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缺乏戰略主見的公司在有對標者的時候順風順水,一旦到了無人區可能找不到北。

文|杜博奇

14年長途奔襲,股價從3.7港元一路暴漲到475港元附近,然後掉頭急轉向下,不到半年時間就跌去四分之一,市值縮水1萬億人民幣。沒錯,這就是騰訊公司在二級市場的遭遇。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騰訊股價走勢

今天下午港股閉市後,騰訊控股發佈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期內營收73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利潤17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今天和昨天,騰訊股價分別下跌了3.61%和3.43%。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騰訊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

今年是騰訊成立20週年,但種種跡象表明,20歲的騰訊,正在迎來自己的“中年危機”。

一、騰訊的“中年危機”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今年3月,騰訊市值達到巔峰4.5萬億港元,隨後一路跌跌不休到如今,只剩3.2萬億港幣,短短五個多月,就蒸發掉了2個“拼多多+京東”的市值。

騰訊無疑是一家傑出的公司,中國人使用最多的10個app,其中四個出自騰訊之手(阿里佔有四席,百度佔有兩席),QQ、微信革新了10億人的通訊方式,創造了小程序和自媒體的繁榮,它的遊戲業務也給無數玩家帶來快樂,但是它還稱不上“卓越”。

相比蘋果、Facebook等,騰訊似乎少了一些霸氣,缺乏開天闢地捨我其誰的膽魄,也沒有發自肺腑開拓創新的勇氣。騰訊20年高歌猛進的增長法寶之一,說好聽點叫微創新,說難聽點叫copy,這樣的公司在有對標者的時候順風順水,一旦到了無人區可能找不到北。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就在今年3月,騰訊遭遇大股東Naspers減持。Naspers以每股405港元拋售了1.9億股騰訊股份,持股比例從33.2%降至31.2%,這是它投資騰訊17年來的第一次減持。當時,馬化騰回應說:“大股東堅守了十多年,前幾天才賣了一點點,還一直說三年之內不會再賣。”

而在2017年,馬化騰就曾拋售800萬股騰訊股票,套現逾27億港元。從騰訊2004年上市算起,他累計減持了1.7億股,總共套現237億港元,持股比例從14.43%降至8.63%。

沒有誰比大股東和創始人更瞭解他們的公司了,當他們不約而同地開始套現,意味著什麼?

首先,最賺錢的遊戲業務增長乏力。遊戲是騰訊的支柱,是帶來滾滾財源的現金奶牛,一款《王者榮耀》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自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騰訊的遊戲業務收入佔比下就降到了50%以下,2017年第三季度,王者榮耀的日活用戶、月活用戶雙雙出現下滑。

今年第二季度,騰訊pc端電腦遊戲收入129億元,同比下降5%,騰訊把原因歸結為“用戶將時間向手機遊戲轉移”。智能手機遊戲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19%。儘管智能手機日貨用戶取得兩位數的同比增長,但是由於部分遊戲尚未商業化,騰訊從每個用戶身上賺到的收入反而減少。

由於監管原因,《絕地求生》還在等待審批,《怪物獵人世界》緊急下架,還在依靠《王者榮耀》支撐局面,青黃不接的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因此也沒法擺脫吃老本的局面。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第二、即時通訊業務面臨增長天花板。騰訊並未單獨公開微信的用戶數據,而是把微信和wechat合併統計,二者用戶同比增長9.9%,達到10.57億。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2018年6月,微信月活用戶達到9.3億,同比僅增長1.6%。中國移動互聯網總共11億用戶,留給微信的增長空間已經十分有限,這加大了微信小程序、朋友圈廣告等商業化的壓力。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QQ月活用戶8億人,比前一年下降了5.5%,QQ空間月活5.48億,下降9.5%。QQ唯一的亮點是,智能終端月活用戶同比增長7%,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21歲以下的青年人。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QQ及QQ空間月活躍賬戶同比下降

