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

本書盒裝 亞麻布函套 八開 32.5印張

今日頭條/資訊/ 日前《二十世紀津門四家——梁崎畫集》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本書策劃於2014年,經過近4年多時間的徵稿、拍照、編輯,審定,畫集共收入梁崎先生1951年至1991年40年間的代表作品,包括山水﹑花鳥﹑走獸﹑蔬果﹑指畫﹑書法等,共230餘件,按年代排序。由著名美術史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鄧福星先生作序,後附常用印章和藝術年表,是較全面、系統反映梁崎書畫藝術的大型畫集。

據悉,本書具有五大特點

一、由美術史論專家學者、著名畫家、梁崎學生等組成的編委會,對徵集的大量作品進行逐一篩選鑑定,確保了收錄作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

二、本書編入的230餘件作品很多是首次出版,包括山水、花鳥、人物、書法。是經過四年多,在近百個藏家手中分別徵集而來,又經反覆甄別挑選,按時間排序編輯而成。使讀者通過閱讀圖版可瞭解粱崎繪畫風格演變過程。

三、本書特邀美術史論家、美學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原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所長、美術界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鄧福星先生作序,除了為梁崎先生的繪畫藝術給予了客觀、公允的評價外,也滿足了梁崎先生生前希望鄧先生為自已作品撰文的夙願。

四、由梁崎先生入室弟子曹恩祥,經過多年積累整理、反覆修編的年表和不同時期的資料照片,為讀者提供了研究、學習、瞭解梁崎一生從藝道路的珍貴圖文資料。

五、本書採取高清掃描仿真製版技術,逐一按原作調色,確保圖版作品接近原作面目。並採用亞麻布函套盒裝,裝幀設計美觀大方。應該說是已出版的梁崎畫集中收入作品最多、最系統、印製最精良的高檔畫集。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

釆取高清掃描仿真製版 內頁印製精良

梁崎(1909—1996),字礪平,早年字邠農、凝雲,又字松庵,號聵叟,入湖社畫會後又號漱湖,別署幽州野老、阿大、易水漁夫、天池閽者、燕山老民、燕山野樵、燕山樵者、燕山樵、燕山客、燕山民、燕南客、鈍根、鈍根人、采薇老人、采薇野老,齋室名“燕歸樓”“驚風樓”“風月庵”“風月庵主”“一燈庵”“一燈庵主”“守研廬”“守研廬主”等,回族。出生於河北省泊頭市王武鄉曹莊,1945年移居天津。生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畫院畫師、天津文史館館員、湖社畫會會員、廣西石濤藝術學會名譽理事等。

梁崎先生書畫兼擅,大寫意花鳥、山水、蔬果、人物、走獸無所不能。其指畫、指書更獨闢蹊徑,自成一格,對詩文、畫史、畫論均有精湛的研究。他的書畫格調超逸,用筆雄健老辣,墨色酣暢淋漓,意境古雅幽奇,充滿濃厚的書卷氣息和傳統文人的藝術特質,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在當代文人畫壇上佔有重要位置。出版有《梁崎畫集》《梁崎書畫作品選》《梁崎書畫集粹》《崎藝驚世·礪筆不平》《梁崎山水畫集》《榮寶齋畫譜》山水部分(151)、《榮寶齋畫譜》花鳥部分(176)、著有《守研廬隨筆》。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在各大刊物上發表,被國內重要場館及海內外收藏家收藏。

序言

為傳統而堅守

——梁崎繪畫藝術簡論

隨著20世紀的漸行漸遠,因繁雜紊亂、跌宕變幻而模糊不清的百年中國畫發展圖景逐漸清晰起來。我們曾經身在此山的迷茫、困惑和誤解不斷消散,當今天回看這一歷史時期的中國畫畫壇,審視、解讀其間某位畫家的藝術時,我們的認識和判斷有可能更加接近歷史的真實。

梁崎(1909—1996)的一生正嵌在20世紀曆史轉折的百年,從而也就決定了他的藝術歷程不可選擇地處在中國畫發生波瀾壯闊甚至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時期。但是,縱觀他曾經的藝術之旅,雖與時代的發展一同前進,然而,卻沒有接近更不曾融進中國畫發展的主流,而處在一個相當邊緣的位置。儘管他在崎嶇的山路上已經攀登到風光無限的高度,他的處境、際遇和影響也就越發同他的付出和藝術成就形成錯位,從而不可避免地造就了他人生與藝術經歷的不同尋常,甚至成為令人扼腕的“百年孤獨”(楊惠東語)。

梁崎出生在河北省交河縣(河北省泊頭市王武鄉曹莊)一個書香世家,6歲臨帖,10歲學習指畫,書《樂毅論》小楷,22歲得金潛庵賞識加入“湖社”。此後,如果說他的戰時避亂南行湘粵,赴北京觀摩故宮藏畫,以及去山東濟南、青島遊覽,屬於一個畫家的“行路”,那麼,在他37歲移居天津直至去世半個世紀的歲月,可算作畫家的“讀書”時期,在當時境況下,他是在身為職員、教師的工作之餘去“讀書”的。他沒有拜過師,也沒有進過美術學校接受系統的專業訓練,完全是靠了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方式研習書畫。這也是他與同時代絕大多數畫家的一個重要區別。

