辦法調和,沒有辦法共存,愛就是全然地愛。

愛是真的,定罪是假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只看人美善的原因。

只看人的美善,只看事情的美善,只看中間好的因素,只看希望的部分,這些都是來自於

“愛是真的,罪是假的;生命是真的,死亡是假的”。我們真實的生命是我們的自性,不是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生命的導向是永恆和平安的,而不是隨著這具身體起起伏伏,最終走向滅亡的。這是純粹的一元論: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只去看真的,假的一點都不看。這是可以導向徹底的平安和圓滿的。

二元論也是意識進展中的一個進程,大部分人都要經歷。佛陀、耶穌在輪迴轉世中,在學習過程中,也是逐漸化解這種好壞對立、善惡對立的二元論的。他們經歷過純二元論,到半二元論,到半一元論,到徹底的一元論。他們經歷的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經驗,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一點也不用客氣,一點也不用謙卑。

在一元論當中,沒有什麼是壞的。一個朋友對我說:“孟遷,有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你先聽哪一個?”我說:“哪個都行,因為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壞消息”。結果,她跟我說了所謂的壞消息之後,我就說“這也不算壞消息啊,它其實為另外一個事情提供了一個機會。”我的朋友聽後也很釋然了。

只要是二元的思維,它就有對立存在。所以,你看世界的主流,我們目之所及的媒體、政治、經濟,都是二元論的。而在二元論當中,其實是讓人非常不安的。比如,中國的政治現在大力反腐,副部級和正部級的幹部都有可能落網。這個被政治頌揚,在民間也有很大的響應,但這是出於二元的,是製造緊張的。而且這個思維本身來講是非常幼稚的。你前天還在頌揚他,現在又把他批的人都不是,那要我們信任哪個呢?你現在還在頌揚一大批,那我要不要信任他?

在一元論的思想中,沒有人需要被批判、被懲罰,他的真實生命都是自性,我只看他自性的這一部分。他犯的錯誤,頂多需要修正,並不需要威脅和懲罰,他頂多是陷入匱乏感罷了。當然,我並不是反對現在的社會秩序,我是提倡最根本的內涵。

相信一元論,相信只有愛是真的,相信人的真實生命是純善的自性。當我們相信這個的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這個。而其它的,所謂邪惡、殘忍的那部分,就不會進入我們的法眼,不會吸引我們的目光。

假如我們相信的是二元論,有好有壞,有善有惡,那我們總會找到那個惡的部分,甚至那個善的部分也肩負了突出惡的部分的潛力。這種分別所產生的對立,在我們生活中製造的緊張,只要我們稍微體會一下,就會發現比比皆是。

比如貧富分化,有錢人就非常害怕自己沒錢。有的有錢人不害怕沒錢,那是因為他沒有匱乏感,沒有這樣的對立。我說的是內涵層面的,而不是指他具體的財富數字。比如那些追求贏、追求勝利、追求成功的人,就特別害怕失敗,隨時被這種恐懼折磨。如果他有一個正等心,有一個圓滿心,他就可以在任何階段從容和輕鬆。

我很願意邀請大家,包括我自己,用只看美善的眼光去看自己的人生。無論是自己的過去,還是現在,我們想到任何一個人,就只去看他的美善,因為他的美善乃是自性之光。我看他的美善,不是褒獎這個人的自我,而是感恩和信任他的自性之光。人們雖然信任小我而產生一些自私或者攻擊的念頭,但是無論他內心的霧霾多麼濃重,他的自性之光從來沒有被完全掩蓋過,那是小我做不到的。只要我們願意看重自性,我們就能看重處處自性所顯出的美善。

即便像希特勒這樣的人類公敵,他的自性之光也不會被完全掩蓋。我看過一個材料,希特勒身邊的一個人,參加了希特勒母親的葬禮,他回憶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在母親去世的葬禮上,哭得那麼的傷心。”而希特勒在那個傷心當中,就是對他母親的眷戀、感激和不捨,那就是他內在愛和溫柔的部分。

一個再邪惡、再殘暴、再強硬的人,他內在溫柔和愛的部分,也不會被完全抹滅。他可能對某些人、對多數人都很強勢,但是他對有些人就非常柔軟,比人們想象的、比普通人能夠做到的還要柔軟。

有一部電影《解救吾先生》,王千源演綁匪,最後被捉住判死刑,臨刑前給他媽媽打電話,哭著說:“媽媽,我下輩子還做你的兒子,好好地孝敬你。”我當時看到這個瞬間就非常感動。

實踐寬恕之愛

我們想和別人連接,那就去看別人真實的自性吧,他任何的美善都是自性之光的反映,而自性是他的本質,所以我們和人就在這個層面連接。如果在這個層面,我們就可以和任何人連接。我們想和自己連接,也是這樣的,只看自己的美善。因為那才是真實的,所有的錯誤,所有的過錯,都是過眼雲煙,不需要著眼。

耶穌在十字架上,面對對他行刑的人說:“天父,原諒他們吧,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言下之意就是“他們若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就不會這麼做了;而他們不知道這件事情,也不需要怪罪,他們只是不知道而已”。我們有的時候抱怨父母“小時候怎麼那麼對我,他怎麼不懂呢?”其實,他如果真的懂,他就不會這麼做了,他犯的所有錯誤,不是他的本意,只是他不懂。

在印劇《佛陀傳》中有個反面角色提婆達多,一生嫉妒、謀害佛陀,在最後想推石頭砸死佛陀,佛陀避開了,提婆達多反而跌落山下,摔成重傷,奄奄一息。佛陀和弟子救了他,但傷太重,已經救不回來了。提婆達多在臨死前,對佛陀懺悔說:“我一生都在謀害你,我甚至不值得被你原諒。”佛陀說:“我都不記得了。”

這是多麼好的一句話呀!“我都不記得了”。就像那些沒有發生過一樣,我只看重的是你的自性之光,只看重的是你的美善。所有你的侷限,所有你的錯誤,所有你被小我的匱乏感、分裂感、罪咎感所支配的、而產生的原型,在我眼裡都是過眼雲煙,“我都不記得了”。

家人、親密關係通常是一個糾結的關係,因為有很多很多的過去積累在我們的心裡,儘管那些過去本身也是我們的意識創造的,但是我們感覺不到的時候,就會怨懟。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方法,我們在心裡提醒自己,或者對對方說:“你過去所有讓我不喜歡的部分,我都不記得了,我記得的都是你的好。從現在開始,我只看你的好,只接受你的好。”

看人的美善並不算太難,難就難在“只”看人的美善,這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因為它是從二元對立的思想,轉向一元的同一思想。二元對立必然是製造衝突、對比、分別心的,而一元是統一的,是沒有衝突的,它只有真和假的分別,而假就是不存在。不管我們怎麼看待自己,我們不妨就從此刻一點點嘗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