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目前,全市正迅速掀起纪实文学《梁家河》学习热潮,为深入推进《梁家河》的学习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钻研梁家河的“大学问”,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留在梁家河的宝贵财富,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获得教益,从《梁家河》中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的奋斗谱写新时代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崭新篇章。

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西安航天基地组织开展《梁家河》诵读活动,掀起学习热潮,现在“西安航天基地”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诵读音频。

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

西安航天基地

纪检监察党支部

康晓娟

为大家诵读

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修身(节选)

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

“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

习近平常常看书至深夜,边抽烟边看书。九分钱一包的“羊群”牌香烟,有时陪伴他一晚上。后来,梁玉明在福建见到习近平时,他已经把烟戒掉了。

看书用的灯是自制的煤油灯,灯身是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的。在墨水瓶里倒入煤油,瓶口垫块铁片,铁片中间打个孔,穿上粗一点儿的棉线当捻子,就做成了煤油灯。捻子头是灯芯,灯芯不能大,得调小一些,大了费油。

煤油灯烟大,为凑近那点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

那“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武晖从习近平那里借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母亲》等书。

在延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来自北京十多所学校,其中清华附中、五十七中等学校的学生多有家学渊源,他们都是背着书来到延川的。大家交换着看书,竟形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

多年以后,曾在延川县关庄公社插队的李子壮对知青的读书生活做了这样的解读:肚子越饿越对“屠龙之术”感兴趣。

文化愈到消化不了的地方,它还愈加神气起来……越是个人生计难以解决的地方,个人越喜欢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尤其是在理想与现实有极大冲突的时候。因此,当时许多知识青年对社会运行的希冀不是“战争”就是“革命” ——一种使自己脱离当前状况的社会冲突。

今天,西安航天基地纪检监察党支部康晓娟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