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苗家孝女蒙老貴:要帶母親出嫁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西部月亮山區的加鳩鎮裕民村,有一位名叫蒙老貴的苗家女子,面對提親的人提出一個要求,要帶著母親一起出嫁,為了母親她寧願錯過自己幸福甜蜜的愛情婚姻,32年無怨無悔地服侍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直到自己不幸患上不治之症離開人世,她的孝心大愛在廣袤的月亮山被人們廣為傳頌。

坐落在蒼茫的月亮山區孔明山下的裕民村是從江縣加鳩鎮一個行政村,總共有264戶1056人,全部是苗族。1970年12月,蒙老貴就出生在這個苗家寨子的一戶貧困人家,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妹妹,儘管生活貧苦,但是一家人卻也其樂融融。到蒙老貴剛滿16歲的那年冬天,一場意外的突發事故使蒙老貴的父親生命垂危,當已經不能開口說話的父親彌留之際朝蒙老貴不停地眨巴著眼睛的時候,她似乎明白了父親想要說的話:照顧好你的母親和兩個妹妹。“那年我也還小,但是至今我還記得堂姐握著叔叔的手說,爸爸你放心,我會照顧好母親和妹妹的。”時隔30多年,蒙老貴的堂弟蒙興華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安葬父親後,剛剛年滿16歲的蒙老貴擔起了家裡主要勞動力的重擔。由於母親體弱且常年病痛纏身,苦活重活都落在蒙老貴稚嫩的肩膀上,春耕耙田秋收割稻,上山砍柴下地鋤草,家裡家外的農活蒙老貴都搶著幹,為的是讓母親少些勞累。村民們記得,在農忙時節,上山的小路上總是看到蒙老貴早出晚歸的匆匆忙忙的孤獨的身影。

“我們這裡都是沿著大山修建的梯田,特別是春耕犁田耙田的時候十分艱難,那時蒙老貴家買不起耕牛,親友鄉鄰又都各自忙著自家的活路,春耕時候她就在前面拉犁耙,母親在後面掌犁握耙。”村民潘老三說,後來蒙老貴的母親因病實在幹不動了,蒙老貴就自己做了一個木製釘耙用來耙田,到秋收時節蒙老貴就帶著兩個妹妹割稻打穀,多少年來她硬是把家裡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條。轉眼到了蒙老貴婚嫁的年齡,看著同村的女孩子一個個出嫁了,母親為女兒的婚事著急起來,勸蒙老貴找個合適的人家嫁了,以便有個相互照應的男當家。蒙老貴心裡知道,母親心疼自己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不忍心讓自己在家裡受苦受累。

更讓她難以忘記的是父親臨終前那深情的眼神,她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她總是安慰母親說不要著急,等有個合適的人家了就結婚。“蒙老貴善良勤勞,在我們方圓十里的山寨是有名的好姑娘,那時候來上門提親的人家很多,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但是蒙老貴都沒有把自己嫁出去。”今年68歲的鄰居王老友說,後來才知道蒙老貴對前來提親的人提出一個要求,要麼帶自己的母親一起出嫁,要麼上門當女婿一起俸養自己的母親,“由於蒙老貴家境貧窮,那時候她一家住的是茅草棚,加上傳統觀念的偏見,有意提親的人家自然不願意來上門做女婿。”轉眼又過了些年,蒙老貴的兩個妹妹也先後出嫁了。歲月如梭,年復一年,很快年過三十的蒙老貴成了許多人家可望而不可求的“好媳婦”,上門提親的人家也逐漸少了。

姐妹們都嫁人成家後,家裡就只剩下了蒙老貴和她的母親。她白天上山幹農活,晚上洗衣做飯為母親熬藥捶背,和母親相依為命,日子在艱辛中一天天過去。隨著蒙老貴的年紀一年年增長,能夠同意她帶母親出嫁的上門提親的人家始終沒有出現。“蒙老貴善良勤勞,每當哪家有晚輩不孝敬長輩的時候,總有人拿蒙老貴來做對比。”村民王老友說,蒙老貴成了村裡孝敬老人的榜樣,許多人家的兒子媳婦都學蒙老貴那樣孝敬自己的長輩,“她在村裡很受尊敬,老人小孩都喜歡她。”從江香豬盛產於月亮山區,裕民村是產地之一,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當地政府就把發展香豬飼養作為一個富民產業來抓,扶持鼓勵群眾發展香豬養殖。蒙老貴儘管家裡只有她一個勞力,還要照顧母親,但是勤勞的蒙老貴還是積極響應縣裡的號召,買來母香豬進行飼養,專門賣豬仔,以改變家裡的貧困窘境。後來當地政府知道蒙老貴的情況後,把她列為五保戶給予照顧。這些年來,蒙老貴靠賣香豬仔的收入和加上政府給的救濟金,家裡漸漸有了些積蓄。

正當好日子一步步向歷盡生活艱辛的蒙老貴走來的時候,一個讓人悲痛欲絕的不幸事情發生了!2017年初夏,蒙老貴突然感覺自己的胸部隱隱發痛,她以為可能是偶然這樣,過一段時間自然就好。然而事情並沒有像蒙老貴預想的那樣,胸痛的感覺越來越厲害,不得已她在親友的陪同下到縣醫院檢查,但是查不出什麼結果。遠在廣東打工的妹妹知道姐姐蒙老貴的情況後,感覺情況不是那麼簡單,就把蒙老貴接到廣東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沒想到,結果一出來竟然是蒙老貴患上了乳腺癌!而且是晚期。一聲晴天霹靂讓蒙老貴的親友和村民們傷心欲絕,大家極力勸她住院長期治療。雖然不懂漢語但是聰慧細心的蒙老貴從醫生的眼神裡知道了自己病情的後果,加上家裡的經濟狀況她知道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在妹妹撕心裂肺的哭聲中,蒙老貴從廣東回到了貴州從江縣月亮山區裕民村的家中。

自從廣東回來後,蒙老貴的病情日益加重。2018年元月,蒙老貴的病情發展到了不能進食的嚴重的症狀,她知道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再也不能侍奉自己的母親了。“臨終前的那天晚上,蒙老貴姐姐和我們說,這些年來她存了一點錢,共有一萬塊,她說她可能活不了幾天了,她說她死後要我們用三千塊錢來辦理她的後事,留七千塊錢用來給她的母親養老……”蒙老貴的堂弟蒙老剎說,她臨死前最擔心的是年老的母親,一直叫我們幫忙照顧好她的母親。蒙老貴出殯那天,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了,人們按照當地的習俗為她辦了一場莊重的葬禮,長長的送殯隊伍把蒙老貴送到了村腳下一座地名叫做禮擺坡的地方安葬,為的是讓她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安靜地歇息。按照當地的習俗,過世的人墳墓都不立墓碑,只壘砌一座墳塋。儘管這樣,月亮山下汙牛河畔的禮擺坡上那一座新剛壘起的墳塋,墓裡的主人的名字卻深深印記在這一方村民的心裡——蒙老貴。(梁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