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老師通知:「明天要分班」

張強的兒子小濤在讀五年級,新學期即將讀六年級。剛剛張強在班級微信群裡看到班主任劉老師下發了一則“明天要分班”的群通知,心裡便打起了鼓。小濤現在所在的這個班級,算是三合完小這個年級裡面最好的班級,每次語數英競賽都能取得全校團體第一的好成績,這與幾位主科老師的悉心教導密不可分。兒子的成績不是很拔尖,性格也較為靦腆,極有可能被分至其他班。如果這樣,張強怕小濤在新學期還得重新適應新老師、新同學,他很擔心孩子的成績會因此下滑、情緒會受影響。

“這個節骨眼上,還是不要出岔子的好。”一想到這,張強立即在微信朋友圈裡找到劉老師微信,私信給她:“劉老師,您好!聽說學校要給孩子分班?”

“是啊。”提示音起,劉老師及時回覆了。

“小濤這孩子您也是知道的,人比較乖巧,成績也不是很差,不會給你們添什麼麻煩,就讓他繼續留在您的班級吧!”張強道明瞭自己的心思。

“小濤爸爸,這次分班是由家長委員會成員抽籤決定,程序公開、透明,我們老師沒有決定權。但是您也別擔心,孩子有很大幾率留在原班級。”劉老師解釋道。

看著劉老師發來的信息,張強琢磨著,雖說留在原班級的幾率較大,但仍然有被抽中的可能。如果那樣,總不能聽天由命吧!面上是說家長委員會成員抽籤決定,但是其他家長又不在現場監督,老師還不是有操作的餘地,難免會暗箱操作?他打心裡信不過,要不提前做好“保險”工作,有備無患。

說做就做,張強連忙找到微信轉賬功能,在框內上輸入一串數字“500”,敲入支付密碼,在橙黃色的窗口下,附言道:“劉老師,麻煩您就把孩子留下來吧。”做完這些,張強心安了些許。

可等了好一會兒,劉老師既沒有領取轉賬紅包,也沒有回覆隻言片語,手機一片靜默。

張強一陣胡思亂想,思緒飄回到兩年前……

小濤那會讀三年級,有次劉老師提議家長們捐資置辦一個圖書角,既充實孩子們的課餘時間,又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知識。主意好是好,錢也不算多,但張強對這種做法心存偏見,認為老師有“圈錢”的嫌疑,於是在班級微信群裡唱了“黑臉” 。後來,雖說買書的事情是班上幾位學生家長代表代為操作,但“覆水難收”,說出去的話也是一樣,怕是劉老師心裡早對自己有了成見。

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天午時,張強迫不及待打開班級微信群,只見已有同樣迫切的家長在發問:“孩子的分班結果如何?”可是接連幾位家長追問,卻遲遲不見劉老師回覆,自己轉賬給劉老師的紅包,也未見其接收。

“劉老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張強避開班級微信群,在私信裡問詢:“劉老師,分班結果出來了嗎?”

過了半響,微信新消息提示音響起,張強迅速拿起手機查看消息,正是劉老師的回覆:“小濤爸爸,首先跟您道歉,昨天下發群內通知以後,學校為確保分班不受干擾,將我們老師的手機全部收上去統一保管了,直到現在才歸還我們,所以沒有及時回覆您,表示抱歉!非常遺憾,這次分班,小濤分到了其他班級,請您理解和支持。”

張強看到信息十分氣急,難道正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劉老師對自己的不當言辭入了心。他急切地在手機上輸入信息:“以前在言語上冒犯了您,請您既往不咎!請您儘量將小濤留在原班級吧,孩子比較喜歡原班級的老師和同學,況且又到了升六年級的關鍵時期,突然換班,怕對孩子產生影響。昨天發您的微信紅包,是對您多年來教導小濤略表謝意,請務必收下。”

“小濤爸爸,我想您是誤會了,我從未覺得您在語言上有冒犯我。每一個分班的孩子家長大多是您這種心情,我們能理解。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就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相處了五年,他們每一個人離開,我們做老師的都萬分不捨。這次分班,是學校的統一安排,並非我個人的意願可以左右。即使分班,學校也會給孩子們最好的安排,這點請您放心。另外,感謝您的一番心意,教育孩子是我的職責所在,所以紅包我是堅決不會收的。”

劉老師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再看群裡發出的分班結果,連班上某位縣領導的兒子也被分走了,應該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情況。張強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想著還是回頭好好做做小濤的思想工作吧。

轉賬的紅包,劉老師一直沒收,系統給自動退了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