第三、新業務還在培育期,面臨巨大變數。騰訊遭遇跨界打劫,即時通訊業務所佔用戶時間被短視頻蠶食,騰訊緊急復活了休克已久的短視頻業務微視,但是目前還無法獨當一面。

第二季度,騰訊雲業務收入翻倍,原因是加大了金融、零售、市政等領域的滲透力度,並進行全球化擴張,目前已進入全球45個區域,今年5月躋身“全球七大雲服務商”行列,但不久前因為操作系統發生故障導致用戶數據清零,引發了企業用戶對其數據安全性的擔憂。

第四、投資大幅消耗現金儲備,發生質變還需要持續投入。搜狗、閱文、虎牙、拼多多等被投資企業的紛紛上市,讓騰訊從財務上賺了個盆滿缽滿,但是“多角化”的投資佈局大多停留在資本+流量合作的層面,並沒有在戰略上形成合力,更沒有在具體業務上達成共振。

作為騰訊電商佈局的兩大代理人,京東股價自年初以來已經下跌了40%,而不久前上市的拼多多也遭遇過山車,股價也從最高26美元回落到發行價19美元附近,跌幅超過了40%。

下半年,騰訊進軍新零售的另一個代理人美團點評將登陸香港股市,目前估值據說已經從600億縮水至350億美金,為了做大收入規模美團連續三年提升商戶佣金,暴露出巨大的風險敞口。

令騰訊如鯁在喉的是,在短視頻、內容、遊戲等領域遭遇了今日頭條的兇悍進攻,競爭局勢變得十分緊張,一向老成持重的小馬哥也放下身段,親自與今日頭條老闆張一鳴對陣。

當然,騰訊的亮點也不少。截至2018年6月末,騰訊移動支付月活用戶就超過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40%。受益於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廣泛佈局,移動支付深入滲透到線下小額高頻交易,線下支付筆數同比增長280%。此外,騰訊視頻訂購用戶數達7,400萬,同比增長121%,帶動視頻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微信小程序、朋友圈的商業化也推動社交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5%。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二、算法之爭:騰訊vs頭條

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表面上是流量的競爭,本質上來說則是對用戶時間的爭奪。

2018年上半年,中國新增2300萬移動互聯網用戶,用戶總規模突破11億。一方面增速在放緩,上半年只有0.4%,另一方面增長馬上見頂,用戶規模距離14億人口上限不遠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留給互聯網公司的增量空間趨近於零,它們不得不在存量空間搏殺了。

作為流量大戶的騰訊首當其中。過去一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流量最大的變化是,騰訊系app佔用的用戶時長第一次跌破50%,下滑6.6%,剛好是被今日頭條啃了一個大口子。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為什麼投入30億彈藥復活微視這個棄子?為什麼不遺餘力上馬趣頭條?微信公眾號為什麼改成信息流?今年上半年,騰訊至少80%的業務部署,都有一個明確的敵人——今日頭條。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2017年張一鳴還是馬化騰烏鎮飯局的座上賓,轉過年來就成了針鋒相對的死敵。

正如外賣幹掉了方便麵,短視頻也打破了“qq+微信”對中國網民時間的主宰權。

2018年,平均每個移動互聯網用戶每天在網上花了5小時,看短視頻的時間比前一年增長了4.7倍,短視頻用戶規模突破了5億,平均每2個互聯網用戶中就有1個是短視頻用戶。

基於算法的推薦機制,讓今日頭條成了短視頻領域的大贏家,抖音+西瓜+火山的組合,一舉改寫快手一家獨大的局面,抖音一年時間用戶規模暴漲14.7倍,強大的爆發力連騰訊感到莫名的震撼。

於是,騰訊迅速復活微視,微信全面封殺外部短視頻的同時,對微視網開一面。一年時間,微視的用戶規模就暴漲266倍。騰訊用戶基數足夠大,稍微開個流量入口,就能扶持出一個拼多多,何況還為此準備了30億真金白銀,微視再沒有什麼起色,可就說不過去了。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騰訊的強項在產品,QQ、微信、王者榮耀,單個產品的估值和盈利能力,完全頂得上一家獨角獸公司。騰訊的公司文化、戰略和組織結構也是以產品為中心,比如內部的賽馬機制,三四支隊伍分頭行動,攻堅一個課題,誰做出成績誰就掌握了話語權。這種成王敗寇的內部競爭機制客觀上催生了大批出色的爆款產品,但是硬幣的另一面則是缺乏原創的動力,只有看到市場上已經出現確定性標杆的時候,才投入優勢資源和兵力進行追蹤模仿,做成了皆大歡喜,做不成就換下一個,從QQ、微信、騰訊微博、趣頭條、微視,都是這個機制的產物。

