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撰文丨秋葵

文娛價值官解讀:

當以《創造101》、《中國新說唱》為代表的網綜投資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勢,對臺綜形成全面碾壓之勢時,湖南衛視一檔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我家那小子》卻脫穎而出,四位錄製嘉賓嚴格意義上說來都不算“流量”,卻另闢蹊徑,以對“空巢青年”日常和內心的探究迅速走紅,開播兩期就在眾多綜藝中脫穎而出,偏實驗性、小體量、題材細分的垂直深耕,成為綜藝成功的一種新途徑。

明星“單身狗”的日常太扎心了

上週六,湖南衛視新上了一檔綜藝,名叫《我家那小子》。節目接檔雙播的《嚮往的生活江南篇》,和王牌綜藝《快樂大本營》一道共組週六節目帶。僅僅兩期之後,這檔綜藝就猝不及防的火了。

近年來,無論是臺綜還是網綜,各類親子節目已經很多了,各種激烈競爭中甚至於有的親子節目已經開始通過剪輯來凸顯親子間的矛盾,但《我家那小子》卻有點獨特,它是一個親子節目,也不是一個親子節目,因為節目中雖然有母親和兒子,卻又沒有母親和兒子的相處日常。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四位明星媽媽

除了90後的武藝,節目中幾個明星孩子們的共同點就是大齡未婚,還獨居,《我家那小子》將一些娛樂圈中的單身男明星自己的日常生活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整個節目的核心就是“兒子一天在幹啥,這個‘兔崽子’為什麼還是一條愁死人的‘單身狗’?”明星自己的母親或者關係好的親戚在演播廳一直注視自家熊孩子如何生活。

不久前,就有媒體公佈了一項統計數字,淘寶曾根據購買人群的活動軌跡大數據,梳理出《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圖鑑》,圖鑑中顯示,在中國,“一個人生活”的“空巢青年”已超過5000萬人,其中,90後“空巢青年”佔到了總人數的60%。更要命的是,心臟病學領域權威雜誌《Heart》還公佈了一項研究成果,“單身狗”比已婚者更易患心臟病和中風,這樣的晴天霹靂對“單身狗”簡直是滿滿的惡意,當然也把一項越來越普遍的社會問題擺在了眾人面前。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圖鑑

《我家那小子》的出現就顯得恰逢其時,這檔聚焦“親情觀察”的節目的走紅,首先源於它的揭秘和代入感,既然全國的“空巢青年”總數超過了5000萬,那明星中的“空巢青年”,他們的小日子是不是跟普通單身青年差不多?

於是,在節目中我們看到了明星“單身狗”各種熟悉又帶有普遍性的生活日常,節目一開播,錢楓家堆積如山的鞋子和衣服就神還原了很多“單身狗”的家,除了衣服的堆放方式,進門脫襪子塞鞋裡出門再穿上,一個人宅在家兩腿叉得比天還寬,靠沙發上吃著零食看電影,“嘴上不停說減肥可就是停不下來吃”的自我掙扎。“外賣少年”武藝一天三頓都叫外賣,且三頓都叫同一家同一個菜式的樣子讓觀眾都很親切:“不好意思,我怎麼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啊。”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武藝一天三頓吃外賣

這種“認同感”的普適性到底有多強?反正,“錢楓少吃點吧”的熱詞,在微博掛了一整天還沒掉下來,在節目中僅聞其聲未見其人的“武藝弟弟”,當晚也成了熱搜紅人。獨居、未婚、與家人鮮少交流、減肥老大難、身體抱恙等等,這些關鍵詞似乎套在都市人潮中的芸芸眾生身上,其實都適用。

單身生活的“隨意”,在《我家那小子》中的確被鮮明彰顯,當大家在“空巢”明星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了自我時,調侃之餘老鐵們也確實被扎心了。

原生態剖析“中國式”代際關係

當然,僅靠揭秘和代入感,這檔綜藝還成為不了爆款,在呈現“單身狗”日常生活的同時,《我家那小子》的更大價值,在於原生態剖析了“中國式”代際關係,在節目中觀眾可以看到媽媽們不止一次的皺眉,父母無法理解孩子的某些行為,並缺乏深入的原因瞭解。

節目以攝像機為窗口,將媽媽們不易看到的生活片段呈現出來,配合情感觀察員和主持人的問詢與解說,將以往不曾瞭解或無法觸碰的問題真正地剖開來看,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麼難。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明星媽媽透過鏡頭觀察兒子生活,並與情感觀察員討論

