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禁毒警察張喆:只爲信守那一份莊嚴的承諾

你知道並且也牢記 在你的身後

不僅有自己的妻女 還有更多的生命

需要你的保護

因此 就算在睡夢中

你依然保持著 站立的姿勢

時刻準備著 在危難時刻

挺身而出

……

上面的這首小詩,是一位文學青年寫給他仰慕的一位輯毒警察的。這位輯毒警察的經歷比警匪片中的情節還讓人驚心動魄。

在迎春花含苞待放的季節,記者懷著幾分崇敬,我們趕到遼陽市公安局,走進了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警壇英雄,那是一張極具普通的面孔,幹練之中透露出的那一份剛毅,足可令那些犯罪分子膽寒的面孔,據同行的遼陽市公安局同志介紹,張喆5歲開始習武,現在47歲的年齡依然身手敏捷,天生的就是當警察的料,簡短的介紹中,使我們對他這位屢次深入虎穴,生擒毒犯,是禁毒戰線的傳奇人物所折服,過去或許讓你想到了影視劇中的某些鏡頭,然而,今天本文記述的這位人物是個真實的存在。他,就是遼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張喆。

遼陽禁毒警察張喆:只為信守那一份莊嚴的承諾

張喆成為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

26年的從警生涯,張喆從最基層的戶籍民警、治安民警、巡警、刑警幹起,任過警長、巡長、探長,一步一步成長為遼寧省公安戰線的先進模範和禁毒戰線的領軍人物。他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四次、個人二等功兩次、個人三等功六次,被評為遼寧省“最美警察”、遼陽市“十大傑出青年”,分別榮獲遼寧省和遼陽市“五一”勞動獎章,被認證為遼寧省禁毒專家。他的槍法精湛,多次參加上級公安系統軍用槍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被評為“全省優秀實戰教官”。 他是破案能手,指揮參與偵破重特大案件上百起,組織參與抓捕上千次,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幾千人次,多次受到省廳乃至公安部領導的肯定。 現在,就讓們一起隨著張喆的回憶,共同體味那些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和讓人流淚的溫情瞬間。

英勇無畏,捨生忘死,讓邪惡受到正義的審判,他是對公安事業狂熱執著的“瘋子”

1991年,張喆以優異的成績從遼寧省人民警察學校畢業。考大學那會兒,張喆的很多同學要麼選擇了師範院校,要麼選擇了醫學院,大家都編織著自己的“大學夢”。可是,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警察的張喆,拿著可以考個不錯本科的優異成績,卻不顧家裡反對毅然走進了警校。與生俱來的正義感早就在他心裡種下了懲惡揚善的種子。從小就喜歡習武的他最終在警院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刻苦訓練,苦練警務技能,很快成為了警校同期學生中的佼佼者,這為他日後在公安工作中如魚得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待公安工作,張喆到了近乎於痴迷的程度,連從事公安工作數十年的老同志都自嘆弗如。剛參加工作時他被分配在派出所,幾天見不到兒子身影的媽媽推開張喆的房門,發現屋子竟然空空如也。每天吃住在單位的他把自己的衣物被褥全部搬進了派出所這個新“家”。 一聽到哪裡發案了,張喆就央求所長帶上自己,如果錯過了案子,他則會遺憾、失落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曾經,為了抓獲犯罪嫌疑人他把肺子“跑炸了”;為了將罪犯繩之以法,他連續在車站足足蹲守了13天;在零下17度的河水裡奮戰3個半小時,被火車撞傷把鞋跑丟,追捕過程中瘋狂地同嫌疑人一起從五樓跳下去……這些驚心動魄、令人咋舌的情形更是不勝枚舉。一天傍晚,他追捕一名身高近2米的嫌疑人時遭到對方強烈反抗,張喆的頭皮被對方兇器割破,只顧奔跑追捕的張喆覺得似乎有東西迷住了眼睛,腳底還不斷打滑,過後趕到的同事驚愕地發現,張喆頭部的傷口血流如注,順著大腿灌滿了鞋窠,一路留下了無數個觸目驚心的血腳印,而他本人已經成了一個血葫蘆。

