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抗洪20周年特別珍藏」洪水滔天 鑄就豐碑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如今,漫步於九江城西的抗洪廣場,看到的是美景和安詳。只有廣場上面紀念碑鏤空雕刻的數字, 始終將歷史的時針指向“1998”——提醒著人們,20年前的這裡,曾經洪水肆虐,惡浪滔天,經歷了一 場突如其來潰堤決口的洪災,也見證了一場英勇無畏封堵決口的壯舉。

1998年汛期,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由於連續數月降雨集中,加上 上游洪水下洩,鄱陽湖水頂託,長江九江段水位居高不下,持續超19.5米的警戒水位48天。當年8月7日 ,長江大堤防四五號閘口潰堤,一旦堵口不成功,千年古城將成為一片汪洋。能否封住決口,牽動著黨 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同志的心,關乎著當時九江人民的生命安全,也關乎著九江城的生死存亡 。如果決口堵不住,將意味著京九鐵路、九江長江大橋交通將中斷;如果決口堵不住,長江就會像當年 黃河奪淮一樣改道,將給中國留下長達數百年的無盡後患……

在關鍵的歷史時刻,軍民攜手抗洪魔。一個個人物挺身而出奮勇當先,用忠誠、智慧、英勇和血汗,最終封堵住了決口,成功化解了九江城的危機。本期,週刊記者採訪了部分抗洪英模代表,再現當年恢宏畫面。讓我們一起永遠銘記那段難忘經歷!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抗洪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晝夜不停地鏖戰在搶險最前線。夜間,他們就這樣和衣小睡在長江大堤上。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捨生忘死,跳進激流漩渦,用身體擋住洪流。

時光荏苒20載 老兵重返九江堤

本報記者 吳鳳思 周慧超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98抗洪”戰友們聚集在抗洪廣場紀念抗洪二十週年。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1

時光流轉,2018年8月5日下午,一群身穿特製老兵T恤的人組成一股綠色的涓流,流淌進抗洪廣場被烈日烤得灼熱晃眼的地面。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浙江金華、上海崇明、贛州寧都、吉林四平……他們年齡不一,有的三十出頭,有的已過不惑。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1998年夏天曾經在這裡戰鬥過的紅軍團榴炮三連的戰士。

“從去年6月開始,我們中的一些人就開始籌備了。”來自江西贛州的許曉東說,“這一次自發組織這個活動,起因是微信群中的幾張圖片,大家看了很感觸,就說想要一起回九江看看。”

雖然當年在九江僅僅只呆了近一個月,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樣一個月的回憶銘心刻骨,“我是忘不了,水流激憤、天熱難耐,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九江人民的熱情和終於戰勝洪魔的無畏。這一段回憶太珍貴了,在情感深處,我們也把九江當成了自己心中的另一個‘家’。”

這一次,與當年抗洪英雄們同行的,還有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妻子和兒女也跟著一起回到了父輩曾經戰鬥的土地上。來自四川的曾賢明小朋友今年十歲,此前他雖然聽說爸爸曾經參與抗洪,但是沒有親臨現場這麼直觀,“我看到了長江,也站在了爸爸曾經扛沙包的地方,這告訴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他的爸爸曾廣焱說,“我們頭一天才到,明早就走,帶著孩子路程有些趕,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就是這裡,當年這裡破了口子,我們要做的是從這裡上煤船,扛沙包從這裡下水然後堵住這個決口。你看,煤船就停在這裡。”曾廣焱指著牆上的地形圖說,孩子在旁邊歪著頭聽著。

參觀完穩固的堤壩,看完牆上的老照片,老兵們坐了下來,他們重新唱起了軍歌。

2

“1998年,我也是這一天這個時辰到的九江。”2018年8月4日上午,當年用血肉之軀堵決口的紅軍團一炮連部分官兵來到九江,在‘98抗洪廣場’舉行紀念1998抗洪勝利20週年聚會活動。為趕上和戰友們故地重聚,貝曉東連夜從寧波坐車,於當日凌晨3時抵達九江。貝曉東說,1998年特大洪災,九江長江干堤四五號閘口洪災險情告急,他們陸一軍一師接到上前線搶險救災的命令,派出官兵連夜坐火車從杭州出發,趕來九江抗洪,坐的也是這個時間的火車,也是凌晨3時到的九江。

