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方志丨縉云: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CCTV-10

8月20日 晚間21:53

《中國影像方誌·縉雲》

看看縉雲有多“仙”

地處縉雲縣東北部的縉雲仙都風景名勝區,在當地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名字——縉雲山。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縉雲山風景

在這座山腳下,一組氣勢宏偉的雕像,昭示著這裡山巒與地名之間的深厚淵源。

雕塑刻畫的是黃帝與妻子嫘祖南巡的形象。其中的黃帝氣宇軒昂、靈獸環繞,祥和之氣躍然眼前。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山腳下的黃帝雕像

如今,文化的脈絡在此聚匯,歷史和當代在此交融,這就是浙江麗水市的縉雲縣。

仙都鼎湖峰

讓“縉雲氏”停下腳步

縉雲地名與一個名叫縉雲氏的古老部族有關。

黃帝統一天下以後,開始設立官職,制定各項制度。縉雲氏是掌管夏令事宜的夏官,原本生活在黃河流域,在歷經長途跋涉以後,南遷至縉雲山一帶。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謝靈運與鼎湖峰

“縉雲山旁有孤石,屹然幹雲,高二百丈,三面臨水。”

這是南北朝文人謝靈運寫下的文字。文中所描述的地點,就是距離今天縉雲縣城7千米左右的鼎湖峰。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直指天際的鼎湖峰

有學者推測,或許是形態奇特、高聳入雲的鼎湖峰,使南遷過程中的縉雲氏產生了接近原始的自然崇拜,停下了腳步。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仙都丹玉

書寫全新文化符號

這些色澤豔麗的石頭叫做“仙都丹玉”

,源於1.3億年前的火山噴發,當地人將其視為縉雲仙都地質公園的圖騰。

縉雲人將這時間與自然的饋贈,製作成為指尖藝術。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丹玉作品

每一件玉雕,都凝聚著匠人們的巧思;每一次雕刻,都承載著縉雲人對於家鄉的熱愛。這些作品,將成為縉雲縣標誌性的文化符號。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縉雲山

2018年2月2日,縉雲山被定名為縉雲仙都地質公園。

圍繞這座公園的建立,旅遊產業的蓬勃興起,帶動了縉雲縣科研事業的發展。

- 方誌檔案 -

縉雲縣很“仙”,還可以“接地氣”?

沒錯,這便體現在縉雲燒餅上,而且它的香味已遠渡重洋……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美味的縉雲燒餅

當地人認為,縉雲燒餅源於縉雲氏南遷時,帶來的中原麵食。此後,又經過縉雲人的巧手改造,逐漸形成了鹹香酥脆的特點,並深受漂泊在外的縉雲遊子喜愛。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製作縉雲燒餅

揉麵、發麵、加入餡料、炭火烤制……這樣的工序,趙一均已經做了大半輩子。他從19歲開始當學徒,對於燒餅的製作從來不敢馬虎。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培訓班

2014年,縉雲縣開辦了縉雲燒餅培訓班,聘請趙一均擔任培訓師。不到一年時間,繚繞著市井煙火的縉雲燒餅,竟然奇蹟般地走出了國門。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縉雲燒餅在米蘭露面

2016年,三名畢業於縉雲燒餅培訓班的學生,將趙一均的配方帶到了意大利米蘭,並開設了分店。

不久之後,趙一均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參加“意大利-中國文化藝術節”,為米蘭人展示縉雲燒餅的製作過程。

中國影像方誌丨縉雲:仙都也能“接地氣”?這裡的燒餅遠渡重洋

製作縉雲燒餅的趙一均

樸素的食材、濃郁的香味,迅速征服了米蘭人的味蕾。

人們由此記住了縉雲燒餅的故事,也從中瞭解到了縉雲縣政府通過小小的燒餅,傳播中國美食文化的歷程。

中國影像方誌

《縉雲篇》

播出時間:8月20日 21:54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