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公元1978年2月,在素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的湖北省隨州市,郊區北面的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土山上,武漢軍區航空部隊奉命在這裡修建一個雷達修理所,他們在東團坡這裡修建廠房和宿舍。

​當他們用炸藥炸開堅硬的岩石時,竟然從紅砂岩的山上炸出了一片灰色的土層,看起來好像是人工夯築過的,他們懷疑這個坡下面可能埋有一座古墓,所以他們把這個發現反映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湖北省博物館的考古人員接到消息後,馬上趕到了現場,對這個山坡進行了勘探和調查,結果他們發現這個山坡裡面真的有一座2000多年前的古墓,而且規模很大,共有220平方米的面積。

但是裡面灌滿了水,還出現深達十多米的盜洞,這對文物的保護非常不利,所以經上級部門的批准,他們馬上對它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這個墓就是後來轟動世界的曾侯乙墓,這個墓一共清理出土了各種各樣的隨葬品15404件,特別是一整套的編鐘、編磬等樂器更是史無前例第一次被髮掘出來,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世所罕見。

在曾侯乙墓中還發現了飼鼎九件、簋八件、鑊鼎二件、升鼎九件,這個發現已經很清楚的表明,曾乙侯已經不服從周朝的禮制管轄,有想自立為皇的意向趨勢。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因為那時候明確規定只有皇帝才能用九鼎,曾乙侯自己卻一個人就用了20個鼎,早已經超出了天子的所用的數量,這也直接反映到了周朝時禮崩樂壞的形勢。

​​​​​這個曾國究竟在何方?這位曾乙候又到底是何人呢?專家翻遍了流傳至今的傳世文獻,都沒有找到有關這個國家和這個人的記載,根本不知道該國曆史和乙候的生平事蹟,但是這次曾乙侯墓的發現,大大填補了關於曾國和曾乙候的歷史資料空白。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雖然史書上沒有關於曾國的任何歷史記載,但在多部史書中卻記錄了另一個存在於同一時代同一地點名叫隨的國家,例如《左傳·桓公六年》記錄"漢東之國,隨為大" , 意思是漢水東面的眾多國家中以隨國最大。

​因此,後世的人們都以為,這個曾國只是一個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出現過的一個小國家,所以歷史都沒有把它記錄在案,而隨國才是真正的一個國家。

​然而,在時隔30多年之後,因為另一座曾國古墓的發掘,卻徹底推翻了這個結論。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公元2009年,考古專家在湖北省隨州市義地崗這個地方發掘了一個古墓,清理出了另一位曾國國王曾侯輿的一套銅質編鐘,雖然這套編鐘已經不再完整,缺失了好幾個,然而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甬鍾卻保存完好至今,而且上面刻了160個字的銘文,比較系統而全面的解釋了曾國的存在歷史:

“ 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適上諤,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此淮夷,臨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吳恃有眾庶,行亂西征南伐,乃加於楚。荊邦既殘,而天命將虞。有嚴曾侯,業業厥聲。親敷武功,楚命是請。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復定楚王,曾侯之靈。於穆曾侯,壯武畏忌,恭寅齋盟,伐武之表,懷燮四方。餘申固楚成,改復曾疆。擇予吉金,自作宗彝。龢鐘鳴皇,用孝以享於予皇祖,以祈眉壽,大命之長,其純德降餘,萬世是尚。 ”

​考古專家經過認真詳細的翻譯和解讀,發現它很細緻的記錄了曾國的得名由來和它與楚國的錯綜複雜的關係。裡面大致的意思是說,曾國第一位被周天子賜封為曾國國王的人是南宮括,也就是後來輔佐周文王的南宮适,他姓姬;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唐、蔡兩個諸侯國,以三國聯軍的之力打敗強大的楚軍,直搗京城。楚昭王慌不擇路地逃到曾國,曾侯輿則出兵幫助楚王重新收復國土。

而在《左傳》等史書中記載的卻是"楚王奔隨",後來更在在隨國保護下楚昭王才逃過一劫併成功復國。兩相比較,孰是孰非?專家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取得了一致的結論,認為曾國、隨國其實就是一個國家,隨很可能就是曾國的首都,而後世的史書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用了隨來代替了曾國的名稱。

一次開山炸石,炸出一個《史記》從沒有記錄的國家和史無前例文物

考古專家從曾侯乙墓中清理出數量眾多的竹簡,雕像,樂器以及武器等等文物,都說明了這位曾乙侯是一位文武雙全,具有很高藝術鑑賞力的一位明君。

這座默默無聞地沉眠在地下2400多年的諸侯王墓中,一共清理出禮器、樂器、漆木器、兵器和竹編1.5萬餘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種類之齊全、數量之多,令人嘖嘖稱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