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家長送孩子到香港讀書,爲省錢全家不捨得用煤氣住山頂鐵皮屋


13歲的英莉和母親以及弟弟妹妹一家四口人生活在香港大埔的山上,每天上學、放學都需要花半個多小時上下山趕著坐地鐵,來回需要兩個多小時。放學回家英莉還要和媽媽一起撿別人廢棄的木板上山當柴火用來起灶煮飯和燒水洗澡。一家人過著二三十年前的生活。

天氣炎熱,為了節省車錢,英莉和媽媽全程步行40分鐘從菜市場走到山腳下,即使撐著傘也是汗如雨下。英莉的媽媽在山腳下不忘先撿一些有用的木料,垃圾堆中有破碎的玻璃,還有其他生活垃圾,在太陽的暴曬下散發著陣陣刺鼻的氣味。

“煤氣太貴了!”英莉媽媽說一桶煤氣運送過來需要400港幣,用來煮飯洗澡大概只能用20多天。為了省錢能不用煤氣的就儘量不用煤氣。冬天洗澡,燒的開水無法長時間保持溫度,而且山上氣溫又底,所以英莉她們都是匆匆忙忙洗一下避免感冒。

天氣晴朗的時候山上的路雖然陡峭,但是還算能走,一旦下過雨,山路頓時變的泥濘,三姊妹變要在鞋子外套上塑料袋。英莉媽媽還非常擔心有天會發生山體滑坡把他們住的鐵皮屋沖毀。

一家人住的鐵皮屋也就45㎡左右,一邊是洗手,另一邊是臥室和廚房,臥室莉放著兩張雙層鐵床,靠在窗邊則是英莉的書桌,在沒有電視沒有網絡的家裡這裡就是她最大的娛樂來源。

直到今年3月,英莉到心儀的中學面試,面試老師問她最想擁有什麼,她說想要手機這樣就可以方便和同學們聯繫,因為班上絕大多數孩子都有手機,看著同學一個個都在用手機交流,學習包括一起玩遊戲,這讓英莉很羨慕。老師跟英莉母親說起這件事後,母親存了兩個月的錢給她準備了一部手機用來獎勵英莉升上好的中學。


英莉媽媽原籍廣州,她說:“我原本想3個孩子都在深圳讀書,可以在我身邊,但是他爸爸話香港教育好,花了一年多時間申請才來到香港唸書。”鐵皮屋中並沒有「父親」的床位,三個孩子都表示不知道父親去了哪裡,也從來沒收到過父親任何的生活費。

自從搬到狹小的鐵皮屋,英莉媽媽稱讚女兒性格發生了180度轉變,變得會主動照顧弟妹,讀書也變得勤奮。看到女兒考上心儀的中學,她感到非常欣慰,而且中學的圖書館可以讓她在暑假借閱圖書,可以讓英莉在暑假之中打發時間,吸收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