後來,張喆做了一名緝毒警察。如果說,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那麼緝毒警察就是距離危險最近的人,正是由於工作的特殊和危險,他們被稱為“刀尖舞者”。打擊毒品犯罪,時刻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張喆不僅僅是指揮員更是戰鬥員,他始終堅持靠前指揮,戰鬥在案件第一線。在他的抓捕經歷中,3次危急關頭開槍打倒3個嫌犯、多次徒手奪刀奪槍的果敢壯舉已被同行傳為佳話。

2014年8月,“5.28” 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在廣州展開收網行動,張喆帶領戰友們順藤摸瓜,直搗毒穴老巢。在親自帶隊抓捕隨身攜帶槍支的主犯“老黃”時,張喆把唯一一件防彈衣讓給了戰友,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的情況下,強行突入“老黃”的住處。以最快速度打開兩道防盜門後,張喆第一個閃入室內,果斷將室內門踹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倒正要逃跑的“老黃”,就在“老黃”把手伸向褲兜的瞬間,張喆一個壓腕,把“老黃”的“魔爪”牢牢鎖住。大家隨即在“老黃”褲兜中摸出1把仿“六四”手槍和4發子彈,可讓大家後背發涼的是,那把手槍已彈在膛上,可隨時擊發。

“老黃”對自己從上線購買20公斤冰毒的事實供認不諱,並供認了毒源地。是虎口拔牙,還是見好就收?張喆他們異地辦案,手裡連武器都沒有,要打下這20公斤毒品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隊友中反對的聲音漸漸佔了上風。可張喆一拍桌子,大聲說:“既然來到廣東,咱們就是上了威虎山的楊子榮,有進無退!一個字,打!”張喆指揮四名民警在車裡化妝就位,自己則扮演最危險的角色——司機。5次變更交易地點,8種口音輪番試探,終於在一處廢棄加油站,張喆帶領民警如神兵天降,一舉將毒販制服,20公斤毒品被當場繳獲。這起案件打響了全國網絡緝毒戰役的第一槍。

這樣危險的抓捕張喆不知道參加了多少次,只有接近這個充滿火藥味戰線的人才知道,禁毒警察每天面對的都是亡命之徒,不止是“槍毒同流”,同樣對禁毒民警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在一次抓捕艾滋病毒攜帶者的販毒人員時,張喆又是第一個衝在前面。毒販發了瘋一樣又抓又咬,激烈的搏鬥中毒販的鮮血浸透了張喆的上衣。事後同事們擔心地問:“明明知道他是艾滋病人還往前上,你不害怕啊?”張喆這樣回答:“誰能不怕?哪個禁毒民警察不知道自己面臨的危險?可是犯罪分子在你眼前,你腦子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他繩之以法,沒有其他!……我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做得越多收穫越多,人生才更有意義。”短短的兩年時間,張喆親手抓獲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就有400餘人,查處吸毒人員2000餘人,他成了毒販子、癮君子眼中名副其實的“剋星”。

苦心孤詣,公而忘私,孤膽前行中堅守平安大道,他是對黨和人民純粹忠誠的“傻子”

案子難破,毒品案子更難破。打開張喆的電腦,沒有遊戲、電影,全都是破案資料、法律法規。無論酷暑嚴寒,張喆只要有時間,就會蹲在街邊的角落裡仔細觀察、分析各類人的行為特徵。抽菸、喝酒、打麻將張喆一樣都不行,但一提起擒拿格鬥、舞槍弄棒他的眼睛立刻發光發亮、如數家珍。工作中他特別強調搏擊訓練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培養同志們的打鬥意識。因為勤練槍械,手指磨出厚厚的繭子,現在矇眼拆卸、組裝“五四”、“九二”槍支僅需50秒;苦練車輛駕駛,輪胎換了又換,同行中只有他能做到不撞車別停嫌疑人車輛,而車距最近只有5毫米。正因為張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從警26年,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能夠破大案、建奇功,幾十次受到省廳、市局立功嘉獎,贏得“破案專家”的美名。