陸一軍一師二團也叫紅軍團,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模範部隊,九江’98抗洪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範團”。當天,前來聚會的老兵及家屬約80餘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安徽的、有湖南的、有浙江的,有江西的,也有像劉克孟一樣的九江兵。2018年,20年過去了,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不一樣的路途,同樣的抵達,同樣的熱血澎湃……

劉克孟,柴桑區(原九江縣)人,1996年年底應徵入伍到紅軍團一炮連服役。同期入伍的還有79名同鄉,被分派到紅軍團不同的連隊。九江遇洪災後,他們中的不少人跟著部隊一起回到家鄉抗洪。路過熟悉的家鄉小路,卻不曾入過家門,有不少戰友的家人聽聞自己的孩子在九江堵堤壩的決口,心裡掛念,趕到堤壩上想看一看自己的孩子,望著一隻又一隻裹滿了泥巴的褲腿,父母親們偷偷地躲在一旁抹著眼淚,卻微笑地握著孩子的手,叮囑他們,放心,家裡一切都好。

重回“戰場”於他們而言,意義非比尋常。

劉克孟說,1998的九江是他們最值得驕傲的青春記憶,為了當時的那份初心,很多老戰友趕了過來,來到曾經激昂戰鬥過的地方,再看一看舊相識。

在抗洪廣場上的紀念館裡,存留下許許多多關於紅軍團的故事,他們的老照片,以及字字句句夾帶著他們汗水的文章。

作為九江人,隨部隊來保衛自己的家園,劉克孟的心情自然與其他戰士不一樣些。他回憶說:“8月7日,閘口被衝出了一個口子,需要緊急搶堵,團裡緊急在堤壩上召開組建抗洪搶險黨員突擊隊的動員令,記得當時團政委一直在強調,堤在,人在,嚴防死守保衛九江人民的家園”。連隊緊急挑選會水性的共產黨員組建突擊隊,不少水性好的士兵報了名,一下子就召集了13人,劉克孟也是其中一員。他想都沒多想,舉手報名參加了突擊隊,他是突擊隊中唯一不是共產黨員的士兵,因為這位九江小夥滿身的擔當與勇氣而被“破格錄取”。

走上堤壩,已經有戰士打好了樁,搭起了鐵架子,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搭好的鐵架子旁,帶著鋼籠子,放進湍急的洪水裡。光有鋼籠根本無法固定鐵架,無法阻滯洪水,他們還需要往鋼籠裡填沙石。一邊是泡泉暗湧的洪水翻滾,一邊是還在不停地活動著的鋼籠,他們既要擔心隨時被洪水卷跑,又要擔心不要被鋼籠打傷,就這樣,劉克孟和戰友們在堤壩上堅守了5天5夜。

抗洪結束後,那段記憶銘記在每一位參加過抗洪搶險的官兵心中。

一炮連連長王志明是安徽人,現已轉業到地方工作。這一次他帶著家人一同趕到九江,帶他們感受一下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在九江抗洪搶險的43天裡,九江人民對抗洪搶險官兵的那份熱情,幾天幾夜都說不完。離開九江時,部隊本來規定官兵在車上敬禮,不允許握手,但經過凱旋門時,九江人民太熱情了,大家只好放棄敬禮,與九江人民握手告別。”王志明說,“20年過去,九江的發展變化太快,城市面貌與過去相比,可謂翻天覆地。這次重返九江,希望參加過’98抗洪的官兵們不忘初心,祝願九江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再過10年,我們還要來九江!”

