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分数出来后答应小明,为后来的学员们写点经验分享。结合自己分数不高387的情况,想了想,自己通过的心得肯定没有高分学员们的分享帖来得有用处,分享就以对培训班的认识和备考中的教训作为侧重点。

目录: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报班的意义(心理定位,本文侧重点)

三、经验

四、教训

五、写在最后的话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上车路

16年11月我跟一16年参加四金班最后考了430的同学(0基础非法本,以下简称"430")闲聊,她跟我讲我发小想考司法考试,我顺口回了句"等我把手头的事搞撑头了,我也看看有没兴趣考",430说"你要考搞紧,以后非法本不能考司考了",这句话瞬间撩到了我。人对限量物品有着天然喜好,比如"限购"、"摇号"。过年聚会的时候,430往我后备箱送了一堆书,就此走上不归路。

所以,可能跟很多目标明确的学员比,我上车的动机并不"单纯"。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总结下:一是人收藏限量物品的天性,虽然最后发现这只是一年经贴,二是听了下介绍,觉得四金的复习方法也许有价值,能偷个师,三是打小连续剧看了个开头,就必须熬夜看完的习惯。

期间,也有很多不满,比如考试报名费250,比如觉得做复习计划的人样本有偏差,比如班里一直讲400+,搞得我好长一段时间以为400分及格。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二)考试结果

总分387,卷一115、卷二84、卷三91、卷四97。除了卷一外其他三卷分数都不怎么样,不是你目标分数的,可以关闭了

(三)个人背景

0基础、非法本,在职,一战,年龄30+,全程班,班主任小明,每天复习时间平均3小时,2月农历年间开始。川内四大行工作,苦役岗位,原本就不富余的备考时间,正巧赶上几个项目频繁出差加通宵,折腾的够呛,算一算合计被占用3周时间。

二、报班的意义

工作中有句老话:埋头赶路,抬头看路。历史上也有数不胜数的例子证明了,再多战术上的成功,也无法掩饰战略上的愚蠢。

(一)用来抬头看路的培训班

为什么要报班?这个问题在地区交流群里有过一次争论。

过去的信息匮乏,信息就代表价值、金钱,现代网络资讯发达,能很轻松的获取到过去无法想象的信息,很多人有了一种"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错觉。有人讲,医生你的诊断怎么能跟百度的不一样,有人讲,医生不过是看了几眼挂号费就上百块。

有些人不认为信息处理、规划是一种能力。现在的网络信息驳杂,无用信息占据了太多空间,能够在接受大量无效信息的前提下,继续生产出大量有效信息本身就是一种高价值的能力。

相同的资源,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组合出完全相反的效果,现代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吧。

司考是一项投资,报班是在投资,投资学费,也是在投资时间。我对四金培训班的定位是一个类似咨询公司,信息服务商,系统处理软件的服务商。报四金的班需求很明确,一开始就想的是花钱请个秘书,4千来块请一个秘书团为你服务小半年,有现成的资源库,有一堆人马收集信息、筛选课程、整合资源,为我定制学习计划,规划最适合的学习课程表,让我可以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用金钱换来的是时间,时间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稀缺品。

(二)我们还是要埋头赶路的

你来或者不来,司考他就在哪里。道路阻且长,不如高卧且加餐。班主任为你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山头还是需要你自己去翻越。既然制定了目标,那么计划就要全部围绕这个目标,所有可以被运用起来的资源,都需要投入到计划中,去达成最终的目标。

睡眠的时间是资源,吃饭的时间是资源,洗澡的时间是资源。至于节约出来的资源是用来赶路还是加餐,这是一个选择。

51以后除了工作中必要的应酬,没有参加任何聚会,三餐全部在食堂,周末全部外卖,过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只为了多挤一点时间。每天早起背书,看着太阳升起,下班就回家听课练习,听着带背课入睡。碎片时间用APP做昨晚课程的题,大块的时间听课。不要讲没时间,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是有的。

培训是双向的,不要仅仅单向的接受信息,主动跟班主任沟通,听不懂的老师赶紧换,哪一部分不明白多加一个专题。有段时间赶项目,拉下很多,跟小明讲选了个最短的课程。上班闲暇的时候赶了点进度,半夜就让小明给我加课程。

计划是用来执行的,班主任是用来使唤的,没有执行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群里有个学员讲得好:先想一想自己备考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拼尽全力,用好四金给的每一份资料,认真完成了每一份计划。再去抨击别人吧。一直说四金坑的人,你自己学习过程中没坑过自己吗?