工作起來,張喆是個“拼命三郎”;工作之餘,他的心仍沒放在自己身上。他已將自己和警察這個職業緊緊融為一體。

2015年5月的一天,張喆下班後準備接上愛人去辦事,途徑202國道時,只見6、7個頭戴套帽的人手持鎬把,圍著一輛大型貨車瘋狂打砸。當時,大貨車的玻璃已支離破碎,車主躲在駕駛室裡嚇得瑟瑟發抖。張喆見狀立即停車,打算過去制止,幾名打手卻迅速竄進一輛事先停靠在路邊的無牌照黑色奧迪車絕塵而去。“絕不能讓這幾個人跑了!”張喆迅速調轉車頭、加大油門跟了上去。黑色奧迪車瘋狂逃竄,張喆開車緊隨其後並向指揮中心報了警。直至增援民警到來,共同將幾名犯罪嫌疑人抓獲。而鬆了一口氣的張喆看到手機上愛人的20多個未接來電,才想起自己還有重要事情要辦。就在張喆即將把這件事淡忘的時候,一天,被害人秦某竟眼含熱淚、捧著錦旗隨記者找到了他,一見面就突然跪下磕頭。原來車主秦某因生意糾紛,被競爭對手僱兇砸車。在這樣一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社會里,秦某沒想到還有這樣主動“攬事兒”的好警察。他哪裡知道,像這種“閒事兒”張喆一年到頭管了多少!就像張喆果斷拒絕記者採訪時說的:“警察的職責就是打擊犯罪,伸張公平正義,我就是做了一個警察應該做的事兒,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張喆一忙上工作,其他的事全都顧不上。他的母親清晰地記得自己退休四個月後的一天,多日不見的兒子竟在白天回到家中,看著張喆蒼白的臉頰,母親知道肯定是兒子身體不舒服了。可這時,張喆卻問她:“媽,你咋大白天的不上班?”看到兒子狐疑的目光,母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嗔怪道:“你可真是個傻兒子,媽都退休4個月了你還不知道哪!”

妙算神機,足智多謀,險象環生中巧妙佈局制敵,他是讓罪惡無處遁形的“神捕”

張喆平時說話的語速特別快,思路清晰,記憶力驚人。他的頭腦就像是一部機器,各種人物關係圖、案件進程表他都能梳理順暢、過目不忘。他熟練掌握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方言和毒販中流行的“行話”“黑話”,深諳犯罪分子的說話方式和辦事規矩,因此與對方“過招”顯得遊刃有餘。與一般的犯罪分子相比,毒販都異常兇狠、極端狡猾,一次抓捕就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較量,容不得半點閃失。每次在行動前,張喆都會做到客觀評估、精準設計、反覆演練、大膽操作,對每個細節都詳細作出預判,甚至細化到以秒計算。他在隊友眼中最熟悉的形象就是面對著30多部手機,操著各種不同的口音與嫌疑人周旋。

2015年3月底,經四個多月的前期偵查工作,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收網時機成熟。交易當天,前來交易的李某坐在駕駛室內,警惕地觀察著“買家”的動向。只見一個吊兒郎當、衣著不整、滿臉絡腮鬍子的“小個子”拎著一袋沉甸甸的“現金”前來交易。張喆扮成的這個“小個子”毒販成功邁出放鬆李某警惕的第一步。張喆試圖引李某下車,但狡猾的李某仍未完全信任張喆。張喆繼續與李某周旋,熟練地用“行話”與李某交談,之後謊稱帶來的“現金”有點問題,讓李某清點。徹底放鬆警惕的李某終於打開車門,還沒站穩,張喆突然一記漂亮的過肩摔,出其不意地將李某撂倒在地。李某用力掙扎著起身,拼命反抗,眼看將手伸向腰間欲掏槍拒捕,張喆眼疾手快,迅速抱住其雙臂,死死壓住別在他腰間的手槍……直到增援民警趕到,共同將李某及其同案共犯吳某控制。在現場繳獲子彈已上膛、擊錘張開的仿“六四”手槍1只,軍用“六四”子彈2發,當場繳獲冰毒47公斤。隨後,在李某的臨時住處搜查繳獲冰毒半成品10餘公斤。李某做夢都沒有想到,為了使這個毒販看起來更逼真,張喆故意蓄起了絡腮鬍子;把上衣捲起來,坦胸露背,讓對方認為沒有攜帶武器。臨行前,張喆佈置兩名民警藏在車輛後備箱裡,並告訴他們在後備箱打開的40秒鐘之後出來接應,差1秒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險。這生死40秒讓隊友暗中為張喆捏了一把汗,可整個過程張喆淡定自若,沒有絲毫慌亂,連落網後的李某都對張喆另眼相看。

