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这两天,关于生育问题的新闻让吃瓜群众越来越看不懂了。

先是河南柘城县向全县三孩及以上家庭征收抚养费,突击重罚超生家庭

8月16日,《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这位专家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8月17日,一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建议“不仅要设立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家庭征税”,引发舆论的巨大反弹。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第一条新闻与后两条看似互相矛盾,实际上可能事出同因。当前,国内生育率降低、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形势严峻,鼓励生育已是政策大背景。对于河南柘城县的反常做法,就有人指出,

不排除地方财政见此情形,想最后“捞一笔”。

而对于设立生育基金,媒体人 @胡印斌 指出,当下社会40岁以下公民正处于事业的爬坡期、家庭的负重期,如果凭空再多出一项生育基金,必然会打乱个人乃至家庭的财务规划与人生设计,引发更深刻的焦虑。

而且从以往的实践经验看,社会抚养费可能加剧社会不公。高收入者对此项支出敏感度较低,而低收入者可能会因为这笔支出透支了孩子未来的营养、教育以及发展预期。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网友吐槽

退一万步讲,若这则建议落地,真能达到有效提高生育率的预期效果吗?

抛开经济社会发展、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工作参与度提高等因素,当前养孩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基金的补贴是否能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形成足够激励?教育、医疗、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资源是否足以应对这轮人口增长?

@央视网 认为这则建议是“荒腔走板的高级黑”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另外,少打群众的歪主意,不要动不动就建议收费,鼓励生育,对症下药的良方在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优抚生育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公共投入解决人们生娃的现实之虑和后顾之忧。

@财新网 也指出,处罚少生家庭的实质是强制生育。

鼓励生育的主要措施是在税收、教育、医疗等方面切实减轻多生孩子家庭的养育负担,而不是处罚少生家庭。

生育作为人的天然权利,是否应被迫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对于人口的宏观调控到底行不行呢?我说不好,还是再找一个专家来谈谈吧。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8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

这份标准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同三文鱼分会十三家成员单位共同起草,在这个标准中,淡水虹鳟终于拿到了进入三文鱼团体的签证。该协会会长表示,只要按照标准喂养,严控生产环节,虹鳟也可生食。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果壳网 科普道,一般来说,三文鱼指的是大西洋鲑,英文名叫“Salmon”,来源于拉丁语中的“salmo”(奋力跃起的意思)。这种鱼每年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上游产卵,途经瀑布便奋力跃过。太平洋鲑属的很多种鱼也在三文鱼之列,英文名里都有“Salmon”。

而虹鳟的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所以从姓氏和生存技能来讲,虹鳟跟大西洋鲑也就是三文鱼就不是一家人,虽然长得像点。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美国FDA也明确指出,虹鳟不许叫三文鱼,在市场交易中,商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三文鱼”,因为这将产生“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中的所谓“团体标准”,是由社会组织(比如协会)和几家企业自己定、自己发布的标准,

并不是强制性或推荐性的国家标准

虹鳟能不能叫三文鱼,是否达到生食标准,还有待权威有公信力的国家机构认定。

实际上,虹鳟口味可能也不错。但为啥非得叫三文鱼?为啥非要生食?有点自己的个性不好吗?这背后除了身价差异,恐怕还有蹭热度的嫌疑——能生食的三文鱼如今可是人们餐桌上的当红食材。

生还是不生?真是个问题

@今日话题 举例说,前几年,有人用油鱼冒充鳕鱼。油鱼是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里的深水鱼,体内还含有一种被称作蜡酯的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不能被人体消化,可能会引发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2007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发布“鳕鱼/油鱼”的识别及指引标签。

再比如,新疆的巴旦木也一度叫“美国大杏仁”......

增加食物标签是一种可行的办法——2014年起,欧盟所有鱼类和水产养殖产品的商品标签必须标示产品名称和鱼种学名,同时还要标注捕捞区域/国家、生产区域/国家。

@北京青年报 建议形成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不管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鱼,如果可以扫描标签,明明白白消费,那就只是消费者的选择问题了。市场早就证明,蹭流量其实是一个风险活,老想抄别人的小路,最终可能导致自己无路可走。

实际上,如果虹鳟安全品质过关又物美价廉,不管叫什么,自然都会被消费者认可。

不过,我们也不能保证虹鳟鱼不会为了生存,苦练“跳龙门”,凭实力让人生吃。

倘若一条鱼都如此上进,那非要在名字定义上找存在感的社会团体、严控不了生产环节的企业以及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职能部门怕是就要汗颜了。

你瞧,多看新闻,总能被迫学点知识。有时候是社会学,有时候是经济学,也有时候是生物学。作为一棵随时担心被割的小韭菜,竟然要学习这么多知识,真的好累。

不过,涉及结婚生子的重大人生课题,抱歉,新闻帮不了你,我也帮不了你。

*本期封面:吴俊勇作品《抽象画》

• end •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张 扬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