三、经验

各高分大神们的经验贴已经很充足了,简单分享一些可能有帮助的经验:

(一)学习无处不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正在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中,会有不一样的体验。看片时、看新闻时、工作时,什么时候都可以用一用。被动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章、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和表现一些专业知识,经核实可以吸收,有些是经人提炼的精华,也有些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甄别。主动的,我学习期间经常跟学法律的同事讨论,比如:以为是尸体误奸活人包容犯,以为是活人误奸尸体不能犯;比如文首的歌词里,沿途见到物品遗失,丧失占有权,遗失、盗抢物权不转移,法律关系冻结,关系图画上一根竖线。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记的好处,归纳总结,从吸收到输出,是一种能力层次的提升,好处路人皆知,不用我来细讲。笔记模板高分同学提供了很多,选一种最适合你的,或者以前你用惯了的。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三)分卷

境界决定你能达到的最高点,先迅速过完第一遍,不要在乎效果,把框架搭起来,二轮三轮来填充。

卷一115:背多分,可劲背,早起背,睡前背,抽空背。卷一没有陷阱,也不用你能写出来,眼熟即分数。考前一个月开始6点过起床,背到8点过出门,能把卷一走2-3遍,多熟悉一个点就可能多1分。国际法29分当真惹人爱,太容易得手了,争取满分,我只学了李曰龙,笔记修订了2次。法理学25分、宪法27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5分必考,范围有限,重点明确,易拿分,我只学了陈璐琼。经济法我就跟过四金,冲刺跟的计划,没特点不介绍了。考完卷一,我把目标调到了450^O^。

卷二84:刑法带读柏浪涛,后面徐光华,押题刘玫,刑诉左宁+向高甲,行政徐金桂铺底,李佳一路到头。分数低不介绍经验了。考完卷二,我只期望及格。

卷三91:民法带读李建伟,后面四金,民诉戴鹏,商经知都是跟的计划。分数低不介绍经验了。考完卷三,我想来都来了,还是把下午的一块考了吧。

卷四97:坚持写。跟着内部班的教学视频学就好,前面可以不理会,卷四是以前3卷为基础的,前面基础不好,提前练也没用。班主任开始安排你练卷四的时候再练,跟着视频练,注意论述结构,层次分明,内容全面,反正写错不倒扣。考完卷四,我就想手会不会残。

没有上100分,想来跟我临场换了论述结构有关,考前练习我用的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标准写法,句句都写"主观上...客观上...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归罪原则,符合...的犯罪构成..."之类的套话。考试时因为卷二的打击怕时间不够,用的是:小前提、大前提+结论的写法。字数少写近一半,篇幅大幅减少,在答题纸上生生留下了一半以上的空白。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四)其他

考前订酒店,一般设考点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酒店,就订这个,网上订很快就满了,不要急,百度、大众、携程上都有酒店电话,直接打过去要房间,一般都会有好的房间没挂网。我当时电话要的套房,考试通过才是你必须达成的直接目标,为此付出那一点金钱的代价,与来年再战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简直不值一提。时间才是真正的稀缺品。

四、教训

成功的路有千百条,失败的路总有相似之处。希望我不足的地方能给后来者一些警示,本文便是有用的。现在回头看,我其实还是有机会冲击400+的,卷二84,都没及格,卷三91,擦线及格。回忆了一下,应该存在以下几点:

(一)真题

跟刷题有关,很汗颜的讲,我真题都没刷完一遍,分年真题只做了3年的,结果就是卷二84不及格、卷三91刚及格。考前请了一周年假,赶着把国际法、商经知的5年真题刷了一遍,加上平时的背诵才把卷一拉到115,如果不是靠卷一,我能否通过还两说。

大家一定多刷多刷多刷,430在我复习期间不时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重点就是真题,她的民法真题刷了4遍,考前刷了5年真题,最后卷三拿到111,比我的91整整多了20分。

(二)填空版的讲义

很有用,考点的针对性练习,有极强的针对性,跟纯抄讲义比,这种方法有老师们帮你把最重要的"关键词"选取出来,投入产出比高。可惜的是,看得见吃不着,我一本都没来得及做。希望后来的同学们重视这种笔头练习。

