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先生談自信的底氣和審美的追求

編者按: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學者、樂平常務理事資中筠先生看來,身處喧囂變幻的世界,保持人格獨立和完整,培養追求“真善美”而厭惡“假惡醜”的審美觀,格外珍貴。

資中筠先生談自信的底氣和審美的追求

資中筠先生在“樂平夏日匯”活動中發言

“資先生的文風,她的音樂和她的為人是一樣的,很自然,很從容。這樣一種美,藏著一種勇氣,一種智慧,我覺得有巨大的力量。我們總說知識分子是一個社會的良心,我感到其實今天有些中國的知識分子是比較不好看的。所以,因為有資先生的美,她給了我們一些提醒,也讓我經常反思自己。”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樂平理事關凱

“當我見到資先生在我面前熱情地講述著她的經歷和思考,又看到她彈鋼琴的樣子,我覺得這種狀態特別美。她讓我覺得我內心向往的'堅持獨立人格,追求真善美'不再虛無縹緲,而是如此真切、鮮活、觸手可及。我特別嚮往這麼美好的狀態。”

——樂平知識中心員工

在樂平,八十八歲的資先生和年輕人們聊了聊我們該堅持什麼和追求什麼樣的審美?

下面分享的這篇講稿,整理自資中筠先生在“樂平夏日匯”活動中的發言,並取得資先生確認發佈。

一個人要有所堅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就會有主心骨,有底氣

資中筠先生談自信的底氣和審美的追求

在一片浮華喧囂中,如果迷失了自我,就沒了底氣;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就沒有辦法再去跟掌握解釋權的人辯論。

我體會到,一個人要有所堅持,堅守獨立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並且有獨立的價值體系,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不必一天到晚看人家的臉色,看哪個人更有權勢,或者哪個人更有錢,就覺得他的一舉一動值得效仿,或者認為他說的話都是對的,你明明知道他不是對的,就應該有這個自信。明白了這點之後,心靈就得到了自由。

心裡有一個主心骨,有底氣,知道美好的東西應該是什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非常重要。

追求“真、善、美”, 厭惡“假、惡、醜”

資中筠先生談自信的底氣和審美的追求

所以,我感覺到應該還有一種審美,不是藝術欣賞,而是對行為的審美,有些壞事從審美觀來講是不會去做的。比如說一個人非常勢利,嫌貧愛富,見著大人物就馬上有諂媚的衝動。這就是一種審美問題,說不上是道德問題,而是在審美上就讓人覺得難以容忍。追求“真、善、美”而厭惡“假、惡、醜”,應該是普遍的人性。

樂平有個美好的環境,到這來之後覺得很舒服,不會讓人感到厭惡。年輕人步入社會,接觸到美好的環境,受到好的審美的薰陶,非常重要,因為開始走出哪一步,在這個社會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很可能決定將來終生的道路。每次來樂平,看到一批可愛的年輕人,在紮紮實實做對社會有用的事,就使我從悲觀的情緒改為比較樂觀,感覺到確實我們還是很有希望的。

我們現在做的這個事情,看起來好像是很小,在汪洋大海之中有一葉扁舟,但是隻要這個船不翻,一直駛下去,我想總會慢慢地前進。對於年輕人來說,要是再過二十年回頭來看,覺得沒白活,這段經歷不虛此生,假如是這樣就很好了。

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正式註冊成立於2010年10月,由中國具有公信力的經濟學家、學者和商界人士共同發起。目前我們的常務理事包括:艾路明、林榮強、茅於軾、沈東曙、湯敏、吳敬璉、周慶治、張維迎、資中筠。

樂平致力於構建一個包容發展的社會,為真切關心社會發展的人,提供解決社會問題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