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美國攝影師鏡頭下1942年的廣西街景和生活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通稱廣西,簡稱“ 桂”,首府南寧市。圖為:街景一角,大街上用平板車拉磚的夫妻,旁邊是一個扛袋子的小女孩。

廣西東連廣東省,南臨北部灣並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與雲南省毗鄰,東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貴州省,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圖為:桂林街景一角,水果攤前的顧客,其中有一個人穿著軍裝,應該是一個軍官。

廣西得名於嶺南西道、廣南西路,是嶺南文化傳承的主要地區之一,又因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於秦統一嶺南設置 桂林郡而簡稱“ 桂”, 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屬百越的一部分。圖為:街景一角,在街上擺攤賣石灰塊的人。

廣西曆史悠久,早在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圖為:街頭靠賣手卷煙為生的手藝人。

廣西處於被稱為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雲貴高原的東南邊緣,兩廣丘陵的西部,南邊朝向北部灣。整個地勢為四周多山地與高原,而中部與南部多為平地,因此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與東南之間呈盆地狀,素有“廣西盆地”之稱。圖為:街景一角,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遠處的廣告牌可以看到新新照相館。


廣西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西江是區內最大的河流。西江支流桂江的上游稱灕江,與湘江間有秦時開鑿的靈渠相通。歷史上,靈渠是溝通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重要通道。圖為:灕江風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此外還有滿、蒙古、白、藏、黎等其他民族成分。圖為:街頭靠為人刻章為生的手藝人。

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圖為:街景一角,賣木柴的人。

世居廣西的11個少數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漢語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語言,分別是壯語、京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如今使用水語、仡佬語的人口呈下降趨勢,已屬瀕危語言。圖為:補盆,補鍋的手藝人,傍邊是他的孩子幫他打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