陳鵬飛:封堵決口當標杆

龍柯 本報記者 江慧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7月31日,20年後重遊故地,回到當年英勇戰鬥過的地方,浙江省衢州市軍分區副司令員陳鵬飛感慨萬千!20年來,抗洪精神一直激勵著他的人生一路向前。

“20年前,我們是第一批抵達九江支援抗洪的部隊。部隊奉命赴九江後,我們五連擔任團裡的主要突擊隊,哪裡情況最緊急,哪裡任務最艱鉅,我們就衝向哪裡。長江大堤決口時,我第一個跳入江中,攔截長江上的船隻堵決口……”隨著陳鵬飛的講述,20年前那場氣勢磅礴的抗洪搶險畫面再度呈現眼前。

1998年8月7日下午13時30分左右,長江大堤四五號閘口決堤,此時,唯一有效的辦法是用沉船堵決口。然而,茫茫江面見不到一艘船。危急時刻,遠處隱隱約約有一艘貨船緩緩從下游向上遊駛來。見有船,陳鵬飛和戰士們揮舞著帽子和救生衣,向船隻方向大聲高喊:“快開過來!快開過來!”而船隻仍然向上遊駛去。眼看決口越來越大,狂瀉的洪水猶如脫韁的野馬,奔騰著咆哮著直撲九江城區。時間不等人,必須立刻游過去叫船!

“我會水,我跳!”沒有絲毫猶豫,陳鵬飛立即脫掉衣服與團裡軍務參謀陳民一起,冒著被洪水捲走的危險,一個魚躍縱身跳入濁浪翻滾的江中。陳鵬飛回憶說,當游到50多米時,突然一個惡浪撲打過來,將他捲進渾濁發黑的江水中,泥漿味的洪水直往嘴裡灌,江面下湧動的漩渦磁鐵般緊緊吸住他的身體,沉重的壓力幾乎讓人窒息。“千萬不能被洪水捲走。”此時,陳鵬飛想的是儘快將船攔截住,因為決口處的幾千雙眼睛正在焦急地注視著。陳鵬飛奮力划動手臂,終於又露出水面。惡浪滾滾,他咬著牙,邊給自己加油,邊抿著嘴迎著浪使勁向前遊,20米、10米、5米....終於抓住了貨船的防撞輪胎。當溼漉漉的他筋疲力盡爬上船,船主呆住了,驚訝地說:“你是怎麼游過來的?”陳鵬飛沒有回答,只是急切地說:“快,快將船開往決口處。”遺憾的是由於貨船比較小,決口處的洪水捲起的巨大漩渦迅速將船吞沒……雖然陳鵬飛拼勁全力喊來的貨船沒能起到關鍵作用,但是他第一個跳入長江攔截船隻堵決口的英勇壯舉,廣為傳頌。

大煤船沉船封堵決口成功後,陳鵬飛馬上又投入封堵沉船間激流的戰鬥。烈日炎炎下,腰拴繩索,沉入洪流中打樁架鋼管,卸石料構築圍堰,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終於高質量地堵住了三條沉船之間的激流。到8日晚被兄弟部隊換下來時,他十指的指甲已全部翻了過來,血淋淋的,疼痛不已。扛沙袋、運石頭、堵泡泉,他帶領連隊在九江連續奮戰了5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英勇事蹟被媒體爭相報道,部隊還給他記了一等功,給連隊記了集體二等功,他還光榮地出席了全國抗洪表彰大會。

“能投入到如此恢弘的戰鬥當中,一生一次足矣。”陳鵬飛感慨地對長江週刊記者說:“那是一場最好的精神洗禮,使得我真正領會到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內核,正是有了這種精神,軍民攜手奮戰,堵口成功,創造了中國抗洪歷史上的偉大奇蹟!”

