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天上仙桃爲什麼叫蟠桃?得從山海經說起

西遊記中,王母娘娘曾在瑤池大宴群仙,取名為蟠桃會。當時,孫悟空剛負責管理蟠桃園,但因為官銜太低,沒收到邀請,故而一怒之下,反下天宮。

王母娘娘的宴請群仙,主要是吃蟠桃。這些蟠桃來源於蟠桃園,根據成熟時間和效果,分為三種,即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成仙;六千年一熟,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吃了與天地同壽。

這是名副其實的仙桃。

西遊記中,天上仙桃為什麼叫蟠桃?得從山海經說起

偷吃蟠桃

然而,這些桃子,為何稱為蟠桃呢?

1. 從桃子到仙桃

桃子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成為五果之一。又因為桃子可以入藥,而且能打鬼,所以逐漸與長壽和成仙聯繫在一起。

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益壽。

此段文字出自東方朔所撰《神異經》,儘管作者有爭議,但是歷來學者都偏向於,這本書成於漢代。也就是說,早在漢代時期,桃子已經和長壽關聯了。

西遊記中,天上仙桃為什麼叫蟠桃?得從山海經說起

東方朔影視形象

到了同時期的《漢武故事》中,桃子更是被仙化了。

母自啖二枚,與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這當然也是神話故事,但可以看出,桃子已經被賦予長壽的特點。故而,作者說西王母帶到凡間的是桃子,而不是其他水果。另外,為了強化成仙和長壽,還特意說了,這桃子三千年成熟結果。

而且,書中還說,西王母與漢武帝分享仙桃時,東方朔在一旁偷看。結果,有人告訴漢武帝,說這小子(東方朔)曾經三次偷桃吃,被西王母發現,所以被貶下凡間了。

《西遊記》中所說的蟠桃和孫悟空偷桃,其實就是源於此。

西遊記中,天上仙桃為什麼叫蟠桃?得從山海經說起

蟠桃園

2. 從仙桃到蟠桃

滄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樹,其曲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也。

這段話出自《山海經》,這裡的蟠,是盤曲、盤結之意,這是說,這種桃樹盤曲三千里,證明其大而盤曲。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顓頊)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

蟠木的蟠,依舊是盤根錯節的意思,和大桃樹盤曲的特點一樣。到了魏晉時期,人們就弄混淆了蟠木和蟠曲大桃樹。於是,人們開始把這種蟠曲的桃樹稱為蟠木。

西遊記中,天上仙桃為什麼叫蟠桃?得從山海經說起

山海經

《藝文類聚》:東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曰蟠桃。

既然桃樹也叫蟠木,那蟠木所結之桃,自然也可以叫蟠桃了。至此,蟠桃出現了,並且一直出現在唐宋以後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西遊記。

其實弄混淆的不止蟠木和桃樹,還有西王母。她到後來,被誤會成王母娘娘,而且形象大相徑庭。

很多事情,訛傳久了,就成了真實,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