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篇章 靈石縣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 特色縣

新時代 新篇章 靈石縣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 特色縣

新時代 新篇章 靈石縣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 特色縣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靈石縣年初召開的縣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上,該縣制定了《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確定了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創建2個示範鄉鎮,每個鄉創建1個示範村,每個鎮創建2個示範村,每個示範村創建10個示範戶的主要目標,並以“八個聚焦”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特色縣。

聚焦產業興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以創建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縣為抓手,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打造“智慧農機”;開展“農業品牌創建年”活動;高舉核桃產業龍頭,加快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廣“晉靈一號”核桃新品種,叫響核桃“富硒”品牌。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爭創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展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試點,啟動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大力發展莊園經濟;加快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範化建設,積極發展合作社聯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靈石縣夏門鎮瓦窯佔村發展農業並不佔優勢,山路坑窪崎嶇,立地條件極差,荒山荒坡多不具備種植條件。夏門鎮安家莊村村委主任薛清亮兩年投資800萬元,在土地上做文章,立足於把土地資源發揮好。他帶領村民對全部土地進行了規劃、整理,共築大小堤壩21條,對全部土地進行平整,經過改造,耕地由原來的380畝,增加到目前的800畝,成了聚水聚土的層層梯田。2016年5月,薛清亮拿出自己的積蓄和全部精力投身在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上,成立了清亮林果合作社,改造清香品種核桃200畝,共計3000餘株。同時,種植的所有核桃都申請入保,大大降低了種植核桃的風險。清亮合作社和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簽訂“2018年靈石縣梨新品種‘玉露香’旱垣簡約有機栽培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的協議,將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上等土地,全部種植玉露香梨,現已種植420畝,共1.4萬餘株,所有果樹長勢良好,亮麗的田園風景已初步形成。

張朝輝是椒仲村朝輝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用自己打拼多年的積蓄,成立了朝輝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發展中藥材規模化種植。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和幾年的反覆嘗試,結合當地氣候與土壤條件,在1000畝土地上種植了地黃等藥材。 

據瞭解,為全面掌握中藥材種植技術,該縣前期組織部分中藥材種植大戶參加中藥材培訓。根據對種植特點、經營模式、市場需求等情況的綜合分析,為該縣中藥材春播和全年的種植取得實效打下了良好基礎。縣農委、農廣校共同組織了靈石縣2018年鄉村振興之中藥材培訓班,培訓學員200餘人,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區域化佈局、規範化發展,靈石縣中醫藥產業格局日漸成熟, 截至目前,全縣春播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00餘畝。 

聚焦生態宜居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全省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動員會以來,靈石縣圍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重點任務,按照“以鄉為主、縣鄉聯動、依法治理、標本兼治”的原則,周密部署,主動作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為確保農村環境整治行動各項部署落地見效,該縣創新組織領導機制,將農村環境集中整治納入該縣已建立起的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領導組織體系,明確由政府副縣長具體抓全縣的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並抽調專人充實到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領導組辦公室統籌使用。同時,建立定期調度機制,縣委常委會和專項行動領導組定期聽取彙報、定期調度、定期研討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工作。明確每十天召開一次縣級層面工作推進會的制度,對前一階段工作進行小結,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部署。此外,實行“雙層督查制”從嚴督查考核。巡查督導組和包鄉鎮督查小組吸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將整治專項行動列為日常督查、巡查的重要內容,認真開展督查工作。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該縣堅持規劃先行,抓好重點村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引深“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活動。全力開展王禹、壇鎮2個鄉鎮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工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整治農業汙染,推進生態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汾河及四大支流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交通通道沿線生態走廊,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實施道路應急水毀修復工程,提升農村電力保障能力,實施9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建改建6座鄉鎮垃圾中轉站,開展國家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聚焦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文化繁榮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中,靈石縣立破並舉,以移風易俗工作為基點,“破”當先。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是在“聚焦一個重點、明確兩個目標、抓住三個環節、突出四個關鍵”上狠下功夫,以農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陋習為突破口,年底前全縣所有行政村都要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一約四會”等村民自治組織,農民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2020年全縣農村“一約四會”建設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以評選創建活動為抓手,“立”在後。大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深入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創新開展“十大美麗鄉村”評選活動,力求使文明村鎮成為弘揚、倡導文明鄉風的重要陣地,全面提升全縣文明鄉村建設整體水平;以“三大結合”為補充,“固”為本。堅持與“我們的節日”、志願服務活動、先進典型宣傳實踐活動相結合,將志願精神融入鄉風文明,讓鄉村生活更具情感寄託,持續鞏固文明鄉村建設成果。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古樹名木、農耕遺蹟等物質文化和木雕、剪紙等民間藝術,通過推動傳統手藝與文化創意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進鄉村文明創建,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完善鄉規民約,進一步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振興鄉村文化、推進鄉村文明建設整個過程中,靈石縣下大力氣實施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工程,累計投入1000萬元。目前,全縣建有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12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87個,農家書屋287個,全部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近年來,靈石縣將“陣地性文化服務同頻共振”作為既定目標,縣、鄉、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實行上下聯動,同頻互補,一體化推進。以縣文化館為核心,成立文化輔導中心,同時覆蓋村(社區)文化站(所),常年義務開設舞蹈、聲樂、樂器、美術培訓班,開展文化輔導培訓和村鎮(社區)文化服務配送,年均文化配送80場次,輔導培訓萬餘人次。鄉、村在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受益,農民享受到豐盛的文化大餐。

