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家書是文化及文明的重要載體。就是這一封小小的書信,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教育意蘊,體現了人與人之間最赤誠的感情。

從古代的《顏氏家訓》,到近代的《曾國藩家書》,再到當代的《傅雷家書》,這些名人家書中不僅表達了對親人的真情流露,對子女的循循善誘,還記錄了歷史與時代的變遷,讓後人真切感受到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內涵。

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我們所處的時代,發展很快,人情味卻很淡。或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就能解決人們交談的需要,但這不是溝通。東方人本就情緒內斂,習慣把感情放在心裡,經常“愛在心口難開”,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溝通的真心和所謂的儀式感。

而當你,在書桌上鋪開信箋時,溝通的儀式感就形成了。再將自己從焦慮、忙碌的生活中抽離,沉下心遵從內心時,你想要傾訴的慾望就會強烈很多。家書,就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迴歸,也是一種慢時代親情的重溫。

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家書的熱潮,帶動了《朗讀者》、《信中國》等朗讀家書的節目。雖然為了擴大影響力,這類節目請的朗讀者多是明星大腕,但也有像《一封家書》這樣的,觸達社會底層的素人朗讀者。讀家書,聽家書,不僅只是對傳統家書文化的追憶,更多地體現了人們在日常高壓生活下,對慢生活的渴望,以及對親情理解的心理需求。

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在眾多家書著作中,《傅雷家書》算是知名度較高,傳閱較多的一本了。

傅雷曾說:“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其中不乏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但也包含了對國家的真切熱愛。長輩“言傳身教”,教育好晚輩,才是每個人的大事業,也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用一句話概括《傅雷家書》,那就是:在藝術中談論人生,在人生中談論藝術。

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層,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亦師亦友,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傅雷家書》不僅是中國親子教育的範本,也是我們成人修身齊家的準則。如果你對家書感興趣,不妨下載個AbcPen,進行朗讀,每日給自己,或者給孩子讀上一封家書,一起揣摩各中滋味,豈不妙哉!

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家書,是一場遇見。

不濃烈,自有味

朗讀,是一種陪伴。

不喧譁,自有聲。

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

歡迎大家參與“筆聲朗讀者”家書朗讀活動,

讀出你心中的那份情,寄予你心中的那個人!

(順便提醒一聲,母親節快到了哦,

給母親讀一封自己的親筆信,想來也十分有意義~)

活動|讀一封家書,我就是《朗讀者》的素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