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統」那些事

中統是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和政府中建立的龐大的特務組織。

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簡稱CC

1927年底,陳果夫奉蔣介石之命組織了"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這就是cc的由來。1929年國民黨三大時,陳立夫當上了中執會秘書長。二陳的勢力逐漸伸進各省市黨部的組織部門和基層組織,從此有所謂"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形成了以二陳為中心的cc系集團。

歷史|“中統”那些事

蔣介石

國民黨忠實同志會

1932年初,以二陳為中心成立了"國民黨忠實同志會",蔣介石任會長,核心人物有陳果夫、陳立夫、餘井塘、張厲生、葉秀峰、徐恩曾、張道藩等人。它自成立以後即派中央幹事到各省市秘密組織分會和作為該會外圍的青年組織。

歷史|“中統”那些事

陳果夫

黨務調查科(處)

在陳果夫控制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有一個"黨務調查科",1932年將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擴編為特工總部,主任徐恩曾,對外仍稱調查科,在各省、市、路國民黨黨部內設特務室和管訓中共被捕人員的反省院。

1935年黨務調查科升格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務調查處,直屬於國民黨中央,處長由徐恩曾擔任。

歷史|“中統”那些事

徐恩曾

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第一處(黨政處),仍由徐恩曾任處長,但一處實際上仍是獨立於軍統局的一個系統。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

在1938年3月29日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蔣介石提議設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8月,蔣介石對軍事委員會調查局進行改組,調查局第一處擴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擴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這才是新軍統系統)。

中統局正式成立了, 局長由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兼任,而由副局長負實際責任。陳立夫、張厲生、朱家驊先後擔任過局長,徐恩曾、葉秀峰、顧建中,鄒學峻、季源溥等先後擔任過副局長。中統局內設人事科、專員室、經濟調查處、交通處、統計處;以及一、二、三組(分別負責訓練、黨派、情報工作)。

歷史|“中統”那些事

中統局組織設立依附於各級國民黨黨部,在各大行政區設有辦事處或特派員辦事處,在直轄市或重要城市設立區室,在各省黨部及鐵路、公路等特別黨部內設立調查統計室(簡稱省室,路室),在省室或路室下設若干分區、工作站、工作團等。在分區、工作站、工作團下面還設有許多據點及調查員。在各省、市、路中國國民黨黨部內設“調查股”,縣黨部內設調查干事。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

中統局負責除軍、憲、警等軍事部門外的情報安全工作。實際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維持在這個範圍之內的,因為軍統局也不允許其干涉越權。中統局的工作重心在黨政機關內部,另一個重點就是暗中打擊一切反對派政黨。此外對於社會輿論、思想言論也負有監控責任。中統局的人員分工大致有四種:一是調查工作人員(簡稱調工);二是特種情報工作人員簡稱特情人員;三是黨員調查網(簡稱C.C黨網,又稱黨員通訊網),是在中國國民黨黨內進行防共和監視其內部人員的監察人員;四是通訊員,是中統局在各機關、學校、企業內部發展的工作人員。

歷史|“中統”那些事

陳立夫

中央黨員通訊局(黨通局)

1947年中統局改名為中央黨員通訊局,由葉秀峰任局長,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長。各大行政區辦事處改稱直屬通訊處,各省、市、路黨部調統室改稱黨員通訊組。這些都是公開性的情報組織。同時還在各省、市設立了秘密的情報組織,叫做區,如瀋陽區、旅大區等。區下設分區、工作站(交通、聯絡站)、工作組(通訊組)。

歷史|“中統”那些事

葉秀峰

內政部調查局

1949年2月改名為內政部調查局,習慣上仍稱為C.C或中統,隸屬於國民政府行政院內政部,事實上仍屬國民黨中央掌控。

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於1954年10月,改組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現為"法務部"轄下的"調查局",目前職權重點是維護"臺灣安全"和打擊社會重大犯罪活動。除接受"國安局"委託的"政治偵防"業務外,還要負責查賄、緝毒、防止重大經濟犯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