袁傳友 :奮不顧身戰洪魔

本報記者 周慧超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二十年前,當時擔任第1集團軍某紅軍團二營四連連長的袁傳友,在1998年九江封堵長江決口中,他擔任團突擊隊隊長,在圍堰合攏和主堤合攏的關鍵時刻,他帶領突擊隊員奮勇戰鬥在最前沿。

1998年8月,袁傳友所在部隊接到上級緊急指令,長江九江段4~5號閘口決堤,九江城十分危險。部隊深夜開撥,千里馳援,8月7日到達決堤現場。

“水情太嚴重了,三米多的堤壩上一個浪跟著一個浪,有的年輕戰士當場就哭了。”袁傳友回憶說,“我們連有的戰士才十八九歲,老家又不在水邊,游泳都不會,哪見過這個陣仗。”其實袁傳友當時也只有23歲,因為老家在安慶,從小在長江野慣了。

饒是如此,他也還是震驚了。

“我們扛沙包,然後跳下去填埋缺口,站不穩就手拉手背抵背。”旁邊的煤船上全是煤渣,戰士們的臉上身上黑乎乎的是煤灰,白晶晶的是鹽粒。

五天六夜的奮力搶救,大堤終於成功合攏了。現在回憶起來,袁傳友已不記得這個過程是如何走過來的,“就是扛沙包,累了就靠在煤船一尺寬的陰影裡休息下。有的戰士中暑了,也是在這個陰影裡休息。當時也不覺得如何累,如何熱,心裡就是想著,趕緊堵上,我們的背後是九江城,和城內40萬老百姓。”

袁傳友動情地說,“九江,經常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那年夏天滾燙的江水,戰友粘滿煤渣的臉,但是夢境裡無論多苦多累,總會有一個溫柔的聲音說,餓了吧,小夥子,來,這是剛做好的飯菜和冰鎮綠豆。”夢境是現實的折射,袁傳友夢裡的聲音來自一個不知道姓名的大娘。

在袁傳友的記憶中,堵決口的日子像踩著單車的輪子一去不復返,但是每每回憶起來,他總能記起一天深夜堤壩上傳來的吆喝“吃飯啦,當兵的嘞,餓了就來拿嘍。”他不記得那是第幾天,但他記得那天月上中天,“夜裡十一二點吧,我們不分晝夜不停扛沙包、堵決口,只記得來了一個大姐,五十來歲的樣子,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推著一個小推車,車上放著快餐盒,香噴噴的。我到現在都記得裡面有梅菜燒肉的香味。”

袁傳友說,其實當年各方面補給十分及時,“礦泉水、方便麵從來不差,一箱一箱地送到堤上來,政府派發的盒飯也很及時足量。”但大家都是小夥子,又不停地幹活,出汗太多,肚子餓得快,鹽分流失也厲害,“眾多九江老百姓自發送飯送防暑防蟲用品,印象太深刻了,包括後來凱旋送行。都是自發的,街道兩邊全是人。我們開始只是覺得會有老百姓送行,卻沒想到這麼多。早上離開時看到全是人,一條街兩條街,人山人海,有老人,有小孩,他們帶著花,帶著自己做的糕點乾糧,看見我們部隊車隊過來了,就往上面扔。人群裡好多老百姓喊謝謝你們,解放軍辛苦了,我們很多戰士都紅了眼睛,這個時候我們真正意識到我們所付出所守護的都是有意義的。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這段經歷。它對於我來說不是一段艱難的回憶,而是一種激勵,在之後的人生裡,我只要想到這樣的任務我都執行下去了,血肉之軀封堵決口,還有什麼困難是跨越不了的。”

陳文生:“敢死隊”中鐵漢子

本報記者 羅文霞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陳文生,九江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政委。九八抗洪期間擔任武警江西省總隊九江市支隊教導隊大隊長,在抗洪搶險的近3個月時間裡,他帶領教導隊170名官兵一直奮戰在抗洪一線,先後參加了九江長江大堤決口的堵口築壩和長江大堤56號閘口嚴重滲水搶險等40多次戰鬥,均出色完成任務,被譽為:“壓不垮的漢子、點子大王、敢死隊隊長”。陳文生和他帶領的武警教導隊官兵用鋼鐵般的硬骨頭精神,描繪了一幅威武雄壯的抗洪圖景。