再狡猾的獵物都鬥不過好獵手。張喆把破案既當成一場生死博弈,也當成一場精彩的演出。他經常說:留心處處皆學問,客觀評估不蠻幹,狹路相逢勇者勝。正因為這幾點,他總能在不浪費一槍一彈、不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讓對方人贓並獲,讓案件辦得圓滿,嚴懲了犯罪,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春風化雨,情破堅冰,為失足者重燃新生希望,他是讓靈魂得到救贖的“天使”

張喆在禁毒支隊設立了24小時舉報電話,向社會公開,為公眾提供法律法規諮詢並隨時接受群眾舉報。常常有吸毒人員的家屬來到支隊舉報,每次他都親自接待,耐心傾聽。他常對民警講的一句話就是:“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一個人吸毒,沒錢了去偷去搶,整個家都毀了,不管不行!”不管多小的案子,張喆只要能脫開身,一定親自到場,親自參與抓捕和審訊。大家都說,沒有見過這樣的領導,事事親力親為,可以說,他不是在辦案,就是在辦案的路上。

張喆在毫不留情打擊毒品犯罪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對吸毒人員的教育感化。他認為,能真正矯治好一個吸毒人員比查處一個吸毒人員意義更大。在工作中,面對違法者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諄諄教導,從不歧視,有時為了吸毒人員的一件事他能跑上好幾天。每次辦起案子來,吃飯、睡覺都成了他的奢侈品。他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連被處理的吸毒人員和犯罪分子都讚歎不已。

在一封送到遼陽市公安局的感謝信裡,吸毒人員這麼說張喆:“被抓獲時,我還不理解,我們花自己的錢管你們什麼事,非常恨他。可通過幾次接觸卻發現他每天工作在一個破車裡,有時連飯都吃不上。為了轉化我,他心貼心的幫我。這樣的警察,我從來沒見過。就衝張喆,這毒啊,我也得給它戒了。” 張喆就是這樣,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在讓罪犯受到應有懲罰的基礎上,還發自內心拯救毒品受害人。老孫因為交友不慎,誤吸毒品,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家裡的上百萬元讓他揮霍一空,兒子要和他斷絕關係,上小學的孫子逢人都不敢提爺爺。張喆一邊幫他戒毒,一邊積極做他家人的思想工作,幫助他修復和家人的關係,恢復他在家中的地位和尊嚴。最終成功戒掉毒癮、子孫繞膝、家庭和睦的老孫得知張喆成為遼寧省“雙最”候選人後,主動走上“雙最”評選活動揭曉儀式的舞臺,現身說法,傾情講述了他對張喆由“恨”到“謝”的心路歷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張喆和公安機關的感激,讓電視屏幕上的無數人為之動容。還有幾個被張喆“送進去”的刑滿釋放人員,在全國開展“我心中的警察英雄”投票活動期間,主動為張喆積極奔走拉票。在他們心裡,張喆不是“張警官”,而是“好哥們”。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張喆的感染和帶動下,現如今的遼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幹警們工作熱情高漲,幹勁兒十足。從2014年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裡,全市共破獲毒品刑事案件470餘起,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600餘人,查處吸毒人員3500餘人,繳獲各類毒品總量128.7公斤,破獲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12起。

“忠誠、謙遜、坦蕩、擔當”,這是張喆到禁毒支隊後定下的隊訓;嫉惡如仇,甘於奉獻,有勇有謀,踏實勤勉,這是他從警路的真實寫照;“人固有一死,如果非要選擇一種死法,我願意死在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抓捕中!”這是張喆發自內心的豪言壯語。有人說張喆“天生就是塊當警察的料”,其實,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為了肩頭的警徵永不蒙塵!這才是張喆忘我奮鬥的不竭源泉和動力。

採訪結束時,窗外早已是萬家燈火,但記者耳邊又想起張喆的話:自己雖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論功績得歸功於這個英雄的團隊,自己只不過幹了一些應該乾的工作。樸實的話語,綻現張喆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他的英勇無謂,足可以激勵更多的人為那一份莊嚴的承諾去學習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