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老师通知:“明天要分班”

张强的儿子小涛在读五年级,新学期即将读六年级。刚刚张强在班级微信群里看到班主任刘老师下发了一则“明天要分班”的群通知,心里便打起了鼓。小涛现在所在的这个班级,算是三合完小这个年级里面最好的班级,每次语数英竞赛都能取得全校团体第一的好成绩,这与几位主科老师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儿子的成绩不是很拔尖,性格也较为腼腆,极有可能被分至其他班。如果这样,张强怕小涛在新学期还得重新适应新老师、新同学,他很担心孩子的成绩会因此下滑、情绪会受影响。

“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要出岔子的好。”一想到这,张强立即在微信朋友圈里找到刘老师微信,私信给她:“刘老师,您好!听说学校要给孩子分班?”

“是啊。”提示音起,刘老师及时回复了。

“小涛这孩子您也是知道的,人比较乖巧,成绩也不是很差,不会给你们添什么麻烦,就让他继续留在您的班级吧!”张强道明了自己的心思。

“小涛爸爸,这次分班是由家长委员会成员抽签决定,程序公开、透明,我们老师没有决定权。但是您也别担心,孩子有很大几率留在原班级。”刘老师解释道。

看着刘老师发来的信息,张强琢磨着,虽说留在原班级的几率较大,但仍然有被抽中的可能。如果那样,总不能听天由命吧!面上是说家长委员会成员抽签决定,但是其他家长又不在现场监督,老师还不是有操作的余地,难免会暗箱操作?他打心里信不过,要不提前做好“保险”工作,有备无患。

说做就做,张强连忙找到微信转账功能,在框内上输入一串数字“500”,敲入支付密码,在橙黄色的窗口下,附言道:“刘老师,麻烦您就把孩子留下来吧。”做完这些,张强心安了些许。

可等了好一会儿,刘老师既没有领取转账红包,也没有回复只言片语,手机一片静默。

张强一阵胡思乱想,思绪飘回到两年前……

小涛那会读三年级,有次刘老师提议家长们捐资置办一个图书角,既充实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又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主意好是好,钱也不算多,但张强对这种做法心存偏见,认为老师有“圈钱”的嫌疑,于是在班级微信群里唱了“黑脸” 。后来,虽说买书的事情是班上几位学生家长代表代为操作,但“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也是一样,怕是刘老师心里早对自己有了成见。

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天午时,张强迫不及待打开班级微信群,只见已有同样迫切的家长在发问:“孩子的分班结果如何?”可是接连几位家长追问,却迟迟不见刘老师回复,自己转账给刘老师的红包,也未见其接收。

“刘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张强避开班级微信群,在私信里问询:“刘老师,分班结果出来了吗?”

过了半响,微信新消息提示音响起,张强迅速拿起手机查看消息,正是刘老师的回复:“小涛爸爸,首先跟您道歉,昨天下发群内通知以后,学校为确保分班不受干扰,将我们老师的手机全部收上去统一保管了,直到现在才归还我们,所以没有及时回复您,表示抱歉!非常遗憾,这次分班,小涛分到了其他班级,请您理解和支持。”

张强看到信息十分气急,难道正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刘老师对自己的不当言辞入了心。他急切地在手机上输入信息:“以前在言语上冒犯了您,请您既往不咎!请您尽量将小涛留在原班级吧,孩子比较喜欢原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况且又到了升六年级的关键时期,突然换班,怕对孩子产生影响。昨天发您的微信红包,是对您多年来教导小涛略表谢意,请务必收下。”

“小涛爸爸,我想您是误会了,我从未觉得您在语言上有冒犯我。每一个分班的孩子家长大多是您这种心情,我们能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相处了五年,他们每一个人离开,我们做老师的都万分不舍。这次分班,是学校的统一安排,并非我个人的意愿可以左右。即使分班,学校也会给孩子们最好的安排,这点请您放心。另外,感谢您的一番心意,教育孩子是我的职责所在,所以红包我是坚决不会收的。”

刘老师既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再看群里发出的分班结果,连班上某位县领导的儿子也被分走了,应该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张强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想着还是回头好好做做小涛的思想工作吧。

转账的红包,刘老师一直没收,系统给自动退了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