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熟时节回故乡

瓜熟时节回故乡

——每年瓜熟的时候,父亲便守望这一年的收成,一边抽烟一边在寻思着。“瓜熟了,带上孩子们都来吃瓜尝鲜。”这是父亲来电话的主要意愿……

漫无边际的黄土丘陵之中,加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季河,顺着这条青石砂河径直而上,大约12公里处,就到了一个两河交汇的要道地方,这里屯兵式的驻扎着一个村子,这古老的村庄就是我的故乡住寨!

瓜熟时节回故乡

这里的山,贫瘠且有点荒凉,这里的土,厚重却又肥沃,每逢雨水充沛的年份,那些原本光秃的山梁上也会生长在郁郁苍苍的绿,那错综复杂的山沟里依旧会长出糜谷小麦;还有那一片片青石砂地里,蓬勃的生长着令人出乎意料的好东东,这就是素以天然罐头之称的“高湾西瓜”和“高湾籽瓜”。

这里自古以干旱闻名三陇,这里也因盛产西瓜和籽瓜而享誉省内外。花剩荼蘼,布谷声稀,麦熟杏黄的时候,也是故乡瓜瓜熟蒂落的时候,当我趁车出县城闇门,沿省道207线一直往南40余公里至叶家滩左拐,再沿这条乡镇公路进入野糜河口,沿河两岸及河滩到处都看见大片砂地,地里郁葱蓬勃的瓜秧间洋洋洒洒着滚圆如珠的西瓜,时刻都漾溢着出挑逗和诱人,无论是异乡归来的游子,抑或是南来北往的行者,征途的疲惫和困渴,真会让人见而垂涎欲滴……

瓜熟时节回故乡

沿途瓜地边老乡摘好准备装车的西瓜,可谓珠圆玉润,堆积如山,停靠在路边的双桥大卡车旁,人们忙碌着过磅装瓜。每逢这个季节,这里的田间地头都时隐时现传来这样的口语,或“要得要得”,抑或“啥子啥子嘛”,这就是那些来自四川等地的瓜贩子们在买瓜挑瓜时发出的川音。因为这里盛产着大量的西瓜、籽瓜,也让许多四川和南方的瓜贩子及其一部分南方人,知道和铭记了“野糜川”,记住了“高湾”这些不为他乡熟知的地名!!!

没有人会想象到,在这荒凉贫瘠的沟壑里会长出这甜彻心脾的瓜蛋蛋,更没有人会理所当然的把“甜蜜”、“滋润”的词语和感觉与这片干涸枯黄的土地相联系。殊不知这由来已久甘甜爽口的瓜蛋蛋,在滋润了天南地北吃瓜人的心脾肠胃的同时,鼓了瓜贩子的钱包,甜了庄户人的日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野糜河”,这就是让人闻之垂涎的“瓜乡高湾”……

瓜熟时节回故乡

瓜熟时节回归故乡,一路看到的是满园绿珍珠,处处“碧玉”生香,鸟鸣歌喉甜,蜂蝶采蜜忙的景象。瓜熟时节,回到故乡,听听信天游在山谷涩涩吟唱,看看父老乡亲热情洋溢的脸庞。夏风灼灼,赤日炎炎,来到瓜乡的人,口润腮软,走过瓜乡的人,汗液都甜。远方的客人哟,瓜熟时节,如果你来甘肃,莫忘了再来靖远,来到靖远,你务必来一趟高湾,因为这里有比黄土敦厚的民风,这里有比蜜还甜,比冰还爽的西瓜和籽瓜!!!

(作于2014年7月)

瓜熟时节回故乡

国画家刘喜鹏艺术简历

刘喜鹏,字,翔天,野岭。1963年2月生,甘肃靖远人。画家,美术评论家。自学成才。后又进修于西北民族大学学习美术教育专业,又考入全国艺术最高学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攻读在职研究生,期间应邀为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和农工中央办公厅创作丈二巨幅中国画山水《百川汇流》等作品。2016年,他的八尺国画《云水禅心》又被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收藏,有多篇文艺评论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甘肃文艺》等国内专业报刊发表,其中“中国画有没有病?”在《美术报》2008-5-3日“评论周刊”被加‘编者按’发表,在中国国画界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人民美术网”等国内几十家艺术网站转载,他因此荣获2008美术报首届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与张海,王西京,周韶华等大家同获殊荣。论文《中国画,呼唤‘中国制造’》在《中国书画报》发表,并被《中国日报,‘国际论坛’》转载。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中国旅游卫视曾联合拍摄专题片《黄土礼赞——画家刘喜鹏》,他曾主持编辑出版《翰墨乌兰——靖远书画艺术作品集》。

现为:国家友好画院特聘高级画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特聘画家,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画家,甘肃国画院画家,香港特别行政区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白银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靖远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靖远画院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