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明力量,促鄉村振興!克東精神文明建設助力精準扶貧

“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這是近期齊齊哈爾市克東縣許多脫貧群眾發自內心的感慨。去年以來,克東縣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開展了“樹新風、強信心、增動能、促脫貧”活動。通過倡導孝親敬老、評選“三好家庭”、創辦愛心超市等方式,激發內生動力,鼓勵貧困群眾以實際行動改變貧窮落後狀態,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 近日,記者來到克東縣永久村村民高立秋家裡,一眼就看到擺在她家最顯眼位置的脫貧光榮證,證書是克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52歲的高立秋在去年年底還是永久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前她因患有心臟病加之獨居生活,要靠政府的兜底低保政策和親朋的救濟度日。該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經過村裡的幫扶計劃,她通過做布袋、收拾衛生、種植半畝園等方式,用勞動換取報酬,增加收入的同時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心。“我這個歲數到哪打工都不用,我還一身病,有些活力不從心。多虧現在的好政策,讓我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養活自己,這一切都要感謝黨感謝政府。”高立秋激動地說。 克東縣縣委書記李柏春介紹說,近些年來,在鄉村振興產業扶貧過程中,困難群眾在享受到政策普惠的福利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應該既要讓貧困人口能夠享受到福利,又不能“躺在福利上睡覺”。為此,克東在全縣營造脫貧光榮的氛圍,從而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他說:“應該讓群眾樹立通過勞動付出來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意識,如果說,人性是種子,民風是土壤,政策就是陽光和雨露,只有好政策好風氣才能讓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今年62歲的張潔在克東縣玉崗鎮復興村從事環衛保潔工作,這是縣裡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設立的扶貧公益崗位之一,她和高立秋一樣曾經也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從事保潔工作能讓她每年多賺3000元公益崗位補貼。另外,在復興村上的清遠麻雞扶貧養殖合作社,她通過入股的形式每年也能分得2000元左右的分紅。“過去我只能靠包出去的五畝七分地生活,包地的錢還不夠我和老伴吃藥,現在收入多了,既然政策這麼照顧我們,我就更得把工作做好,這樣的好政策我們都擁護。”張潔嘴上說著手上的活兒還沒放下。 據克東縣玉崗鎮黨委書記王效哲介紹,像張潔一樣在扶貧公益崗位從事光伏電站運維、環境衛生整治、村屯林木管護等工作的,在克東縣有3000人左右。玉崗鎮目前共建設了18個村級的光伏扶貧電站,覆蓋19個行政村,通過扶貧電站受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935戶。為實現可持續產業帶動脫貧的戰略目標,像這樣的光伏扶貧電站在克東縣一共建了96個,實現該縣98個行政村全覆蓋。項目總裝機容量26.2兆瓦,年均上網發電量為3723萬度,年可實現產值2792萬元,也使5111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 據瞭解,通過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產業項目上對貧困家庭的資金扶持,將精神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意識,增強了他們的脫貧信心。精神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都是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過優良家規家教家風正德樹人、淳化民風,才能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運營人員:春生

審核:於論
聚文明力量,促鄉村振興!克東精神文明建設助力精準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