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文丨Mirror影視研究組

綜藝快慢本無確切定義,對於文化綜藝類的節目如《朗讀者》等,以及觀察秀的綜藝如《爸爸去哪兒》《嚮往的生活》,都可以稱作“慢綜藝”。

與“快節奏”的競演、競賽、競選類綜藝相比,慢綜藝與快綜藝的一丘之隔也就在“節奏”的快慢之上。

2017年的綜藝市場可謂遍地開花,文化綜藝與觀察秀亦或是慢綜藝節目類型相繼誕生,一面是《朗讀者》《見字如畫》《經典詠流傳》等一批文化綜藝的接連上檔,一面是《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中餐廳》以及《青年旅社》《漂亮的房子》等慢綜藝節目接踵而至。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慢綜藝豐富了以往“快節奏”綜藝節目獨擋的綜藝市場,2017年也似乎被“慢綜藝”所包圍,因此造就了一批大受熱捧,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的“慢節奏”綜藝。而今年的慢綜藝陣勢亦然不遜色,在口碑與收視上幾乎都領先同檔期的其他綜藝。

今年的綜藝市場,慢綜藝餘溫仍舊不減,而慢綜藝也漸漸浮現出了新的形態。諸如《我家那小子》等棚內觀察類綜藝,從節奏上來看盡管也屬於慢綜藝範疇,但與之前的綜藝相比似乎已經找準了自身的精神內核。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從近期的綜藝形態來看,“節奏”快慢竟成為綜藝評分的分水嶺。一邊是高分檔的慢綜藝競相爭豔,另一邊是低分檔的各類綜藝節目接連上檔。整體形勢則是慢綜藝幾乎穩居高分榜,而垂直類綜藝以及其他老牌綜藝卻口碑平平,甚至出現持續走低的跡象。

“節奏”快慢成綜藝“分水嶺”?

湖南衛視與芒果臺一直擔任著“第一個吃螃蟹人”,從《花兒與少年》的初試水成功,到《親愛的客棧》《中餐廳》,再到棚內觀察秀《我家那小子》,慢綜藝以“小眾清新唯美”的戰略步驟一步步突出重圍。

較早試水慢綜藝的《花兒與少年》,節目播出第一期就收穫1.8收視與豆瓣7分的成績,作為“試水”節目還算成功。儘管後面兩季口碑“節節衰退”,評分與收視難以維穩,但也促使了製作方後期的節目形態變革。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諸如近期的《中餐廳2》,在去年賺取一票粉絲與收視過後,在今年的播放排行榜仍舊居首,根據全國網數據顯示,《中餐廳2》首播全國網收視率1.13,CSM城域收視率1.43,份額10.8%,高居同時段雙網第一,而從第一季到第二季評分卻是不降反增。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同樣,《嚮往的生活》從節目播出第一期到第二期,收視碾壓同時段的《奔跑吧》與《極限挑戰》等節目的同時,其豆瓣評分也從第一季的7.3分躍升到第二季的8.1分,在多檔節目競壓之下更是被奉為收視“黑馬”。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再看近期的慢綜藝與快綜藝“對壘”陣勢,《中餐廳2》《不可思議的媽媽2《我家那小子》等“慢綜藝”在收視與評分上都超過了新起之秀的《週六夜現場》與《幻樂之城》以及綜後代的《明日之子》與《中國新說唱》等節目。

看似毫無規律可言的綜藝“節奏”快慢卻造就了規律可循的成績,從近期播放的幾檔節目來看,綜藝節目呈現出慢綜藝高分居上,而快節奏類綜藝低分扎堆的陣勢,綜藝節目的“節奏快慢”成為收視與評分的分水嶺。

慢綜藝的節奏慢下來了嗎?

在浮躁的現實環境背景下,慢綜藝得以火爆的原因也在於其追求“享受生活,迴歸田園”等節目定位,而對於大部分“趕著上架”的綜藝節目而言,節目本身呈現的節奏快慢卻是與製作快慢完美背離的。

慢綜藝發展至今,儘管從悄悄火熱到至今也就兩三年,但慢綜藝已然各種題材雲集,有聚焦文化類的慢綜藝,也有專注“享受慢生活”“體驗式經營”等等類的節目,而節目背後也有大量難以突破的創新困境。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以“經營”為主線的慢綜藝如《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年旅社》,儘管各自經營範疇不同,但節目卻不約而同的圍繞一個大眾所夢寐以求的想象進行,“在風景優美的異鄉,開著屬於自己的店,做起不爭不擾的慢生意”。

一邊是“迴歸田園”的明星花式“表演”,另一邊是變著花樣的“爸爸帶娃”“媽媽帶娃”“哥哥帶娃”,在“田園生活”“體驗經營”以及展現明星生活千姿百態的背後,是製作方為了滿足觀眾對於現實生活中難以企及的夢想生活的精神寄託與完美再現。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帶著“寄託”與“期待”的大量慢綜藝接二連三的登上熒幕,儘管步步為營,但也有難以成全的節目之美,在觀眾所看到的“慢節奏”背面,是“快馬加鞭”式的節目錄制與本不可能慢下來的綜藝原生態。

綜藝致勝的“變”與“不變”

對於一檔慢綜藝而言,相對於預先設置關卡的挑戰類節目,確實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所在。諸如節目展示的“自然發展”式流程能夠給觀眾不一樣的期待,也能夠增添不少看點,而在明星的參與下,也不至於會過於平淡。

其次,對於一檔以“慢節奏”為“營”的綜藝節目,節目的自然發展、帶著新奇與不確定性的因素也使得觀眾有了不少期待。因此“詩和遠方”以及受大眾關注的“育兒”類型成為慢綜藝的大愛。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呈現在熒幕之上的“慢節奏”以及節目發展的“不控性”與不確定情節,成為慢綜藝取勝的關鍵。然而“同一起跑線”出發的“親子類、經營類”綜藝扎堆出現,也成為慢綜藝需要作出“改變”的終極誘因。

而與之相對的“快節奏”綜藝本無“快慢”之說,只是相比於“享受生活與自然發展”的慢綜藝模式下,“競爭與挑戰”型的快綜藝給人一種“精神壓力感”,儘管拋開節目最終呈現的“模型”,綜藝本無快慢。

“節奏”成口碑分水嶺:高分慢綜藝與低分快綜藝對壘

然而慢綜藝也好,快綜藝也罷,在“綜藝”節目這一快銷市場,都需要不斷開發新花樣贏取觀眾注意力,而節目最終致勝的關鍵也就取決於節目本身的“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意,而不變的“內容實質”與多變的創意形式才能成就不同類型的綜藝節目。

—The End—

主編 | 韓英楠

校對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