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宽恕之爱

宽恕之爱,首先要明白宽恕是什么?简而言之,这里说的宽恕就是:区分真假,只认真的,不认假的。

那么,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呢?爱是真的,恐惧是假的;爱是真的,定罪、批判、排斥是假的;自性是真的,自我感是假的。

我们群里有一位朋友,当时她面临两个选择,辞职还是不辞职,她问我怎么办?我说:“假如你内心毫无恐惧,你会选什么?你先进入毫无恐惧的平安,那个时候,你愿意选什么,就选什么。”

在生活中,当恐惧袭来的时候,比如开始担心、焦虑。这个时候,就先允许自己一下,告诉自己“这没什么”。然后平静心情问自己:“假如毫无恐惧,我会怎么感知这个事情?我会怎么选择?”这样做就是接近宽恕之爱了。一旦你把恐惧当真,你就爱无能了。它们两个就像光和黑暗一样, 没有办法调和,没有办法共存,爱就是全然地爱。

爱是真的,定罪是假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只看人美善的原因。

只看人的美善,只看事情的美善,只看中间好的因素,只看希望的部分,这些都是来自于

“爱是真的,罪是假的;生命是真的,死亡是假的”。我们真实的生命是我们的自性,不是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生命的导向是永恒和平安的,而不是随着这具身体起起伏伏,最终走向灭亡的。这是纯粹的一元论: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只去看真的,假的一点都不看。这是可以导向彻底的平安和圆满的。

二元论也是意识进展中的一个进程,大部分人都要经历。佛陀、耶稣在轮回转世中,在学习过程中,也是逐渐化解这种好坏对立、善恶对立的二元论的。他们经历过纯二元论,到半二元论,到半一元论,到彻底的一元论。他们经历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一点也不用客气,一点也不用谦卑。

在一元论当中,没有什么是坏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孟迁,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你先听哪一个?”我说:“哪个都行,因为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坏消息”。结果,她跟我说了所谓的坏消息之后,我就说“这也不算坏消息啊,它其实为另外一个事情提供了一个机会。”我的朋友听后也很释然了。

只要是二元的思维,它就有对立存在。所以,你看世界的主流,我们目之所及的媒体、政治、经济,都是二元论的。而在二元论当中,其实是让人非常不安的。比如,中国的政治现在大力反腐,副部级和正部级的干部都有可能落网。这个被政治颂扬,在民间也有很大的响应,但这是出于二元的,是制造紧张的。而且这个思维本身来讲是非常幼稚的。你前天还在颂扬他,现在又把他批的人都不是,那要我们信任哪个呢?你现在还在颂扬一大批,那我要不要信任他?

在一元论的思想中,没有人需要被批判、被惩罚,他的真实生命都是自性,我只看他自性的这一部分。他犯的错误,顶多需要修正,并不需要威胁和惩罚,他顶多是陷入匮乏感罢了。当然,我并不是反对现在的社会秩序,我是提倡最根本的内涵。

相信一元论,相信只有爱是真的,相信人的真实生命是纯善的自性。当我们相信这个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这个。而其它的,所谓邪恶、残忍的那部分,就不会进入我们的法眼,不会吸引我们的目光。

假如我们相信的是二元论,有好有坏,有善有恶,那我们总会找到那个恶的部分,甚至那个善的部分也肩负了突出恶的部分的潜力。这种分别所产生的对立,在我们生活中制造的紧张,只要我们稍微体会一下,就会发现比比皆是。

比如贫富分化,有钱人就非常害怕自己没钱。有的有钱人不害怕没钱,那是因为他没有匮乏感,没有这样的对立。我说的是内涵层面的,而不是指他具体的财富数字。比如那些追求赢、追求胜利、追求成功的人,就特别害怕失败,随时被这种恐惧折磨。如果他有一个正等心,有一个圆满心,他就可以在任何阶段从容和轻松。

我很愿意邀请大家,包括我自己,用只看美善的眼光去看自己的人生。无论是自己的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想到任何一个人,就只去看他的美善,因为他的美善乃是自性之光。我看他的美善,不是褒奖这个人的自我,而是感恩和信任他的自性之光。人们虽然信任小我而产生一些自私或者攻击的念头,但是无论他内心的雾霾多么浓重,他的自性之光从来没有被完全掩盖过,那是小我做不到的。只要我们愿意看重自性,我们就能看重处处自性所显出的美善。

即便像希特勒这样的人类公敌,他的自性之光也不会被完全掩盖。我看过一个材料,希特勒身边的一个人,参加了希特勒母亲的葬礼,他回忆说:“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在母亲去世的葬礼上,哭得那么的伤心。”而希特勒在那个伤心当中,就是对他母亲的眷恋、感激和不舍,那就是他内在爱和温柔的部分。

一个再邪恶、再残暴、再强硬的人,他内在温柔和爱的部分,也不会被完全抹灭。他可能对某些人、对多数人都很强势,但是他对有些人就非常柔软,比人们想象的、比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还要柔软。

有一部电影《解救吾先生》,王千源演绑匪,最后被捉住判死刑,临刑前给他妈妈打电话,哭着说:“妈妈,我下辈子还做你的儿子,好好地孝敬你。”我当时看到这个瞬间就非常感动。

实践宽恕之爱

我们想和别人连接,那就去看别人真实的自性吧,他任何的美善都是自性之光的反映,而自性是他的本质,所以我们和人就在这个层面连接。如果在这个层面,我们就可以和任何人连接。我们想和自己连接,也是这样的,只看自己的美善。因为那才是真实的,所有的错误,所有的过错,都是过眼云烟,不需要着眼。

耶稣在十字架上,面对对他行刑的人说:“天父,原谅他们吧,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言下之意就是“他们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就不会这么做了;而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也不需要怪罪,他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我们有的时候抱怨父母“小时候怎么那么对我,他怎么不懂呢?”其实,他如果真的懂,他就不会这么做了,他犯的所有错误,不是他的本意,只是他不懂。

在印剧《佛陀传》中有个反面角色提婆达多,一生嫉妒、谋害佛陀,在最后想推石头砸死佛陀,佛陀避开了,提婆达多反而跌落山下,摔成重伤,奄奄一息。佛陀和弟子救了他,但伤太重,已经救不回来了。提婆达多在临死前,对佛陀忏悔说:“我一生都在谋害你,我甚至不值得被你原谅。”佛陀说:“我都不记得了。”

这是多么好的一句话呀!“我都不记得了”。就像那些没有发生过一样,我只看重的是你的自性之光,只看重的是你的美善。所有你的局限,所有你的错误,所有你被小我的匮乏感、分裂感、罪咎感所支配的、而产生的原型,在我眼里都是过眼云烟,“我都不记得了”。

家人、亲密关系通常是一个纠结的关系,因为有很多很多的过去积累在我们的心里,尽管那些过去本身也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但是我们感觉不到的时候,就会怨怼。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我们在心里提醒自己,或者对对方说:“你过去所有让我不喜欢的部分,我都不记得了,我记得的都是你的好。从现在开始,我只看你的好,只接受你的好。”

看人的美善并不算太难,难就难在“只”看人的美善,这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因为它是从二元对立的思想,转向一元的同一思想。二元对立必然是制造冲突、对比、分别心的,而一元是统一的,是没有冲突的,它只有真和假的分别,而假就是不存在。不管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我们不妨就从此刻一点点尝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