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國茶藝文化

茶藝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彌善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藝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煎茶:把茶葉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品味中國茶藝文化

煎茶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即比賽茶的優劣,又名鬥茗、茗戰。始於唐,盛於宋,是古代有錢有閒人的一種雅玩,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品味中國茶藝文化

鬥茶

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也就這種茶才能泡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品味中國茶藝文化

功夫茶

飲茶不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助防衰老,具養生功能,正所謂茶療,每天喝個兩三杯茶可以起到預防衰老的作用。但也並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喝茶。一般來說,每天1-2次,每次3-5克、400毫升的飲量是比較適當的。彌善小編提醒您,喝茶更重要的是耐心。

文章來源:http://www.mishanlife.cn/information/view/47,如果您感興趣,或希望瞭解更多,那就關注我們的“彌善說”的微信公眾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