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雷射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1971年,華工設立激光課題組,開啟了中國激光技術研發的序幕。作為中國激光技術和行業的發源地,華工激光伴隨著中國激光,從無到有,一路向前……

2017年,華工科技年營收近50億,其核心子公司華工激光無論裝備技術、工藝研發、還是應用開拓,均是取得驕人業績的行業翹楚。作為中國激光工業化應用引領者,華工激光始終以“為製造的更高榮耀”為宗旨,引領中國“智”造澎湃向前。

本期“光谷巡禮”,我們走進華工激光,聽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講述華工激光的成長曆程以及對未來的戰略佈局……

入行18載

見證中國激光產業“從0到1”

鄧總是激光行業裡的“老人”,入行18載,經歷了中國激光產業從無到有,也見證了武漢光谷從啟動到興盛的全過程。對於中國激光,對於華工激光,他都感慨良多。

18年前,國內激光技術尚不成熟,激光應用尚未興起,從小功率的激光打標機到大功率的激光切割機,技術幾乎全被國外壟斷;而18年後,國內激光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大的應用市場,而國內技術也是蒸蒸日上,現在國內公司有些已是出色的系統集成商,有些已是核心技術的領導者,行業的“獨角獸”。

那時,武漢還沒有“光谷”一說,而武漢地區從事激光技術研發及設備製造的公司只有華工激光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如果說最初是激光技術助推了光谷,那麼後來就應該是光谷成就了激光產業。”武漢的人才優勢、光機電多學科的交叉互聯,培養了一大批國內激光加工專業人才,正是這些人才帶領這個產業快速發展,他們或創立公司,成為行業領導者;或作為技術骨幹,帶領企業技術革新。大族激光、華俄激光、嘉銘激光、逸飛激光等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如雨後春筍般萌發,進而壯大。

鄧總說:“這18年,國內激光產業是翻天覆地。”華工激光作為中國激光產業的主要貢獻者,亦是如此。

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1997年3月,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轉制,成立華工激光。

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2002年,華工激光由校園整體搬遷至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企業開始規模化發展,激光研發和生產涉及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

1997年,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轉制,成立華工激光。2000年,華工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當時國內第一家以激光為核心產業的上市公司,被稱為“中國激光第一股”。深知激光切割市場國內外的差距巨大,華工激光上市後便開始積極佈局全球,全資收購以激光切割、等離子切割製造為主的澳大利亞公司——Farley•Laserlab,從此邁出了中國激光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如今,華工激光已形成了完整的激光全產業鏈佈局,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3C電子產品製造、汽車製造、白色家電以及快速消費品等行業,極大地助推了中國製造業工藝水平的提升。“華工激光現在不僅是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商,更是激光全產業鏈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現在正在向自動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鄧總介紹。

瞄準目標

實現激光應用的全面開花

在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大背景下,智能製造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關注的熱門話題。製造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先進的製造設備作為支撐。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激光製造技術在傳統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和新的激光應用領域的開拓,激光製造技術正在不斷地替代和突破傳統的製造技術。

華工激光目前的兩大核心應用領域是汽車和消費電子,其中新能源汽車是汽車領域的一個新的應用方向。

2016年,華工激光聯合院校及多家知名車企共同自主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汽車製造領域中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國產化,打破國外在此領域40多年的壟斷歷史,彰顯了華工激光在汽車製造激光智能焊接、切割領域的絕對話語權。

不滿足於在傳統汽車車身激光焊接領域的領先地位,華工激光自主研發國內首條新能源汽車全鋁車身焊裝生產線,也於今年量產上市,打破了核心技術為歐美日韓壟斷的局面;推出漫威系列光纖激光切割機、奧博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等新品,延伸“智能製造”產品價值鏈。

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華工激光的高端激光裝備和工藝技術,例如切割、焊接和打標等在汽車、3C消費電子以及精密材料等眾多加工領域都大顯身手

在消費電子領域,搶抓OLED行業產能轉移機遇,突破顯示面板工藝、皮秒激光成絲切割工藝等核心技術,成功研發全面屏全自動切割、藍寶石加工等設備,焊接、微加工等產品業績再創新高,開發定製專業的非標自動化設備,工作站及自動化生產線。針對家電行業,推出紫外大幅面打標設備,突破了曲面異形加工瓶頸,填補了市場應用空白。在微加工領域,掌握皮秒激光成絲切割工藝、高精度光機電協同控制技術等單元技術。同時,積極融入新能源產業鏈,佈局新能源市場,推出電芯蓋板自動封口線、極柱軟連接自動焊接系統等一整套激光加工解決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車裝上強力的“心臟”。

加強裝備與裝備之間的互聯,華工激光積極佈局,專門研發相關軟件,給客戶提供硬件和軟件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對設備的使用效率、工作狀態進行隨時監控。以激光為立足點,華工激光還開拓了檢測、自動化生產線等業務,進一步滿足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同時,瞄準激光微加工激增的需求,面向切割、鑽孔、打標、去除等多個微加工領域,推出適用於玻璃、藍寶石、陶瓷等多種脆性材料的整套解決方案,未來微加工還將在半導體行業及各種精細行業延伸產業鏈。

未來華工激光希望建立完整的智能工廠,踐行國家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為製造的更高榮耀

談及未來發展規劃,鄧家科表示,藉助公司多年來在激光工藝、技術以及激光光源等領域積累的優勢,將不斷挖掘更多新的激光應用,“我們秉持的是‘1+N’的理念,即1 個激光技術向N 個行業拓展,360 度全方位對接細分行業應用;而在這N 個行業應用中,又要發掘出其它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應用,以實現多維度的創新突破。

未來激光裝備產業將朝著光源高功率、高精度,激光智能設備多維度、大幅面、複合功能等方向發展。基於自動化的激光系統裝備將與產品生產線緊密結合,使得製造過程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在工業製造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打造核心技術競爭力依然是企業的‘致勝法寶’。例如,需要向更高的智能製造轉型,圍繞激光或激光應用的企業,除了做激光業務外,也可以延伸到其它板塊,如自動化。以華工激光來說,我們在蘇州成立了一家自動化公司,專門對接智能手機的智能加工業務。”鄧總表示。

此外,自2015起至今,華工激光已陸續在河北滄州、江蘇宿遷、陝西寶雞、四川成都建立了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區域分中心。近幾年來,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積極佈局全國,探索國家創新平臺新的運行機制,通過對區域中心的資源優化與調配,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和人才優勢,華工激光深度融入各地產業中,全力推動地方製造業向高端升級轉型,助推這些區域迎接“光製造”時代。

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追光之旅,永不停歇

激光應用,工藝先行。鄧總進一步解釋道:“決定激光技術能否真正應用於某個領域的關鍵,其實是激光技術在這個應用中的工藝技術是否得到實際解決。我們希望能夠及時瞭解客戶的需求,以綜合應用展示華工激光的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而非展示某一種技術手段。”

佈局全產業鏈、實施“1+N”、融入區域經濟、從激光裝備向智能化產線轉型……這些只是華工激光發展戰略上的一部分,而他們想做的,還遠不止這些。在對標國際先進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用激光“智”造,推動中國“智”造的道路上,華工激光必將書寫更多輝煌。

文字資料圖片素材提供by 華工激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