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果敢自信地表達自我assertiveness 學會自我尊重

堅定果敢自信地表達自我assertiveness 學會自我尊重

“堅定果敢assertiveness”定義

“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是一種經常在社交和溝通技巧訓練中提到的技能。“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意味著能夠以一種冷靜積極(而不是攻擊性或被動順從的接受)的方式捍衛自己和他人的權利。“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的個體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卻不至於惹怒別人或自己。儘管每個人時不時都會做出被動順從或攻擊行為的舉動,如由於缺乏自信心導致一種不恰當的與人溝通交流的方式。

什麼是“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的定義是:“直率、積極、堅定的識別並捍衛自己的權利”;換句話說,“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意味著捍衛自己的個體權利--直接、誠實、合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信仰。值得注意的是,“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同時也意味著尊重他人地想法、感受以及信仰。那些“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的個體會同時尊重別人的想法、感受以及信仰,這是一種重要的人際交往技能。在與他人交流時(無論是在家或工作場合,與上司、顧客或同事),“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可以能幫助你清楚、公開、合理地表達自我,但也不會損害別人的權益。“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允許個人以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事,為自己挺身而出,不會過度焦慮,自在誠實地表達自己感覺,並在不侵害他人權利的情況下表達個人權利。

“堅定果敢自信的表達assertiveness”經常被看做是被動和攻擊性行為的平衡點,簡單來說就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堅定果敢自信地表達自我assertiveness 學會自我尊重

從左到右:被動順從(不尊重自己)、“堅定果敢自信assertiveness”(尊重溝通雙方)、攻擊性回應(不尊重他人)

“自信行為assertivenes behaviour”

◆ 公開表達自己的意願、想法和感覺,同時也鼓勵他人這麼做;

◆ 傾聽別人的觀點並給予合適地回應,不論你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

◆ 履行你所應付的責任與任務,並能合理下放任務給他人;

◆ 規律地對他人所做的或正在做的事情表示感謝或讚賞;

◆ 勇於承認錯誤並道歉 ;

◆ 懂得自我控制;

◆ 平等對待他人。

消極回應,被動順從

以一種消極或非“自信assertiveness”的方式做出回應往往意味著自己順從他人的意願來行事,損害個體的權利和自信心。許多人都會採取被動順從的方式,因為他們渴求別人的喜愛與認可。這類個體沒有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更看重他人的意願、權利和感受。

被動順從可能會導致個體無法有效的表達自內在的想法與感受,或是違心的做一些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只為取悅他人。這意味著被動順從個體允許其他人為他們承擔責任、領導以及替他們進行決策。

典型的被動順從是:你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別人你並不想答應的要求。

例如“你今天有時間幫我洗一下車嗎?”

一種典型的被動回應:“可以,但我必須在逛完街、打完一個重要的電話、做好文件歸檔、擦過窗戶以及做好午飯才可以幫你洗車”。

更合理的回應是:“不行,我今天有許多事要做,不能幫你洗車”。

消極回應個體其實並沒有時間幫助他人,但他們的回答並沒有傳達出這樣的信息。第二種考慮到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更堅定自信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堅定自信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家庭生活以及工作中都很重要。如果你不能拒絕別人的請求,你可能會被來自四面八方的任務(同事以及上司)壓得喘不過氣。

當你做出消極回應時,你在以一種不那麼積極甚至讓自己失望的方式展現自己。如果你持續性的輕視自己,你可能會慢慢感覺低人一等。雖然被動順從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缺乏自信和自尊心,但它本身會進一步減少自我價值感,形成惡性循環。

堅定果敢自信地表達自我assertiveness 學會自我尊重

攻擊性回應

通過對他人做出攻擊性回應,他們的權利和自尊心被削弱了。攻擊性行為意味著個體並沒有考慮到他人的觀點和感受;很少對他人表示贊同和欣賞以及總是把他人放到低人一等的位置上。攻擊性行為包含範圍很廣,包括不必要地催促某人、直接吩咐他們而不是請求詢問、忽視他人以及不考慮他人感受。

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意味著你需要留意不同的溝通方式以及不同的回應會引發怎樣的結果。在人際交往中,無論使用消極還是攻擊性回應都不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溝通效果,可能會阻止事情順利進行。一般來說,自己被形容成高攻擊性個體的體驗肯定很糟,而被攻擊的個體也會思考是什麼引起了這樣的行為,或自己做了什麼會受到這樣的攻擊。如果個體的感受以及想法難以清晰闡述以及傳達,可能會導致個體控制他人以滿足自己的意願和期望。控制可被視為一種隱蔽的攻擊方式,幽默也可以用作攻擊性回應。

