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礁」到「島」,一字之差,卻無法忽視背後艱辛的變遷史!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在語文書、思想品德書上看到有關南海守礁戰士們的生活,吊腳樓,永遠不會幹的衣褲,常年潮溼的天氣。永暑礁,南海上的一塊隨時可能被海水淹沒的礁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成為一片島嶼,成為我國鎮守邊疆的國之重器,不沉的航母。且看這幾十年的變遷是如何來的。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了一處海洋觀察站,次年1月31日,我國軍隊的6名官兵乘小艇登上永暑礁,插上了一面五星紅旗,這是我國第一次駐軍永暑礁。這第一代高腳屋,是以竹子搭建在一塊礁石上的。

隨後,越南反對中國選定永暑礁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觀察站,出來侵略。我們與來犯的越南海軍發生著名的3.14海戰即赤瓜礁海戰,重創並擊退了越南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穩定了永暑礁形勢。

隨著時間的遷移,原先簡陋的,看上去風一吹就會散架的永暑礁守礁崗哨,也逐漸演變成了鋼鐵焊接,更結實的幾處吊腳樓相連。

雖然這種吊腳樓更加堅固,也能耐風雨,但在炎熱的南海氣溫下,尤其是夏日,屋內的溫度是難以想象的。別小看這一個小小的鋼鐵架構的崗哨,為了搭建它,施工人員常常需要泡在齊腰深的海水中浸泡著幹活。

經過建設,過去絕大部分礁盤沒在水下的永暑礁,慢慢出現了一片寬敞的人造陸地,上面修建了4000噸級的碼頭,蓋上了房屋,鋪設了道路,球場,栽種了椰樹,安裝了現代化的儀器儀表。

永暑礁島上的設施不斷完善,成為南沙群島最大的行政和指揮中心。守到官兵進入到第三代“吊腳樓”,祖國的強大,讓官兵們首家衛國的環境也隨之改善不少,島上也有了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海水淡化系統和程控電話。

2013年7月開始-2015年4月,中國在永暑礁西南區域的陸域("礁陸"即低潮時為陸地)上吹沙填海,永陸面積達2.8平方公里。此後建設永暑礁機場。

永暑島以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強化了我國對南沙群島的控制權。網友們根據永暑島的外形,設計了永暑島——“不沉的航母”想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