1998年8月7日,一個載入史冊的大事件發生了,長江九江段4至5號閘口堤段出現大面積管湧,隨繼發生了潰堤,長江被撕開了一條60多米的大口子,堤內外落差達到7米多高,洶湧的江水呼嘯著如瀑布般向堤內沖瀉,這是最大的一次險情。下午3時許,陳文生帶領敢死隊隊員100餘人進入4~5號閘口上游受領任務,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轉至“八一糧庫”把60噸大麥裝船備料,於傍晚返回決口處。之後整整3天,他帶領著170名突擊隊員都在決口沉船處拋石頭封堵。石塊有的重達幾百上千斤,全靠隊員用手抬,石頭太沉重,邊稜很鋒利,隊員們的手臂被劃得鮮血直流,一不留神,手指便被砸傷,幾個戰士手指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烈日炎炎,甲板的溫度高達60度,熱得燙人,鞋底都散發著難聞的焦味,不時有人中暑,陳文生和隊員們曬得皮膚脫了一層又一層,身上直起血泡。

8月10日晚,教導隊迎來了最艱鉅最危險的任務,長江大堤封堵決口的戰鬥打響。參戰人員必須下到落差3米多的洪水中,在長60米、寬5米的鋼架中塞砂袋,作業相當困難、極度危險。支隊領導問陳文生,教導隊敢不敢上?陳文生堅定地回答:只有需要,沒有不敢!擔任隊長的陳文生精心挑選了35人作為水上作業的“敢死隊員”。由於之前經歷了太多的生死場面,陳文生此刻下了一條死命令,凡是家中獨子的,水性不好的,此次一律不準下水作業,大家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進入鋼架,長江水懸在頭頂上3米多高,只聽到急流衝撞到鐵管鋼架上不停地“邦邦”作響,彷彿置身於大峽谷中。

陳文生用揹包帶的一頭捆在腰上,一頭由鋼架上的隊員拉著,下到洪水中,單手抱住鋼管,另一隻手接過幾十、上百斤重的砂袋作業,越向決口中間推進,洪水衝擊力越大,隨時可能被洪水捲走。陳文生一直頂在最前面,由於太累,突然腳下一軟,隨即被急流吸住下沉,洪水一下子就沒過頭頂,幸好揹包帶那頭的隊員使勁把他拉出了水面。凌晨3點,一位叫方久寶的戰士被吸住下沉,淹沒二分多鐘,鼻腔口腔嗆出了好多血。就這樣一直戰鬥到8月12日上午,“敢死隊”與兄弟部隊一起,將60米的決口成功封堵。武警教導隊堵決口的英雄事蹟,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各大媒體報道,陳文生個人也因此榮立二等功,受到表彰。

陳紀如: 英勇無畏衝在前

本報記者 陳修平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1998年8月7日長江九江段幹堤決口,當日14時25分,面對重大的災情,面對嚴峻的考驗,原九江港監局(現為九江海事局)局長陳紀如臨危受命,“現場指揮沉船堵口!”

20年後,長江週刊記者採訪了陳紀如,他對此依然記憶猶新,“那天中午,我回家吃過中飯後不久,就接到了搶險指揮部的電話。妻子當時不在家,在外參與防洪,女兒也出去了,我沒來得及跟她們打個招呼,就急匆匆地下了樓。由於趕得急,當時在樓道里還與一個收購舊棉絮的人撞上了,我當時只是跟他說了聲對不起,沒有絲毫停留就繼續往下跑。要在平時,我肯定要停下來問問他被撞痛了沒有。”

陳紀如介紹,面對近60米的大決口,憑著十幾年的駕船經驗和多年來港監工作形成的資深閱歷,他當即建議要找大船堵口,同時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重載、吃水較深、以便將船舶堵在決口處能擋住水流;二是船舶長度必須大於潰口寬度,否則用船堵口很有可能會把大堤撞開更大的決口,後果不堪設想。當日15時10分,他從江面上徵來了奉港501號和鄂襄陽012號兩艘拖輪,還有長航集團75米長的甲21025號運煤大駁船,並確定了在決口上方拋下首錨,控制煤船的下淌速度,兩艘拖輪分別捆綁在船首和船尾,控制煤船向決口橫移的速度和船位,使煤船恰到好處地堵住決口的施堵方案。用這麼大的船隻,堵這麼大的決口。陳紀如一生是第一次,在中國抗洪史上也是第一次。稍有不慎,千噸煤駁船將直撞決口堤壩,船毀人亡不說,將大堤撞塌,後果不堪設想。“駁船是沒有動力的,需要用兩條拖輪牽引至決口處。面對巨大的壓力,在堤上眾多官兵和群眾的默默注視下,我帶著局裡兩名同事駕駛主拖奉港501號,我守著中間的駕駛臺,讓他們兩人在兩邊。我當時抱的是孤注一擲的決心,作好了犧牲的準備。因為封堵決口很危險,隨時會有翻船的危險。我叮囑他們,如果船向右側翻,就趕快從左邊跳出去;如果船向左側翻,就趕快從右邊跳出去。”

