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皇后通姦爲皇帝戴了綠帽不說,還借皇帝之手殺了五位大臣

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這次兵變史稱“神龍政變”,也稱“五王政變”。太子李顯復位,是為唐中宗。

此人,和皇后通姦為皇帝戴了綠帽不說,還借皇帝之手殺了五位大臣


▲唐中宗

話說有一天,“神都”洛陽鬧市區天津橋畔有人貼了一張大字報,一張黃紙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當今皇后與武三思有通姦行為。”這無疑是顆重磅炸彈,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京城。

唐中宗的老婆韋皇后哭鬧著要上吊,中宗更是氣得臉都綠了。急忙傳令監察部部長(御史大夫)李承嘉迅速調查這件事,務必找出幕後人。

李承嘉馬上進行了部署,手下的爪 牙很快分散各處打探消息。到了傍晚,李承嘉悄悄溜進了武三思府上。二人嘀咕了幾句,李承嘉點了點頭,隨後離開了武府。

原來李承嘉和“政變五王”功臣派們是一個戰壕的戰友,後來中宗復位,他見風使舵投靠了武三思。

本來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在“廢唐李周”之時,他為姑姑出力不少。也做了許多迫害李唐子孫的事兒。這次武則天退位他應該失寵。但是他憑著上官婉兒的穿針引線,憑藉著他的兒子武崇訓娶了中宗的女兒李裹,他不但沒失寵,反而得勢了。他搖身一變成了唐中宗親家公。

婉兒為何為他這樣賣力呢?原來武三思早就和上官婉兒有私情。二人早就勾搭成奸了,現在上官婉兒成了中宗小心肝兒。婉兒不忘舊情幫助老情人渡過了難關。韋后本是淫蕩之人,婉兒又把武三思介紹給了韋后,自此以後,三人形成了穩定的政治聯盟。韋后有野心,他想效仿婆婆武則天稱帝。武三思和婉兒是她的政治幫手。

此人,和皇后通姦為皇帝戴了綠帽不說,還借皇帝之手殺了五位大臣


▲韋后

有道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武三思和韋后的風言風語傳到了中宗耳中,私底下有人向中宗告密,沒有抓住證據之前,中宗不相信。

武三思想起來,一個多月前,有一名小官名叫韋月,斗膽向中宗奏道:“武三思私通中宮,皇上應肅清宮闈,斬武三思。”中宗因難堪而惱羞成怒,命公安部長宋璟立即處死韋月。宋璟沒有聽令,說:“依法未經審訊,不得問斬。”

繼而又說了一番道理:“陛下不問而誅,是非不明,必會引起更多的人私下談論此事。豈不更壞?”

中宗根本聽不進宋璟的話,怒氣衝衝地斥責他說:“朕不管這些,殺了他,才能解朕的心頭之恨。”宋璟凜然回答道:“臣不能枉法,要殺先殺了臣的頭!”

這時有幾個大臣打圓場,出來勸解:“陛下,盛夏季節不宜行刑,待秋後再斬不遲。”不如先將韋月流放到嶺南,過了秋分,再命地方官斬決。”中宗無奈應允了。不過他覺得咽不下這口氣,最後把宋璟貶調出京城。

這件事使武三思心驚肉跳,生怕自己與韋后的穢行被中宗察覺,他也知道中宗的脾氣,在他自己還沒有相信之前,任何人提起這事,必殺之不赦。

於是,他生出一計,何不將外面有關皇后的謠言,推到“功臣派”桓彥範、敬暉等頭上,豈不是既能借刀殺了自己的心頭之患,又能免除中宗對這事的懷疑。於是他立即佈置,命人於第二天凌晨在天津橋畔張貼了那張黃紙。同時他又密囑他的同黨,受中宗指令調查這件事的李承嘉誣陷“功臣派”。

天津橋畔黃紙事件虛張聲勢調查幾天後,李承嘉向中宗報告,天津橋的黃紙是桓彥範、敬暉等“功臣派”乾的,意在扳倒皇后和武三思,進而廢黜中宗,另立新君。中宗聽後大怒,下令把崔、桓等“五王”關進監獄準備處死。

此人,和皇后通姦為皇帝戴了綠帽不說,還借皇帝之手殺了五位大臣


▲武三思

這時有大臣進諫:“這五人當初擁立皇上有功,皇上賜予他們免死鐵券,不應處死。”中宗無奈,只得遵從這一意見,改判終身流放之刑。但是,這五人還未走到目的地,就被武三思派去的執行官分別害死了。

天津橋畔的謎案原來是武三思一手製造的。隨著成功除去了五王,武三思的權勢後來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