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简史》节选 公权私用——经济发展长期徘徊的政治顽疾

九十一

公权私用——经济发展长期徘徊的政治顽疾

古代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中国封建社会“朕即国家”,只有皇帝的私有,只有贪官污吏的特权,鲜有农民货真价实的私有。皇帝的私有就是“国有”。农民只有土地的经营权没有自主权,经营权缺乏保障。田亩制、井田制、均田制,说到底都好是帝王所有制,官僚地主所有制。丁役是束缚农民、强化人身依附的手段。为人作嫁衣的广大农民缺乏拥有土地的自豪感,缺乏精耕细作的内在动力,缺乏连创高产的积极性,缺乏大规模投资改良农具的前提和基础。犹如商业,每个朝代均有貌似强大、实则匮乏的官办商业。所以,在五帝至清末长达约5000年的时间和社会里,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没有跳出农业革命的樊篱,未能实现向工业革命的转变。

家天下,一言堂。国为帝有,帝王拥有国家的一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光明正大的公权私用。这种假国有,大私有,是帝制的特征。帝王信马由缰、为所欲为、祸国殃民,是中国、中华民族持续数千年的致命的顽症。正是在这种原始的低级的统治下,盐铁等的生产与销售长期被垄断,商人长期受压抑,卖官鬻(yù)爵的七品芝麻官犹如土皇帝。尽管占有暖温带和亚热带天时地利的优势,大陆经济却长期原地踏步,辗转徘徊,至20世纪中叶一直未能长驱直入,更谈不上大踏步地前进,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概莫能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