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驅趕至西伯利亞的60萬日軍戰俘,到底跟美國有沒有關係?

各位讀者朋友們都知道,蘇軍直到1945年8月8日才對日宣戰,那麼它為何在戰後會俘虜了這麼多日軍戰俘呢?


1945年8月8日深夜23點蘇聯對日宣戰,早在遠東集結完畢的百萬蘇軍越過邊境開始進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

同年8月11日,蘇軍出兵庫頁島、千島群島,此時的日軍已走入崩潰邊緣,日蘇的交鋒呈現了一邊倒的局勢。三天後,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從而蘇軍在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地區、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等地區沒廢吹灰之力便獲得了受降權,大量的日軍戰俘被蘇軍所俘獲。

根據戰後戰俘管理所的統計,蘇軍在約45個受降區,一共俘獲了日軍戰俘約63.9萬人,其中包括了約163名將軍以及約2.6萬名日軍軍官(由於各個版本的史料數據的數據不同,這裡採用的是戰後戰俘管理所的統計數據)。

在這約63.9萬日軍戰俘的數據中,還包含了約1.6萬名中國日偽軍、約1萬名朝鮮半島籍日偽軍、約3600名蒙古籍日偽軍、58名俄羅斯籍日偽軍、11名馬來西亞籍日偽軍。

當時蘇軍接收到如此龐大的日軍戰俘群后,蘇聯的內務委員貝利亞給蘇軍遠東方面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下了命令,要求華西列夫斯基就地設立戰俘營並解除日軍戰俘的武裝。

在這份命令中,貝利亞明確指示不準備將蘇軍所接受的日軍戰俘遣送至蘇聯領土之內。

但在1945年8月23日,蘇聯國防委員會卻緊急頒佈了第9898號決議,根據決議的內容,蘇軍將把所接受的日軍戰俘遣送至西伯利亞充當勞工。

那麼,蘇聯為何會在短短數日做出這種天差地別的改變呢?

我們回顧這一事件,在蘇聯的決議發生改變的過程中,有一個細節或許值得探討一下。

在1945年的8月19日,斯大林給杜魯門寫過一封信,在信中,斯大林向杜魯門要求說由蘇軍佔領日本北海道和千島群島。

斯大林在信中的措辭極其強硬,他告訴杜魯門,如果蘇軍沒有能夠在日本的本土擁有一塊佔領區,那麼蘇聯的輿論會覺得蘇聯受到了嚴重的冒犯。

最終,杜魯門在千島群島上做出了讓步,可是對於斯大林提出佔領北海道一事杜魯門明確表示了拒絕。

杜魯門的態度及其強硬,在北海道一事上絲毫沒有給斯大林討價還價的餘地,從而原本已經做好了在北海道登陸計劃的蘇軍,不得不再該年的8月22號取消了計劃。

也就是在第二天,經過斯大林裁定的第9898號決議,通過蘇聯國防委員會發給遠東方面軍指揮部,要求他們立即執行扣押日本戰俘並進行強制勞動的命令。

而當這份第9898號決議達到了當時蘇軍遠東方面軍總部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蘇軍所接收的約63.9萬日軍戰俘將走入深淵,在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中被強制性勞動。

第9898號決議由於出臺的時間非常緊急,並且和之前蘇聯的戰俘安排呈現了天差地別的改變,在後世的解讀中很多人往往糾結於蘇軍是為了報復日軍,從而安排的西伯利亞戰俘勞工事件。

但我們清楚地知道,在整個二戰中,日軍的戰線幾乎都和蘇軍的戰線沒有實際上的交合,這種所謂的報復史觀沒有太大的支撐力。

如果說到報復,那麼蘇聯當時報復美國在處置日本問題上將蘇聯排除在外的可能性,明顯要比所謂報復日軍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參考資料:《戰後強制抑留史》、《失敗的帝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