或許因家庭能夠為他在弱冠之年提供臨摹古字畫的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選擇了日後以“師古”為主的習畫方式。臨摹古人,不僅是他童蒙習畫的開端,也是他終生研習書畫最主要的途徑。他從以歐、柳的字帖,外曾祖贈他的《古今名人畫稿》《十竹齋畫譜》以及家藏朱耷《松鹿圖》為臨本,直到推崇並學習董源、巨然、高克恭、黃公望、方方壺以及李成、范寬、趙大年、米芾、吳鎮、王蒙、倪瓚、王紱、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程家燧、楊龍友、李流芳、髡殘、石濤、漸江、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華嵒,還有徐渭、陳淳、朱耷、高其佩、李方膺、吳昌碩、齊白石等人,轉益多師,終其一生。他在20世紀60年代的花鳥畫作品上,常常題有諸如“擬復堂法”“擬徐天池筆”“擬李晴江法”“擬白陽山人法”“擬天池道人法”等跋語,直書模仿某家,坦言不諱。70年代以後,這類標註擬某家筆法的題跋已不多見,代之以對心儀畫家的記述或議論的長跋。如在1974年作橫幅山水《層巒雲樹》的跋語中寫道:“元人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痴,襟期(胸)疏曠,不求聞達。壯歲遨遊吳頭楚尾,慕子陵高風,泛錢塘,登富春,與無用大師結方外緣。晚卜築虞山之麓,笑傲煙霞,詩酒樂志。畫山水初師巨師,晚盡脫町畦,益臻神化。髯公雲,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想(放)之外。若黃者,其庶幾得之。”70年代至80年代間,類似的題跋不在少數。這個時期的長跋既是畫家同前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同時,也是借題對自己某種藝術觀點的闡釋。前後題跋的轉變,明顯地表明梁崎的“師法古人”實際上開始從較為被動的汲取和接受狀態,遞進到一個更為深入而主動的層面,而且這種遞進一直繼續著。

梁崎在長期“師古”亦即學習傳統書畫的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系統的體悟和認識。他關於“識舊”“鑑別”以及“讀畫”的論述,分別道出了他學習傳統的目的、態度和方法。“欲創新必先識舊”,倘能鑑別古畫,“不學則已,學則易超越前人”,至於讀畫之法,當“以六法繩之”。他對於傳統的繼承,不僅包括筆墨、摹寫等技藝方面基本功的訓練,而且格外重視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特徵、規律的整體思考和把握,並加以消化和吸收。以此途徑循序漸進,直到化為自己的藝術追求,終究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貌。

節選自《為傳統而堅守——梁崎繪畫藝術簡論》前部分

鄧福星 著名美術史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部分作品欣賞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花卉冊頁(八開之一)心定菜根香 紙本墨筆 27cm×31.5cm 1954年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花卉冊頁(八開之二)蘭石圖 紙本墨筆 27cm×31.5cm 1954年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溪山清舍 扇面 紙本墨筆 24.5cm×53cm 1974年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畫眉桃花 指畫 扇面 紙本設色 25cm×52cm 1979年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層巒雲樹 紙本墨筆 51cm×34.5cm 1974年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黃花紫蟹 指畫 紙本設色 89cm×40cm 1980年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獨留清氣滿乾坤 紙本墨筆 154cm×73cm 1982年



圖書部分內頁欣賞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今日頭條/資訊/新書《二十世紀津門四家 梁崎畫集》現已正式發行

本套《二十世紀津門四家》簡介

20世紀天津的中國畫壇而言,主要是受兩股流派的影響:一是天津本土畫家張兆祥、陸文鬱、劉奎齡等;二是北京湖社畫會畫家劉子久、陳少梅、張其翼等,兩股文脈的相互繁衍傳承,形成了天津中國畫壇的主要陣容。由此,20世紀中前期,天津孕育了一批顯赫的畫家。本套《二十世紀津門四家》畫集,是在已故著名畫家中,選擇20世紀中前期在津門畫壇有一定影響,藝術個性突出的四位畫家,他們是劉奎齡、劉子久、陳少梅、梁崎。

梁崎先生的一生,幾乎貫穿整個20世紀,但卻由於家境出身和職業及畫風等種種原因,一直被排斥在主流畫家群之外,不被人們所關注。與同時代畫家不同,梁崎學畫沒有拜過師,也沒有進過專業美術學校,而是靠家族文脈底蘊,自己的私塾功底和家傳畫譜起步。他早年加入湖社,堅持師法古人,從元四家入手,上溯兩宋,下追“青藤”“白陽”“四王”“四僧”,並“以六法繩之”,孜孜不倦地在傳統藝術中汲取營養,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梁崎的花鳥畫,繼承了明清文人畫精神,大氣磅礴、筆墨淋漓、賞心悅目,充滿了擬人化的情趣。他的山水畫高古幽奇、蒼茫無盡。他的指畫指書,更是別開生面。梁崎的詩書畫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趨向,其一生的藝術追求,一直保持在中國古典詩畫意境當中,不受外界影響,與20世紀中期的現實主義繪畫風格格不入。恰恰因此,他的堅持和傳承,保持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原汁原味,是20世紀中國繪畫藝術傳統一脈的成員之一。按現在看來,他的藝術是離我們最近的傳統。編輯此書正是出於以宏觀的視角,回過頭來審視中國百年繪畫的傳統脈絡,讓讀者充分認識傳統繪畫藝術在當代的精神價值,提高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套書共四冊,每位畫家一冊,精選畫家各階段代表作品,按時間排序,由藝術史論名家作序,附畫家年表。使讀者既能欣賞到畫家各階段的繪畫作品,又能系統瞭解畫家的藝術軌跡。是一套具有收藏和學術價值的精品畫集。

友情提示:如需諮詢或購買可直接聯繫客服或撥打13110028716電話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