堅定果敢自信地表達自我assertiveness 學會自我尊重

“堅定果敢自信表達assertiveness”相關研究

為什麼某些人往往比其他人不帶攻擊性、堅定自信地表達自我呢?堅定自信表達自我的個體會在自己遭遇不公正對待時,堅定地對那些不平等要求說“不”。我們猜測這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有關,但過去的研究提出有關自我概念的兩個關鍵點--對自我的良好感覺(“自我悅納”或“自信”)和對自己的能力的確認--與“自信行為assertive behaviour”無顯著相關。

Daniela Renger(德國基爾大學心理研究所)認為與“自信assertiveness”(與自我競爭力self-competence不同)關係最密切的是自我尊重 --“個體認為自己擁有基本尊嚴和基本道德人權以及人人平等的信念”。在Self and Identity雜誌上發表的三項研究中,Renger指出自我尊重是一個獨特的心理學概念,它與“自信果敢的行為assertive behaviour”有著獨特的聯繫。Renger 為她的研究重新修訂了自我尊重的測量工具,該問卷包括四個問題:

◆日常生活中,我認為自己擁有作為人的平等權利;

◆ 我認為自己與周圍個體具有同等價值;

◆我總是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個體擁有同樣的尊嚴;

◆ 如果我認真審視自己,我會發現自己和他人一樣,同樣有價值。

在首次研究中,來自德國的343位被試(男、女,平均年齡33歲)完成了該問卷以及測量他們自我能力(如,“我幾乎總能完成我想做的事”)和自信self-competence(如,“我以溫柔、喜愛的態度看待自己”;“我值得被好好對待並且我能好好照顧自己”)的附加問卷;他們還需完成一份測量“自信assertiveness”的8項問卷,如“你是否能自在地告訴同伴你不喜歡Ta對待你的某種方式”。在九個月之後,近一百名被試再次完成上述幾個問卷,

基於對被試不同問卷回答的分析,包括同一被試不同問卷結果的相關以及不同被試問卷結果間的相關,Renger總結得出自我能力、自我競爭力self-competence與自我尊重是自我概念中三個不同的方面。雖然這三個因素都與自信相關;但與其他兩個因素相比時,只有自我尊重與“自信果敢assertiveness”有一種獨特的聯繫。最後,這其中還可能存在一些因果關係的證據:第一次測量得到的自我尊重程度越高,第二次測量(九個月後)的“自信果敢 assertiveness”程度也越高;但反過來並不成立(第一次測量得到的“自信assertiveness”與自我尊重程度無相關關係)。

堅定果敢自信地表達自我assertiveness 學會自我尊重

在第二次研究中,Renger共招募了近300名德國被試(平均年齡27歲),每位被試完成了自我尊重和自我競爭力self-competence的測試問卷,以及新增加的自尊心(如“總的來說,我對自己很滿意”)、自我接納(“我對我的個性特質基本很喜歡”)以及心理主觀權利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如“誠實的說,我覺得我比別人值得更多更好的對待”)問卷。在完成這些問卷後,研究人員讓被試設想某些自己的尊嚴(如醫護人員洩露被試的個人隱私問題)或財產受到侵犯時(同事損毀了被試的新筆記本)的場景,觀察他們是更堅定自信地(如,私下告訴醫護人員,他們的言語很不合適,讓你感到不舒服)還是更具攻擊性(如,當眾取笑醫護人員的外貌)做出回應。

研究結果再一次發現,即使除去自信self-competence、自我能力、心理主觀權利以及自我接納和自尊心因素的混淆影響(在考慮了其他因素之後,自我尊重是唯一與“自信果敢 assertiveness”有關係的因素),自我尊重與“自信果敢 assertiveness”仍有相關關係;相反,與心理主觀權利不同,自我尊重與攻擊性並無相關關係。

最後一次的研究招募的被試是母語為英語的被試,其中大部分住在美國,共60名。研究結果跟被試對想象中的不同場景所做出的反應所揭示的一樣,再次確定了自我尊重與“自信果敢行為assertive behaviour”具有相關關係,然而心理主觀權利與“自信果敢行為assertive behaviour”和攻擊性行為都具有相關關係。

Renger 總結道,“這些研究的主要貢獻就是將自我尊重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引入到心理研究中去”。她的這幾項研究還是具有侷限性,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缺乏測量真實生活中“自信果敢行為assertive behaviour”的工具;但是Renger強調了自我概念中一個之前被忽略但卻有用的方面。未來研究可能會繼續探究為什麼某些個體比其他人的自我尊重水平高;以及除了“自信果敢assertiveness”的作用之外,自我尊重是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的,如參加政治抗議活動的意願和渴望。

參考文獻:

—Believing in one’s equal rights: Self-respect as a predictor of assertiveness

https://www.skillsyouneed.com/ps/assertiveness.html

https://digest.bps.org.uk/2017/12/07/what-is-the-secret-to-being-more-assertive-having-self-respect/

https://www.skillsyouneed.com/ps/assertivenes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