節目一開始,媽媽們對孩子的介紹都是我家乖寶,孝順、低調、善良、乖巧,似乎全世界的小孩都一個樣,也或許全世界的小孩在媽媽心中都是一個樣。隨著節目的深入展示,媽媽們發現這個孩子似乎與一開始的自己的認知有所不同,媽媽們開始例行責備。

最近朱雨辰媽媽就憑藉在《我家那小子》中的表現很是吸睛,她對兒子生活的介入程度和對兒子女友的高標準不僅讓看客紛紛咋舌。諸如“女的就應該賢妻良母”,女生就是應該承擔所有家務活,還坦誠自己在家頂兩個菲傭,這樣的言論在當下主張男女平等的大環境下引發了輿論的軒然大波。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朱雨辰媽媽一句“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引起網上軒然大波

朱雨辰媽媽其實相當有代表性,中國式媽媽習慣於對孩子付出、關懷,以愛的名義讓孩子逐漸沒有了自我,也讓人沒辦法狠心去指責。久而久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越來越強,你一旦脫離我的控制,不聽我的勸告,我就不能接受,我把自己一切都給了你,你怎麼能不聽我的?

對於這種父母,即使是明星其實也很無奈,從節目中不難看出朱雨辰的消極抵抗,他沒辦法逃脫,他在母親面前有無力感,他只能減少與母親的交流,只能採取消極的態度。但是他又深深地被母親影響,過度的消極。一個將近四十歲的男人,深夜痛哭的樣子就像個受傷的孩子,他周圍有深深的無法剝開的孤獨的迷霧。雖然節目給包裝成是因為沒有朋友或者愛人陪伴,過於孤獨,其實我覺得這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天然隔閡。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朱雨辰深夜痛哭 圖源:知乎@西門君

在這種中國式父母的教育之下,看完兩期節目,感覺現在的男孩子真的成熟的太晚。結婚都要找賢妻良母,基本上就是找一個媽。但作為一個男人你能否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讓人懷疑。明星又如何呢?一樣還是被社會大環境下的畸形教育養成了缺乏自立能力的媽寶巨嬰,依舊擺脫不了“成家立業” 、“找個媳婦照顧自己”、“孤獨沒人陪”的催婚戲碼。

小體量綜藝的“出圈”嘗試

相較於此前我們所看到的“成人親子類”節目,都是極力營造一個明星與父母難得當面相處的契機與環境,觀察明星的親子關係。然而,這檔節目卻另闢蹊徑地讓母親從一個參與者變成觀察者的身份,由此觀察最熟悉卻也陌生的自己孩子的獨居生活。

在幾大一線衛視中,湖南衛視經常給人驚喜,欄目名就很網感,把《新相親時代》裡的父母與子女的元素抽出來,讓父母通過鏡頭看子女。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多少父母想了解子女的工作生活,這節目做給你看。拋開這檔節目究竟有沒有抄襲韓版《我家的熊孩子》,多少節目號稱真人秀,這是我看過最像的一檔。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新相親時代》父母在場幫子女把關

事實上,隨著網綜的不斷髮展,頭部大綜藝佔盡各方優勢,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競爭的主要方式,但對於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發展的市場來說,小體量輕量級垂直類綜藝的發展,與大體量的綜藝應該多條線並行,這不僅可以填補市場上的空缺地帶,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娛樂產業鏈發達且完整的韓國,每年有大量的偶像產生,各種選秀節目也層出不窮,藝人的產出量密度遠高於中國,但是因為有數量龐大的小體量綜藝存在,形形色色的節目不僅給藝人提供了更多曝光機會,也始終牢牢把握著市場熱度,避免了觀眾從綜藝領域流失,同時,還打破了綜藝對明星,資金的過度依賴。

從商業角度來說,“小綜藝”的受眾更加具體而明確,節目對於粉絲的影響力是直接而有效的。這次,《我家那小子》就偏重實驗性、小體量、題材細分的垂直深耕。它歸類到很多類型綜藝的象限中,但是無論怎麼給它劃入不同的圈層,它似乎都有辦法“出圈兒”,打破某一類型節目原本的定勢。

《我家那小子》正視 “空巢青年”,5000萬“單身狗”該怎樣生活

拋開紛擾不斷的誰抄襲誰的疑雲,藉著《我家那小子》的熱播,國內的觀察秀節目或許會有一個小的流行模式出現,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差異化的內容才能在芸芸眾生中驚鴻一瞥、脫穎而出,被觀眾看到並記住。從節目本位出發,輕量化操作,打破圈層,在動輒十幾億投資的“巨無霸”對市場的高度壟斷下,未嘗不是一種突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