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型互联网公司

(这篇文章被删了,我改过重发)

几天前一个华为朋友到阿里云总部参观,这个朋友并不是华为云业务部(云BU)员工,只是好奇想看看牛B轰轰的阿里云总部(在深圳南山),被阿里云内部朋友给断然拒绝,给出来的理由是:

阿里云唯一的战略竞争对手就是华为云,朋友是华为员工,怎么可能让战略竞争对手来参观;阿里云朋友同时也说:腾讯云根本就没有出现在阿里云眼里,腾讯是一个没有战略远见的公司,也是一个不注重系统级产品开发的公司,是一个只知道赚小学生钱的公司

巨婴型互联网公司

我一直认为中国最适合做云计算的两家公司:一家是阿里,另外一家是腾讯; 因为这两家公司天然有用户基础来发育云计算; 阿里可以依赖大量中小电商来发育云计算,腾讯也可以依赖大量中小游戏公司、微信广告商以及自己内部大量的应用来发育云计算,但是腾讯云做到了被阿里云无视的境界不能不说是腾讯悲哀!

巨婴型互联网公司

其实不仅是腾讯云; 成立二十年的腾讯只有二款系统级产品做到了巨大成功:一个是QQ, 一个是微信; 而其它系统级产品均以失败而告终:如腾讯微博、电商拍拍、搜索、视频、腾讯OS、应用商店和地图等全部以失败而告终,而微信以及其衍生微信支付、朋友圈广告的成功还是因为远离腾讯权力中心张小龙个人的成功,根本就不是腾讯公司成功,我甚至在想如果张小龙在深圳搞微信,还有现在的微信吗?或是张小龙当初被雷军招募的话,估计就是米聊的成功,而不是腾讯微信。

我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

海外华人都知道Wechat,而外人并不知道的是:运营Wechat的人并不是来自微信广州团队,实际上是深圳团队在运营,操盘的是Martin的亲信,开始的时候Pony对wechat的海外市场也是充满信心,认为这是腾讯可以国际化唯一路径,可以和facebook一较高低的机会;并花巨资请球星梅西做全球代言人、请罗志祥和杨丞琳做代言想打入东南亚市场,但是如此重要的国际化战略,在腾讯内部没有一个重量级人来牵头,也不能让张小龙进行很好配合,所以腾讯唯一的国际化蓝图就停留在花钱和business plan上了,而wechat也只是活在海外华人手机上或是华人有业务相关人手机上了。

巨婴型互联网公司

相比于腾讯,阿里云也是阿里公司级战略控制点之一,而阿里对于阿里云的投入和耐心真不是wechat可以比的,首先领军阿里云王坚是马云请过来领头人,坚持7年无回报的投入,马去和彭蕾两位合伙人亲自协调公司各个部门来支持阿里云,就是这样战略投入,才使得阿里云取得今天的成功。

其实一个没有战略远见公司表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是反应在公司市值上:表面上看腾讯和阿里并称中国最大两家最大互联网公司,两家公司市值也不相上下,均是5000亿美元左右;但是别忘了,阿里巴巴除了上市公司,还有很多没有上市的业务单元:如支付宝、阿里云、菜鸟网络等未上市业务单元,如果这部也上市的话,阿里市值要再增加2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阿里公司总体市值是远超腾讯公司。

同时一个没有战略远见公司也表现在后续产品上:我可以非常清楚的说出来今日头条在未来几年要做什么:集合新闻、自媒体内容、短视频; 我们可以清晰可以看出来阿里在做什么:电商、文娱、支付宝、云计算、物流、以及跨境商业等,但是腾讯我们只能看到:QQ、微信以及微信支付,甚至看不到微信之后业务!

没有战略远见的公司也表现在投资策略上不同:当初腾讯抢先和whatsapp来谈收购的,也是腾讯想国际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因为马化腾感冒没有及时去见whatapp的创始人,而被facebook抢先一步而错失whatsapp。而且腾讯投资大部分是为投资收益,而不是弥补产品线不足;所以我们可以看阅文上市; 但是阿里的收购往往是补足能力或是产品线不足而进行收购; 策略不同导致收入结构也不完全相同,腾讯投资收益已经收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但是阿里收入大部分是内生型。

没有战略远见的公司总是麻烦缠身,结果就是不停地和其它公司的官司,前面有3Q大战 (360和QQ的大战),中间有腾讯和华为的官司; 现在又有头腾大战(今日头条和腾讯大战)。

巨婴型互联网公司

没有战略远见的公司在不停地失去人才,也失去产品开发先机,特别对于短视频来说,抖音产品经理张楠原来就是腾讯的人,一直在腾讯不得志,而跳槽到今日头条,成功开发了抖音,已经达到日活十亿。失去了无数个张楠,也导致腾讯今天并没有成功发布新系统级产品,使得股民对于腾讯未来产生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