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編過防詐騙題庫的大學生被騙當笑話

高校陸續放假,許多大學生開始暑期實習,電信詐騙也出了新花樣。中國青年網記者日前接觸到了一位在實習途中遭遇電信詐騙的女大學生。據瞭解,該受騙女大學生此前曾參與為相關單位編寫防電信詐騙題目庫,因此蒐集整理分析過許多網絡和電信詐騙案例。但最終,她還是在糾結中被不法分子騙走3000元,實在令人唏噓。(7月14日中國青年網)

這些年來,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新聞不絕於耳,可是一位曾經參與編寫防電信詐騙題目庫並蒐集整理分析過許多網絡和電信詐騙案例的大學生竟然也在3小時內被騙走3000元,這聽起來多像一個笑話!可是筆者卻怎麼也笑不起來。

這名叫蘇南(化名)的大二女生,幾天前通過其師姐聯繫了一家實習單位,實習單位通知她7月10日去上班。然而就在當天去實習單位的途中,她遭遇了電信詐騙,被騙走3000元。是騙子太狡猾,還是大學生蘇南(化名)太愚蠢?其實騙子玩的還是老套路,其騙術並不高明,可是大學生蘇南(化名)還是中了招。

這至少說明兩點:

一是大學生防騙意識依舊薄弱。儘管現在外面電信騙犯罪案件層出不窮,可是一些大學生還是對電信詐騙缺少應有的警惕。報道中提到,7月9日晚上17:59,蘇南(化名)接到歸屬地是北京的陌生男子電話,對方張口就說:“小蘇啊,你明天上午九點來上班。”既然是陌生男子,為什麼蘇南(化名)就沒有對陌生人存一點防範意識呢?騙子讓她打錢買禮品,並對她說:“這個事情你一定要跟你媽媽保密哦,就同你媽媽說你同學生病了,急用錢。”考慮到媽媽不是外人,小蘇和媽媽說了具體情況。小蘇媽媽十分警覺:“你確定是你單位的實習老師?別被騙了。”在這種情況下,小蘇居然絲毫沒有考慮她媽媽的話:“昨天晚上就聯繫過我呢,他都知道我今天去實習,我又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蘇南(化名)此前曾參與為相關單位編寫防電信詐騙題目庫,並因此蒐集整理分析過許多網絡和電信詐騙案例,按理說,她應該對電信詐騙的套路比較熟悉了,可是她照樣被人騙走3000元,這正說明大學生對電信詐騙疏於防範到了多麼嚴重的地步!他們總覺得被騙的都是傻乎乎的那類學生,自己這麼聰明,怎麼可能被騙?總覺得詐騙離自己很遠,被騙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騙子有時恰好利用了大學生的這種盲目自信,利用他們對防騙知識的漠視,輕鬆從他們口袋中掏走現金。

二是高校對大學生的防詐騙教育還需加強。電信詐騙之所以如此猖獗,源於公民信息的洩露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公安部門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形成利益鏈條及黑色產業,類似案件持續高發、屢打不絕,被洩公民個人信息動輒數以億計。電信詐騙已經發展到了精準到人的程度,精準到前一天學校通知發放助學金,第二天掌握詳細個人資料的騙子就找上門來,精準到前一天生完孩子辦完特殊病審批手續,第二天就有人打來電話推銷奶粉兜售藥品。本案中,小蘇之所以3小時被騙3000元,無疑與其個人信息被洩露有關,騙子事先做好了功課,對她去網站實習的事情瞭如指掌。如果高校教師平時在課堂上多分析一些大學生被騙案例,讓大學生從中吸取教訓,提高防範意識,蘇南(化名)3小時被騙3000元的悲劇就可以避免。

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採用遠程、非接觸方式實施詐騙,偵破難度大,地域性職業犯罪重點地區整治工作還很不徹底;金融等領域存在管理漏洞,大量銀行卡被犯罪分子用於作案;電信領域手機、寬帶用戶非實名問題嚴重;現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難以適應打擊犯罪需要,打擊一些與電信詐騙相關灰色產業無法可依,這些原因直接導致電信詐騙案的破案率一直偏低,電信詐騙屢禁不止是個不爭的事實。

防騙教育缺失、個人信息洩露及容易受到誘惑、社會經驗不足等是大學生備受騙子“青睞”的主要原因。但是,只要做到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息,不隨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特別是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發現被騙立即報警,就一定不會上當受騙。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揚州市邗江區紀委特聘宣傳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