肩負著政府和人民的重託,陳紀如沉著指揮船隊謹慎地向決口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16時45分,巨大的甲21025號運煤大駁船正好橫堵在決口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陳紀如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不顧生死駕船衝向潰口,並一舉沉船堵口成功,為九江軍民完成封堵潰口立下了頭功,為堵口戰役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並因此被評為全國抗洪英模。

程宣發:長江干堤守衛者

本報記者 周慧超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有人說程宣發是個倒黴蛋,擔任九江市水利局局長期間竟然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程宣發自己卻不這麼看。

“那場洪水像惡魔一樣瘋狂地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和財產,20年過去了,我能記得當時的恐懼和威脅,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種眾志成城的欣慰感。”程宣發說,“我不是倒黴,既然我碰上了,那麼就是時代選擇了我在這個節點站出來。”

因為早年的軍旅生涯,程宣發的骨子裡透出的果敢和勇氣常常令人生出敬意。直到現在程宣發還記得自己剛剛接到長江4~5號閘口決堤的消息時,腦子突然炸得一片空白,但停頓了幾秒後他很快平靜下來,“我必須平靜,因為這個大堤的背後,是九江城和九江老百姓,是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只有冷靜才能解決問題。”

第一步向上級報告,市裡領導第一時間發來指令:沉船堵口。因為一直以來長江水位長期居高不下,所以在4~5號閘口的上下游都安排了載著砂石的船隻,而當時正好一艘煤船路過,情況緊急,煤船和8艘小船全部堵上了決口。

第二步,僅僅依靠我們的力量顯然不夠,必須馬上向上級請示,調動部隊支援。

第三步,決堤的地方距離不遠就是民居,情況十分緊急,必須馬上疏散。

他一邊趕往現場一邊佈置工作,有人勸他現場危險,可以坐鎮指揮中心,這個建議被他拒絕。“且不論那麼多上級領導也趕往現場,就是讓我回去坐著,也要我坐得住啊!”程宣發說,“怕,我當然怕,我怕的不是漫天洪水,我怕的是我們擋不住決口,沒有辦法和大家交代,怕有個萬一,我就是歷史罪人。”

決口初時只有30米,很快被水流衝潰到40米、50米,最大的時候有60米,程宣發十分擔心。在堵決口的頭三天,他急得睡不著覺,一會兒在泥裡走著一會兒又泡進了水裡,兩隻腳全部潰爛起皮。

洪水退後,程宣發卻沒有停止思考,“到底怎麼樣才能讓九江的安全更加穩固,水利部門還能做什麼?”1999年開始,在他的主導下,九江水利部門開始了城區長江干堤的修整工程,歷經五年完工。在水利資金缺乏的情況下,他不等不靠,群策群力,先後採用貸款、土地轉讓預備金和收益者出資等辦法籌集資金,走出了一條開發整治、滾動發展、治理水患的新路,加快了九江市水利設施的建設步伐。1998年程宣發被國家防總、國家人事部、解放軍政治部授予“全國抗洪模範”光榮稱號,他的功績載入了《長江年鑑》1999年版“治江人物”。

「98抗洪20周年特别珍藏」洪水滔天 铸就丰碑

長江週刊@微生活微信號:jjrbcjzk

公眾號介紹 | 聚眾家,納眾聲,匯眾議,容眾思;化微言成高談,以博語作宏論,推社會進步,促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