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富管理的四個故事

有句話叫做“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不一定非要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去做,在平常,我們也可以像挖井一樣,一點一點地去理財。等我們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就會迎來爆發,擁有屬於自己的井。

關於財富管理的四個故事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和尚挑水的故事

從前,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甘甜,小河邊上兩座山上的和尚,都到這裡來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也都熟悉,成為了朋友。一天,一座山上的和尚下來挑水,但是沒有見到另一座寺廟的和尚,以為他們是有別的事情,耽誤一天,也就沒有當回事。但是一連幾天都是這樣,他們著急了,擔心出什麼事,就都到那座寺廟看個究竟。

當他們來到這座寺廟之後,發現,所有的和尚都悠閒的打坐參禪,氣色都很好,他們不解,問其原因,於是,這座寺廟的和尚帶著他們到了後院,指著一口井說:“我們以前每天做完功課之後,都會來到這裡打井,已經持續五年了,前兩天剛打通,也是為了以後老了,走不動了,還可以有水喝。現在井打通了,我們每天做完功課之後,也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領的薪水和獎金,就是在“挑水”,但是有心人,會在下班之後“挖井”,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有計劃地“管理”起來,這樣,等我們老了之後,才會有充足的財富保障。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所以,在我們還能挑水的時候,也要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關於財富管理的四個故事

賣房炒股的故事:曾暴賺30倍,曾千萬打水漂

每次牛市來臨,“賣房炒股”都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網上被瘋轉的《我的4次賣房炒股經歷》一文,其作者雷先生講述了他賣房炒股的經歷:不僅錯過了一波房地產牛市,隨後的股市暴跌也讓他的財富灰飛煙滅。

2012年,他第三次賣房,成都的一套41平米房子賣價32萬元,歸還貸款後,實際到手20萬。加上自己的積蓄30萬,雷先生靠著這50萬,從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利用全程一倍融資槓桿,兩年半時間賺了31倍。

雷先生在文章裡說,在達到1600萬後,2015年6月初,他經過兩河森林公園那裡的保利別墅區,看到在賣別墅,每幢400多萬的樣子,差點下手買一棟。可又覺得,身邊不少認識的人都是幾千萬身家,自己起碼也要做到2000萬之上才享受啊。一念之差,股市暴跌時爆倉,他繼續過苦行僧似的生活。

在雷先生看來,自己賣房炒股不是賭,他在文中寫到:如果2015年股災裡恰好買到停牌後復牌能不暴跌的股票,那麼,資產就能保住。因此,他在2017年第四次賣掉了自己僅有的一套房子炒股,等待“命運的裁決”。

雷先生的案例非常特殊,也非常典型。財富管理裡很重要的一門課是: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不管是賣房炒股,還是全部的資產拿去炒房,其實道理都一樣,就是把雞蛋放到了一個籃子裡。如果系統性風險來臨,面對的或將是“滅頂之災”。

“經營之神”王永慶的“永續經營”之道

“要經常警惕自己,稍一鬆懈就導致衰退,經常要有富不過三代的警覺。”這是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常說的一句話。熟悉王永慶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都夢想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王永慶共有3房妻室、12名子女,三房之間關係疏離,第二代成員分散各地。2008年王永慶逝世後,家庭遺產爭奪及119億新臺幣的遺產稅(約合25.6億人民幣)曾掀起一陣風波,但得益於王永慶生前對企業傳承精心規劃的成果,過去幾年臺塑集團不但持續發展,旗下上市公司股價還穩健上揚。

除了設立職業經理人與家族成員共治的七人決策小組外,他還設計了一套有助於“永不分家”與“永續經營”的股權體系。早於1976年,王永慶以捐贈臺塑股權的方式成立長庚紀念醫院。長庚醫院是“臺塑四寶”的主要股東,由於“臺塑四寶”彼此交叉持股,並以金字塔結構控股其他下屬企業,王永慶成功地將王氏家族對臺塑集團的控制權集中於長庚醫院內。

長庚醫院作為財團法人公益基金,依臺灣地區法律,其董事會由家族成員、社會賢達和醫院專業人士組成,各佔1/3席位。家族成員爭權難免,但無人能在缺乏理事會絕對多數支持下獲選為決策小組成員,或成為集團旗下企業的領導。除了長庚醫院,王永慶還通過設立公益信託(Charitable Trust)、海外設立家族信託(2005年,New Mighty US Trust)等方式來處理財產,避免子女在繼承中因爭產而影響“永不分家”與“永續經營”的目標。

在發展臺塑的過程中,王永慶不忘民生,在教育、醫療等領域投入巨資,顯示出一顆華夏子孫的赤子之心;在子女教育上,他秉承“止於至善”理念,言傳身教,幾個子女均已成為商界翹楚,三女兒王雪紅更是被視作臺灣新一代創業者的楷模。

王永慶的有形財富和無形財富傳承,是現代家族企業治理的典範,其企業治理理念、子女教育與傳承工具的有機協同,為他一生追求實現企業“永續經營”打下堅實的基礎。

巴菲特:複利滾雪球的奇蹟

巴菲特的財富故事和有關財富的金句時常會被眾人津津樂道,他的哪些致富經可以“為我所用”呢?

1956年,巴菲特27歲,手握14萬美元在投資界初出茅廬(按美國CPI數據推算,相當於2017年的120萬美元,約合750多萬人民幣),到了62年後的2018年,巴菲特的財富增加到875億美元,成長了62.5萬倍。綜合1965-2017這50多個年頭來看,伯克希爾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9.1%,遠超標普指數的9.9%。

巴菲特的成功秘訣是什麼?答案眾所周知——複利。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巴菲特在30多歲的時候就明白了複利的重要性。1963年,他在寫給合夥人的信中說:“我們的合夥基金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要以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複利增長,而且長期資本損失的風險比主要投資公司更低。”

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演講中說過一句關於複利的至理名言,他說複利有點像從山上往山下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但只要往下滾的時間足夠長,而且雪球粘的適當緊,最後雪球一定會變得很大很大。還有一句更精煉的金句叫“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巴菲特用滾雪球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這個比喻裡,“雪”指的是投資,“溼度”就是投資收益,“斜坡”是堅持投資的時間,斜坡越長,時間越長,複利效應就越明顯。

有人總結巴菲特的致富經,簡而言之:時間x複利=財富“原子彈”。複利效應就是財富核裂變的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