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公元1978年2月,在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的湖北省随州市,郊区北面的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土山上,武汉军区航空部队奉命在这里修建一个雷达修理所,他们在东团坡这里修建厂房和宿舍。

​当他们用炸药炸开坚硬的岩石时,竟然从红砂岩的山上炸出了一片灰色的土层,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夯筑过的,他们怀疑这个坡下面可能埋有一座古墓,所以他们把这个发现反映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接到消息后,马上赶到了现场,对这个山坡进行了勘探和调查,结果他们发现这个山坡里面真的有一座2000多年前的古墓,而且规模很大,共有220平方米的面积。

但是里面灌满了水,还出现深达十多米的盗洞,这对文物的保护非常不利,所以经上级部门的批准,他们马上对它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这个墓就是后来轰动世界的曾侯乙墓,这个墓一共清理出土了各种各样的随葬品15404件,特别是一整套的编钟、编磬等乐器更是史无前例第一次被发掘出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世所罕见。

在曾侯乙墓中还发现了饲鼎九件、簋八件、镬鼎二件、升鼎九件,这个发现已经很清楚的表明,曾乙侯已经不服从周朝的礼制管辖,有想自立为皇的意向趋势。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因为那时候明确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用九鼎,曾乙侯自己却一个人就用了20个鼎,早已经超出了天子的所用的数量,这也直接反映到了周朝时礼崩乐坏的形势。

​​​​​这个曾国究竟在何方?这位曾乙候又到底是何人呢?专家翻遍了流传至今的传世文献,都没有找到有关这个国家和这个人的记载,根本不知道该国历史和乙候的生平事迹,但是这次曾乙侯墓的发现,大大填补了关于曾国和曾乙候的历史资料空白。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虽然史书上没有关于曾国的任何历史记载,但在多部史书中却记录了另一个存在于同一时代同一地点名叫随的国家,例如《左传·桓公六年》记录"汉东之国,随为大" , 意思是汉水东面的众多国家中以随国最大。

​因此,后世的人们都以为,这个曾国只是一个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过的一个小国家,所以历史都没有把它记录在案,而随国才是真正的一个国家。

​然而,在时隔30多年之后,因为另一座曾国古墓的发掘,却彻底推翻了这个结论。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公元2009年,考古专家在湖北省随州市义地岗这个地方发掘了一个古墓,清理出了另一位曾国国王曾侯舆的一套铜质编钟,虽然这套编钟已经不再完整,缺失了好几个,然而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甬钟却保存完好至今,而且上面刻了160个字的铭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解释了曾国的存在历史:

“ 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与曰:伯适上谔,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残,而天命将虞。有严曾侯,业业厥声。亲敷武功,楚命是请。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复定楚王,曾侯之灵。於穆曾侯,壮武畏忌,恭寅斋盟,伐武之表,怀燮四方。余申固楚成,改复曾疆。择予吉金,自作宗彝。龢钟鸣皇,用孝以享于予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其纯德降余,万世是尚。 ”

​考古专家经过认真详细的翻译和解读,发现它很细致的记录了曾国的得名由来和它与楚国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里面大致的意思是说,曾国第一位被周天子赐封为曾国国王的人是南宫括,也就是后来辅佐周文王的南宫适,他姓姬;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唐、蔡两个诸侯国,以三国联军的之力打败强大的楚军,直捣京城。楚昭王慌不择路地逃到曾国,曾侯舆则出兵帮助楚王重新收复国土。

而在《左传》等史书中记载的却是"楚王奔随",后来更在在随国保护下楚昭王才逃过一劫并成功复国。两相比较,孰是孰非?专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取得了一致的结论,认为曾国、随国其实就是一个国家,随很可能就是曾国的首都,而后世的史书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用了随来代替了曾国的名称。

一次开山炸石,炸出一个《史记》从没有记录的国家和史无前例文物

考古专家从曾侯乙墓中清理出数量众多的竹简,雕像,乐器以及武器等等文物,都说明了这位曾乙侯是一位文武双全,具有很高艺术鉴赏力的一位明君。

这座默默无闻地沉眠在地下2400多年的诸侯王墓中,一共清理出礼器、乐器、漆木器、兵器和竹编1.5万余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种类之齐全、数量之多,令人啧啧称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