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舊中國「買賣式婚姻」的思考——基於《黃土地》

影片反映的是位於黃河以西陝北的黃土高原的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生活狀況,以女子"翠巧"的命運為主線,重點體現了民眾生活的疾苦,尤其是我國女性在這個疾苦環境中保守封建的婚姻制度的生活狀況,影片最後以"翠巧"悲劇的婚姻和最後淹死在黃河當中作為結局,凸顯了整個影片的悲劇氛圍。

對舊中國“買賣式婚姻”的思考——基於《黃土地》

黃土高原

這種落後的包辦婚姻的制度在那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顯得格外具有殘酷性,而且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殘酷。這在某種程度上讓我聯想起了中國現在還存在婚姻中的彩禮制度,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一般越是貧窮落後偏遠的地區,彩禮制度在婚姻當中就越具有剛性,而且彩禮的數額也就越是巨大,給男性帶來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將女性物質化並且部分限制了女性對婚姻伴侶選擇的自由,某種程度上是現代版的"賣女兒"。

整個影片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做了錯事,"公家人"按照規矩不能隨便招收女兵,父親依照當地的風俗習氣不得不用近乎"賣"的方式來嫁女兒。也許有人對他們的做法會有道德上或其他方面的指責,但我認為他們做的無可厚非,在時代的大潮流中,在中庸和"槍打出頭鳥"的長期的民族社會心理和文化當中,他們只能順勢而動,力爭做到沒有偏差。誠然,對於"翠巧"最後死亡的悲劇,無論是公家人還是她的父親只要有一個人敢於衝破制度成例或風俗成例,這種悲劇就可以避免。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導演想要向我們展示的,導演相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真實的那個時期的中國陝北的農民的生活狀態,這種敢於打破成例的生活狀態雖然很有出現的可能,主觀情感上甚至很有可能正是觀眾所期盼發生的,但從事實邏輯的角度上來講,這種事情出現的可能性確實很低,因此導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更可能是事件中的每個人所採取的無惡意的選擇所導致的悲劇性的結果。從而向我們揭示是一個時代的落後的社會和傳統因素所導致的悲劇,而且就算他們真的有人採取了措施救下了這一個翠巧,但也救不了當時成千上萬的中國的農家姑娘"翠巧"。

對舊中國“買賣式婚姻”的思考——基於《黃土地》

農民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翠巧"作為一個擁有爽朗嗓音性格善良的農家姑娘不得不嫁給讓自己感到害怕的年齡大的丈夫,已是一個小的悲劇,當她試圖打破這種悲劇,尋找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以尋求進步和解放時卻被黃河吞沒,這便是電影中的最大的悲劇,基本上也是作為了電影主體部分的結尾。

對舊中國“買賣式婚姻”的思考——基於《黃土地》

媒婆

影片最後農民集體跪地求雨,體現了當時中國陝北農民靠天吃飯的落後的生產力和迷信的思想,而"翠巧"的弟弟憨憨不停地試圖穿過反方向奔走地人群試圖奔向公家人的鏡頭象徵了個人在一個落後的時代生活並被其裹挾的無助以及想要尋求解脫的艱險。憨憨在逆流的人群中的掙扎前行又何嘗不是她姐姐為了尋求解放而努力在時代逆流中掙扎的形象化具體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