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信仰的味道

「新声」信仰的味道

聆聽·新聲

多彩高新

訴說心聲

體味文字

共賞佳文

“新聲”帶你走近高新人

共享他們的感悟

二零一八年八月八日

·

本期【新·聲】

「新声」信仰的味道

●●●

1920年的春夜,浙江義烏分水塘村一間久未修葺的柴屋裡,兩張長凳架起一塊木板,既是床鋪,又是書桌,桌前,有一個人在奮筆疾書。母親給他送去粽子和紅糖。過了一會兒,母親在屋外喊:“紅糖夠不夠,要不要我再給你添一些?”兒子應聲答道:“夠甜,夠甜的了!”誰知,當母親進來收拾碗筷時,卻發現兒子嘴邊滿是墨汁,紅糖卻一點兒也沒動。原來,兒子竟然是蘸著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就是革命先賢陳望道,他翻譯的冊子就是那部將會徹底改變舊中國命運的《共產黨宣言》。

信仰是有味道的,在感之、念之、信之的人心中,信仰比蜜更甘、比糖更甜。正因為這種無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無數的革命先輩,才情願吃百般苦、受千般難。

夏明翰烈士在就義前從容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方誌敏面對死亡的威脅,在獄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裡的長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無數“許身馬列安等閒,報效工農豈知艱”的先烈,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不畏犧牲多壯志,唯留忠膽照人間。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如今,巍巍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當今繁榮發展、自強自立的中國,便是方誌敏滿懷憧憬、為之奮鬥的“可愛的中國”吧。然而,硝煙遠去,時移世易,在無流血犧牲之境、無生死存亡之虞的今天,信仰還有那麼重要麼?

是的,不論從個人角度講,還是從國家發展看,信仰依舊重要。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在有限的生命中,每個人都需要思考,人生天地間,應該怎麼活,是追逐虛榮、紙醉金迷,還是心之所向、志存高遠?是搖擺不定、踟躕徘徊還是信念堅定、大步向前?曾讀過方誌敏的《清貧》,當時體會不深,而今再讀,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方誌敏寫道,“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讀到這句話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方誌敏發自內心的自豪,我豁然明白了,人到底怎樣活著才有價值,什麼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什麼是真正的窮和富,什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清貧生活雖苦,但在有追求、有信仰的人看來,雖苦卻甘。

人無志不立,一人如此,一國亦然。志,就是信念、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希望。正是在信仰的感召下,才有了李大釗以青春之我再造青春之國的氣吞山河;正是在信仰的感召下,才有了江西小平小道的那份堅守執著;正是在信仰的感召下,才有了陝北梁家河窯洞油燈下7年苦讀的興國之光。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而今,十九大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我們的民族巨輪開啟了新的征程。新時代、新起點,新徵程、新挑戰,這個時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信仰的力量。

奮鬥是艱辛的,但信仰是甘甜的,有信仰、肯奮鬥的人生,是最美好、最瑰麗、最值得回味的人生。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從容應對各種誘惑考驗,讓我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苦幹實幹,讓我們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向前,向前,向前!

「新声」信仰的味道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 源|高新區科技先導報

文章作者|高新區稅務局 路凝山

播 音丨潘雅童

「新声」信仰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