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廣東東莞,世界工廠之地。如果要告訴你,這裡有一片老街,有一片騎樓建築群,還是過去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你會相信嗎?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說來我也不信,在沒有到東莞的老城區時,在沒有看到那連綿的騎樓建築群時,對東莞的印象,基本上是停留在現代化的都市裡。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東莞市下屬的莞城區,是東莞城中保留古建築最多的地方,那裡現存的歷史街巷有數十條,歷史建築37棟,傳統風貌建築82處。最著名的有建於明代的迎恩門、卻金亭碑,有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興路、大西路沿街騎樓建築群。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東莞,於東晉時代就立城,不過那時的東莞城叫“東官”。大概是地處遙遠的東方,去那個地方為官,地名不叫“東官”叫什麼呢?到了176年後的南朝時,“東官”才更名為“東莞”,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現今的東莞莞城區,便是歷代官署衙門的所在地。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到了明代的洪武十七年,東莞城開始修築城牆與城門。據史料記載,當年環繞縣城,共建有和陽、迎恩、崇德和鎮海四座城門,六百多年的風雨後,現今的東莞,僅存一座迎恩門還挺立在街頭。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迎恩門,因是東莞老城的西城門,所以當地人也俗稱“西城樓”。當年,從廣東等地來東莞的官員,均是從水路沿東江而來,西城門是官員進出的必經之路。為彰顯“皇恩浩大”,建成後的城門就命名為“迎恩門”。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迎恩門城樓高16米,寬26米,厚度達到驚人的14米,足以抵擋外敵的入侵。城門上面原先還建有城樓建築,門內還有一座大雄寶殿。清末時,被一把大火燒燬,到了民國時期,才做了簡單的修復。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早先的迎恩門,只有一個城門洞供行人進出。上世紀七十年代時,為緩解老城區的交通壓力,又在城門中間的洞門兩邊,各開了個小門。於是今天人們見到的三個城門洞的“迎恩門”,還是後世之作。幸運的是,迎恩門算是完整的保留下來了,成為東莞古城的象徵。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離迎恩門不遠的“卻金亭碑”,是東莞老城的另一個見證,當地人會驕傲的告訴你,當年這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還在明朝的嘉靖年間,東莞作為一個出海通道,有許多外商從這裡轉運買賣貨物,其中最多的是暹羅人,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商人。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1538年,暹羅商人奈治鴉看帶著本國國王的文書引信、貨物來到東莞港,要求進行通商貿易。當時的番禺縣令李愷主持對外貿易事務,他認為檢查進出口貨物的一套制度,手續繁冗,主張要簡化管理,簡便手續,決定“更制設規”加以改革。外商只需自報貨物數量進行檢驗。檢查時“不封舶,不抽盤,嚴禁人役,毋得騷擾”,這一事情深深地感動了奈治鴉看。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事後,奈治鴉看贈金百兩,想要報答李愷的新政。而李愷堅決不肯收禮金。奈治鴉看沒有辦法,只得用百兩黃金在老街的邊上樹碑立傳,來答謝當地的官員。這就是現今人們去東莞老街見到的卻金亭碑。為了保護這塊見證了中外通商貿易的石碑,2006年,當地在碑的所在地建造了一個遮風擋雨的碑亭。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也許是貿易帶來了城市發展的便利,至民國時期,圍繞東莞的迎恩門、卻金亭碑,形成大批的沿街商戶,這裡面最繁華的,要數中興路和大西路一帶的騎樓建築群。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說它是騎樓建築群,可以一點也不誇張,綿延一公里長的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建築,便是各色各樣的騎樓,前店後坊,二樓住人。嶺南地區商業文化的特色,居然在現代社會里還能見到。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間,過道的後面才是店鋪。最早的騎樓建築源自於印度的“廊房”,十九世紀的新加坡,曾規定所有的建築物前,都必須有一道寬約5尺、有頂蓋的人行道或走廊,為行人遮風擋雨。後代,經過下南洋的華人帶回來這一建築構造,在我國廣東、福建、海南和廣西地區,也建起了這種帶有南洋風情的騎樓。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東莞老城的這片騎樓群,規劃於1930年,次年開始動工修建。那時的東莞老城區,已經形成數條特色商業街,比如打錫街專營錫器,賣麻街專賣黃麻,文房街主營布匹,豬仔圩專賣豬仔。舊時的街巷既狹窄又擠擁,已經不適合發展了。為此,當時的東莞縣政府在這些商業區內強行推薦騎樓建築,拆街巷、修馬路、建騎樓。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東莞的騎樓多為磚木結構,一般是兩層或三層樓。騎樓的廊橋下面讓人自由通行,適合南方地區避雨遮陽之需;騎樓的底層則是商棧或店鋪,而騎樓的上面二三層,則作為商號、寫字樓或貨棧;騎樓的背後是內街,民宅大門一般開向內街內巷,內街成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廳”,充滿著濃郁的人情味。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軍佔領東莞,曾有一支侵華日軍的小分隊駐紮於大西路的騎樓上。因為騎樓不規則的高低錯落,影響到日軍瞭望的視線。日軍便一把大火將那些高層的騎樓建築統統燒燬,就這樣,好多美輪美奐的騎樓,在戰火中被毀壞了。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東莞這片現存的騎樓建築群,曾寄託了一代東莞人的夢想。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這一帶的騎樓是老城內最繁華的商業圈,一些人需要添置衣服,購買生活日用品,必須到這裡來淘。據說當年一間騎樓的小店鋪,租金高達幾十萬,就這樣還供不應求。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雖說現今的騎樓,已不再擁有昔日的輝煌,商鋪變得稀少,遊人也不再擁擠。只是到東莞,想要了解最東莞的市井生活,東莞騎樓一條街是必去的。跟坐在廊橋下納涼的大爺聊迴天,去老飯店吃幾道地道的東莞特色菜,或者到阿婆的小作坊,買幾樣小飾品,都能讓你找回從前。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從迎恩門,到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再到有南洋風味的騎樓建築群。東莞的歷史碎片,就這樣織成了一段記憶。

東莞騎樓老街,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原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