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專員的投資原則

前文講了,專員的投資原則主要分為3種:

1. 一級市場的話選擇機構輪或者基石輪的,能夠開盤即回本的,剩下的幣放著好了,歸零也不擔心;

2. 二級市場主要在開盤接一些優質項目,這類項目主要的特點是,私募少,鎖倉週期長,投資機構優質等;

3.長期持有隻選擇BTC、ETH、EOS、USDT等優質幣種。

今天來和大家聊聊這麼幾個原則的原因:

1

大部分項目都在圈錢,眾籌、私募輪早已淪為韭菜輪

現在的狀況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大部分項目都已經淪為全球的項目,這裡肯定有項目方來反駁專員說,我們不圈錢,我們想要真正做事。專員表示,或許可能maybe你是想做事的,但是資本方一定是逐利的,行情好的時候,眾籌輪、私募輪跟著資本方一起賺錢,這沒毛病,但是現在大環境這麼差的情況下,資本方肯定帶不動這麼多人,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項目,機構開盤就砸的情況。

機構拿到的額度一般都是僅次於創始人團隊的,甚至有一些強勢的機構能夠拿到跟創始人一樣的額度。

所以現在很多機構發現項目如果拉得動,那就拉一拉,如果發現項目拉不動,那就開始砸盤,反正機構是save的,無非是掙多掙少。

因此專員的第一個原則

不投眾籌、私募這些韭菜輪,最好是誰也砸不到的額度。同時,一定要選擇好的機構,比如FBG、GBIC這些,為什麼,因為機構會自救啊!所以回想之前專員發的那張圖,各個機構之間的項目破發率為何差的這麼多?所以大家在投資之前可以看看這個機構以往的項目破發率啥的。

聊聊專員的投資原則

2

鎖倉項目前期機會大,尤其是機構背景強的項目

第一個原則看完之後,大家是不是對幣圈的黑暗面有了些許感受?接下來就看看第二個原則——二級市場主要在開盤接一些優質項目,這類項目主要的特點是,私募少,鎖倉週期長,投資機構優質等。

專員有一些關注的好項目,投不到啊,咋整,錯過肯定是不甘心的。所以專員會對項目進行一個系統的分析,發現如果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就可以考慮適當投資:

1. 私募少;

私募分出去25%以上的項目專員絕對不投,這麼多私募誰能拉盤拉得動?

2. 鎖倉週期長,鎖倉比例高;

鎖倉週期長,鎖倉比例高有幾個好處,短時間內市場流通量少,項目方想要推廣和拉盤比如會進行空投(一波大羊毛),而拉盤一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啥?為了讓所有人都知道啊!

想想zb的拉盤,簡單粗暴,七天一直漲,拉盤到10倍,就問你服不服。多少朋友套在山頂現在還沒解套。

3. 機構牛逼且不分散;

第三點是為啥呢,還是那句話,牛逼的機構自救意識強。第一是為了不砸招牌,第二是為了不虧錢。所以一般來說機構方都會進行拉盤,然後慢慢出貨的,而鎖倉越多機構和項目方的拉盤意識就越強,這萬一破發了,就全砸手裡了。不分散是為了啥,防止有對手盤在我拉盤的時候慢慢出貨,這不是實力坑隊友嘛。

看完以上分析

給大家舉個最近專員推薦的項目的例子——BUMO。BUMO的鎖倉2年,開盤一點都不解鎖,真是實力坑機構。所以專員一開始就在群裡跟大家說,拿到BUMO空投的不要開盤出貨,後期肯定有拉盤,事實上BUMO果然從私募的5倍拉到了15倍,如果我們開盤買入,也有3倍的利潤,是不是很happy?

專員最近聊到的幾個其他項目,也是類似的,比如超腦Ultrain,鎖倉1年半,嘖嘖。Nervos的話專員不知道具體私募情況(號稱沒有私募),所以就不猜測了。

3

長期還是認準BTC、ETH、EOS、USDT等

不過長期的話,專員只認可幾個老牌幣,比如BTC、ETH、EOS、USDT等,或者一些收益高的平臺幣,比如ZB、BNB、HT。畢竟私募遲早會解鎖,最近某公鏈幣下跌非常多,專員懷疑可能跟私募解鎖了有關。

文末

以上就是專員的一些小見解,有問題的朋友可以留言在評論區,專員會抽空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