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青年说丨现代农场主谢斌:确认过眼神,要做一个回国创业的人

【人物自述】

我是苏州青年谢斌,曾经是一个旅行达人,现在是三山岛岛隐民宿主人,也是蔬show生活农场联合创始人。

我曾在美国任职通用电气高级工程师多年,但忙碌的工作和过快的生活节奏一度让我怀疑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辞职,在30岁时开始个人旅行,6年时间走遍了全中国。旅行中,拿着手机地图走不一样的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我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发现,每次旅行最兴奋的不是背着包出发而是手持回程机票、火车票的那份期待,那时候我才发现找到了自己的那份初心,从而萌生了自己做一个民宿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最终在苏州太湖三山岛建成了岛隐民宿。

也正是这家乡村民宿让我慢慢了解乡村,乘着国家“振兴乡村”的政策,我决定再起航,在阳澄湖畔发起了“蔬show生活农场”项目,希望通过一个实体农场项目带动当地的新农业之路。经过了大半年的拓荒,蔬show农场逐渐开始有了今天的雏形。

2017年夏天,我和我的投资人在阳澄湖边开始建设蔬show生活农场。蔬show生活农场,整体定位为“创新生活,养生休闲,回归自然”的创业项目。我们始终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并在其中融入了贴近自然的水文化、竹文化,通过自然景观再生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保持农场的自然性。我们将以“农耕文化”为主轴,充分利用农场周边的生态资源,立志建设成一家集农耕、餐饮、民宿、休闲为一体的养生圣地和城市后花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作为一个扎根农村的青年,我想把农业做更全面、更漂亮、符合时代发展,由观光支撑农业和社群支持农业的核心理念去带动更多当地农民实现致富之路。

扎根进入乡村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农场,和农民、员工一起改造我们心目中的新农场,人晒的黝黑黝黑,但农场一天天的变化,农场用户对我们肯定的评价,让我觉得特别有动力。目前家庭餐桌健康食材问题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农场完成1000个用户家庭的社群圈,提供1000个家庭全年家庭餐桌健康食材解决方案,同时也让久在樊笼里的都市人,周末有一个家庭聚会的好去处。

在新农业的这条路上,我仍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但人生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探索一切未知和不可能。我愿意成为新时代新农业产业的苏州拓荒者,也愿意为建设尊崇自然、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尽一份微薄之力。

苏州青年说丨现代农场主谢斌:确认过眼神,要做一个回国创业的人

【苏州青年说·对话谢斌】

问:为什么要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毅然决定辞职回国创业呢?

答:我本身是苏州人,一直有个愿望想为家乡做一点贡献,想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更加漂亮,更富有韵味,所以我决定辞职回国,建设我心目中的乡村品牌。刚开始我对乡村并不怎么了解,所以在2016年时我先在太湖三山岛做了 一家民宿,让更多人知道我想扎根在乡村做一些事情,从而在2018年上半年我们有机会在阳澄湖与当地政府合作,拿到一块200亩的田地,我希望以一个新业态农场的打造,来实现我们新农业的一个理念。

问:在刚开始创业的筹备阶段,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答:当初在创业时,我的概念里我们的农场应该以设计为先的,所以我们首先对农场的地块进行了一个完整地规划,包括我们建筑的设计,我希望这个农场不是一家同质化的农场,会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在当初我抛出这样一个概念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也有反对的声音。我得说服我的团队、我的投资人,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时正是夏天,我们的农场是半停工状态,农场有很多杂草,我们处理这些杂草就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几百车的垃圾往外面运。

问:辞职后你花了六年时间走遍了中国所有省份,这样一个经历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中国有句古话“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我希望去看一些我们中国各个地方不同样貌的乡村,这对我创业也是有帮助的。

印象比较深刻去了安徽的大别山金寨,我在那里做过支教,当地交通和生产力水平都不差,但是已经没有年轻人了,所有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留在村庄里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很多田地都闲置了,特别可惜。大部分人都到了城市打工寻求机会,但是却几乎没有人返回乡村。

所以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能从城市返回乡村,那么振兴乡村,也不是纸上谈兵了。如果乡村能有我们这么一批“乡建人”,在乡村做一些好的实体项目,去带动当地的农民走上一个致富新道路,让更多的乡村人能够留在乡村,继续发展乡村经济,那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

问:你满意如今的生活状态吗?

答:做农业其实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但我一直信奉一句话“一起见证自然的力量,期待美好的发生”,还有一句话“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当初我决定要做这件事时,即使它还没有实现、只是个概念,但是它必成为现实,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有理想有目标,那么它一定会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学者点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呢?行走的意义在于在变换的风景中,寻找内心不变的东西。谢斌就是这样脱离了忙碌的生活,找到了一颗初心。他怀着初心投入到乡土之上的“烟火人生”中去,将眼界与见识、坚持与辛劳都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为曾经躁动的心找到平实的出口,实现着个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同步,我相信,他耕耘的是他人生的意义,也是他精神的乡土。

———苏州市委党校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