(三)自律

一个人若是不自律,任谁都救不了。在8月间,有个周末刷微博一连刷了5个小时,吓得我赶紧删掉了微博。

肥胖者为现状焦虑,却没有勇气和毅力去改变;整日抱着手机,微博刷到不能再刷,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周末只想宅在家里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的电视,羡慕的别人生活,总把别人的成功归于生于好命,有太多好运。但残酷的事实却是,整日刷着鸡汤文,羡慕别人又美又瘦又有钱,自己,却从来不会做出改变。

你要知道,你的生活对他人毫无意义。同样,别人的生活与你也无太大关系。

明确的目标,每天、每周、每月要做什么事,达成怎样的效果,班主任都已经为你规划好,让你做每一件事时不再着急、焦躁,能更专注、从容、有耐心。当你把计划表里的目标一个个都完成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足以抵消你执行时的痛楚。无论投资还是学习,其实都是人性博弈的过程,最强的对手就是我们自己。

备战司考过程全面记录——司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

五、写在最后的话

取了个大大的标题,却写了一堆干条,最后也写一点酸文。先说句泄气话,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执业资格证,入门级证书,一张薄薄的证书是无法带你走上人生巅峰的。那么100天苦行僧生活的意义何在?

(一)司考不是司考

许多人的人生巅峰停留在了高考那一刻,现在的你是否也像这样:生活习惯凌乱,整日浑浑噩噩,为未来焦虑,但依旧毫无方向和意义地虚度时光。曾经以为做人就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可当懒散成了习惯,放弃成了生活的常态,却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当懒惰慢慢吞噬内心,最后只会变得空虚、麻木、自卑和敏感。

司考是一笔投资,但不会承诺一个丰厚的金钱回报。在司考中我们会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为之奋斗的目标。有人想赋予司考一些意义,有人是因为不想让人生那么灰暗,有人是想做比自身更重要的事。于我自己,是想找到一种状态,收获一点平静,类似于自律意识。

长期的坚持不是靠外在压力,只能是内在动力,坚持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但放弃的借口却有千千万万。而有的人,从来都不会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那些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很舒服。唯有你内心足够渴望,才会有顽强的意志力去支撑、鼓舞着自己去坚持。很多事努力了也不见得会有好结果,但还是要坚信厚积薄发的道理,每天进步一点点,去感受自己生长变好的能力,去靠近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卡尔维诺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和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如果不甘接受现在的平庸惨淡,不甘一生碌碌无为,那么请保持住状态,从这一刻开始,改变自己。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知识,更是对个人修为的提升。总钦佩这样一种人,眼神宁静,眉宇间透漏着经历千般苦楚后的淡定、从容。

(二)司考还是司考

经历过司考,点开了一个技能,观察社会的视角多了一个维度,不亦乐乎?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三季人",战略特勤组中功利主义与康德主义的碰撞,三体中文明与生存之争,洞穴奇案有理论支撑的人吃人。于欢案已不用愤怒却无可奈何,有能力去观察危险是否"现实、紧迫、直接",判断有无自卫情节,是否符合四金讲的"报警不能"。江歌案唯有默念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知道了不喜欢世界运行规则也不能为所欲为。

在抱怨中国的法治进程时,能想起社会不以法律为基础,相反,法律以社会为基础。"利益由利益相关者决定",即便是被民主人士推崇备至的美国,也是在建国100多年后的20世纪初,经历了无数由于无制约的公司资本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极大不安定因素才意识到的。

没有限制的自由是危险的,只有当自由不再是观念价值,而被确定为法律价值和制度价值之后,他才值得被遵从和遵守。欧美社会现在完善的保障机制(但那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为基础的适应自身个体的),是由历史上许多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1906年《THE JUNGLE》"病死的动物被用作肉制品加工原料,毒死的老鼠也和肉一起来制作香肠,腐臭发酸的肉也被利用作为原来来制造正品,由得工人失足落进高温的大肉桶,除了骨头以外整个人都融化了,他们被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就成了高级食用猪油"。

1911年三角衬衣公司大火,被称为改变美国的世纪性大火,实质性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1914年FORD汽车在无任何外部压力的前提下提升工人工资一倍多,并首次执行8小时工作制。不是因为圣经精神,而是新的消费经济学,当年实现利润由1KW增长3KW。

当剥削与被剥削阶层间的既得利益关联性被发现,当两者之间的转换通道被打开?被剥削阶层也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时。资本才开始主动从剥夺、欺诈、垄断的发展模式,开始学着理解和修订追求利益的新法则。

最后,我喜欢听到四金在课程中给学员填充知识的同时,传输思考,传递教育的意义,思考学习法律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