今日頭條的強項同樣也是產品,產品的原創能力卻領先騰訊好幾個百度。理工男出身的張一鳴是增量創新的好手,用一套嫻熟的算法機制顛覆了網易、新浪、騰訊主導的門戶時代,今日頭條異軍突起,抖音、西瓜、火山三兄弟的爆炸式增長,再一次復刻了這套成功模板。

顯而易見,微視是一個資本+流量催肥的產品,相比抖音、西瓜、火山,它不缺錢,更不缺用戶基礎,它缺的是靈魂——基於用戶興趣的算法推薦能力,而不是照貓畫虎的模仿。

三、遠水不解近渴的戰略佈局

遊戲增長不給力,社交進入瓶頸期,短視頻等新業務還在不斷伸手要錢,騰訊進入青黃不接的週期。

更要緊的問題在於:高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失去了速度。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新增用戶只有2300萬,未來只會越來越少,去哪兒填補越來越大的增量缺口?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答案是投資。為了找到未來的渡口,騰訊在過去七年,投資了600多家公司,僅僅在新零售領域,就有家樂福、京東、美團、拼多多、步步高、永輝超市、每日優鮮、紅旗連鎖等十餘筆投資。

你會發現,除了流量與資本層面的合作,騰訊與這些被投企業的化學反應很少,它們除了帶來一些投資收益,對於騰訊本身無論是戰略協同,還是業務協同,作用都十分有限。

從年初至今,步步高的股價已經跌去一半,永輝超市也跌掉了40%,紅旗連鎖的股價則長期低迷,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入股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至今,高鑫零售股價已上漲20%。

有人指責騰訊創新乏力,最後不得不玩投資。其實,投行化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投資了那麼多企業,只是停留在數量的堆疊,並沒有引發質變,背後的原因才更值得深思!

今年3月,騰訊發佈2018年一季度財報的時候,馬化騰就曾對投資人發出盈利預警:

“我們正在大幅增加於視頻、支付、雲、人工智能及智慧零售等領域的投資,這將會在短期內對我們的盈利有些影響,但我們相信這些投資能為我們帶來長遠價值及增長機會。”

投資考驗的是戰略遠見。說的直白點,過去的投資就是為了而今天服務的,今天沒有新業務接力,一定是戰略上出了大問題。這個時候,未來的長遠價值和增長機會完全指望不上。

同樣是做投資,阿里巴巴就有著明確的戰略構思。比如今年95億美金收購餓了麼,最直接的好處是,幫助阿里巴巴拿下星巴克的戰略合作,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本來生活服務領域的全面佈局。相比騰訊“多中心的散彈式”投資佈局,阿里投資的背後是層層遞進的戰略佈局,每一筆投資都伏筆著下一步乃至更長遠的規劃。對阿里來說,投資只是第一步,流量也是小意思,關鍵的是數據對接、是體系協同,做不到這一點,生態賦能就是空話。

市值蒸發一萬億!騰訊遭遇中年危機?

數據對接難如登天,騰訊選擇繞道而行,阿里直接啃硬骨頭。阿里投資高鑫零售後,花了巨大精力打通大潤發的系統。星巴克之所以加入阿里陣營,也是看中了阿里生態的數字化賦能。接下來餓了麼+口碑+盒馬鮮生+hellobike的業務組合,將讓新零售爆發出真正的威力。

做企業最怕的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阿里的“履帶戰略”,可以讓它不斷有新的業務冒出來,接力賽跑,比如菜鳥物流、螞蟻金服、阿里雲……一環接一環,輪動式增長。

靠著社交+遊戲兩條腿,騰訊一口氣跑了20年,到了山頂喘氣的時候才發現:沒有多少力氣下坡了。

免責聲明:非本平臺作品如涉版權等問題,請攜版權儘快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