聚焦治理有效實施鄉村善治工程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打造“陽光村務”。全面實施“七五”普法,推進法律援助全覆蓋。定期開展“法律進社區、進村”活動,“以案說法,法官講法”,活動貼近群眾,緊緊圍繞社區、村維穩工作開展。讓群眾瞭解婚姻家庭、繼承、鄰里糾紛等廣大居民最常用的內容,瞭解糾紛調解技巧。普法講座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充分意識到要不斷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進一步營造和諧文明的社區和村,推進民主法治社區、村的創建。在開展平安鄉村創建過程中,不斷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年內所有鄉鎮和村居要實現全覆蓋。加快“雪亮工程”進度,完成52個示範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一體化建設。

聚焦生活富裕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實施農民轉移就業“雙創”工程。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和就業援助機制,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落實創業優惠扶持政策,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延伸增值收益。依託供銷農芯樂電子商務平臺,規範建設15個村級體驗店,帶動農民轉移就業;引深村級集體經濟“破零”行動。深化村企共建,鼓勵聯村企業因地制宜開展產業培育、資源盤活、資金扶持等活動。引導城鎮居民下鄉租用農村空閒農房和農地資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等惠民政策,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農業產業項目建設,創建合作社、生態園等,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為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讓廣大農戶儘快搭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靈石縣夏門鎮黨委、鎮政府因地制宜,依託北山“萬畝”核桃基地,建成北山千畝林藥間作示範基地項目。山西雲茯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位於靈石縣夏門鎮峪口村,在將近30畝的土地上,依次種植著亳菊、貢菊、七月菊、金絲黃菊等十幾個菊花品種。合作社理事長王廷舉說,算上另外他在南關30畝夏菊的種植面積,總共有將近60畝的菊花基地。一畝基地淨收入大致為4000元。山西雲茯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有十幾名社員,貧困戶左秀梅告訴記者,農活忙碌時,在田間除草、打頂,一天能掙70元,春天鋪地膜、夏天施肥除草、秋季採摘,空閒時間裡還可以幹另外的工作,確實是脫貧的一條好路子。該縣馬和鄉張嵩村的四季青生態園是一處集特色生態農業與親子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生態農業項目,也是馬和鄉又一扶貧幫扶基地。該項目現有QQ農場菜園、戶外親子活動園、特色種養科普園區、卡丁車休閒娛樂廣場、無公害農家樂餐飲五大運營項目,帶動周邊28名貧困人口增收。該縣還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逐步將雜糧、中藥材、蔬菜等產業納入保險範圍,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

聚焦精準方略打好脫貧攻堅戰

突出重點難點,補齊短板弱項,下足“繡花”功夫,提高脫貧成效。重點培育雜糧、乾果、中藥材等產業,搞好豬、牛、羊、驢、雞、鴕鳥等適合縣域特點的畜牧養殖,在落實扶貧獎補政策、強化項目管理上持續發力,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的優勢,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收入。抓好核桃產業園、特色實驗產業、海玉園種植等項目,加快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和併網工程建設,保證項目規範建設和運行;深入推進“百企聯百村”專項行動,最大限度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採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將易地扶貧搬遷與化解房地產庫存相結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統籌解決好後續發展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重點解決因病因學形成的“支出型貧困”問題和家庭主要勞動力失能群體的基本生活問題,精準聚焦,精準發力,全面落實“雙簽約”“三保險三救助”醫保扶貧政策,深入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高標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確保貧困群眾不因病、因學返貧。

聚焦制度創新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農業農村發展突出矛盾,抓好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農村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照“四年任務三年完”的目標,將全縣287個行政村全部納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範圍。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讓縣級交易中心和鄉鎮交易所運轉起來,促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將農業生產託管作為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主推服務方式,提升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機大戶、基層供銷社、農業龍頭企業服務水平,努力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姆式”服務。加快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改造提升惠農服務中心,啟動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改革。

聚焦落細落實構建多元保障體系

從建立完善服務體系入手,積極探索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新機制,夯實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保障。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項目、增加資金投入時都要向農村傾斜,增加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支出比重,今年縣財政直接投向“三農”領域資金將達到3.5億元,同比增長5%以上。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增加“三農”信貸投放,多渠道增加“三農”工作資金投入;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營企業和其他各類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鼓勵社會力量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努力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依託山西農大等科研校所建立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形成現代農業技術支撐體系。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入股和技術轉讓等形式,從事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實現科技服務到村到戶到企業。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農民就業和發展拓展空間。把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落實到農村工作的具體實踐,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村發展的濃厚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